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西船行

(宋)李浩

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

西船见笑苦迟钝,汘流襻折百张篙

 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

 东西相笑无已时,我但行藏①任天理

(注)①《论语》载:“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行藏”一词,后来指行迹、出处。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东船因为遇到顺风,扬帆前进,瞬息千里,舟行轻快,仿佛风送鸿毛。
B.颔联写西船的篙师一边讥笑东船一边辛苦撑船,汗流浃背,甚至折断了许多船篙。
C.诗歌颈联写第二天风向转变,波涛流势也随之変化,西船因处于顺境又讥笑东船。
D.这首宋诗主要运用对比方法,语言平白如话,通俗易懂,质朴无华却引人深思。
【小题2】这首宋诗蕴含哲理,启迪人生,请分析其带给人的哲理启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9-21 10:02: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薄幸•送安伯弟

韩元吉

送君南浦。对烟柳、青青万缕。更满眼、残红吹尽,叶底黄鹂自语。甚动人、多少离情,楼头水阔山无数。记竹里题诗,花边载酒,魂断江干春暮。

都莫问、功名事,白发渐、星星如许。任鸡鸣起舞,乡关何在,凭高目尽孤鸿去。漫留君住。趁酴醿香暖,持杯且醉瑶台露。相思记取,愁绝西窗夜雨。

注:韩元吉,河南许昌人,是南宋初期主战派人物之一。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一开头开门见山,迅速入题。“南浦”两字是人们抒发惜别之情的常见意象,令
读者感受到一股感伤的意味。
B.“青青万缕”描写满眼的绿柳,让人产生分别的感伤的联想。“更满眼、残红吹尽”,使人去想象那残花在枝头片片被吹落的景象,增添了感伤的气氛。
C.“记竹里题诗”三句中“载酒”“题诗",是文人常见的交往活动。“魂断”二字,是“悲哀”的意思,直言今日别离的苦痛。
D.“闻鸡起舞” 是个典故。词的开头写送别,“漫留君住”三句,又回到惜别,劝安伯姑且停留片刻,持杯痛饮。
E.词的上阕主要写离别,下阕主要是抒发感慨。全词写眼前景当下事,感情深挚,读来有一种苦涩的韵味。
【小题2】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声声慢·秋声

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注①蒋捷:宋末元初词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后,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本词作于宋亡之后。②丽谯:华丽的高楼。③更:更鼓。夜里为报知时刻而于每更敲打大鼓。④蛩:俗名蟋蟀。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词通篇咏秋声,由“豆雨声”起,以“雁声”收,十个“声”字,以“声”字为韵,一韵到底,层层铺叙,谱写了一曲悲凉凄婉的交响曲。
B.“黄花”即“黄菊”,开头三句点明这是菊花盛开、红叶掩映的深秋时节,领起了全词对秋声的描写。
C.下片“彩角声吹月堕”暗示了时间悄然流逝,笔触从深夜转向黎明。
D.“知他诉愁到晓,碎味浓、多少蛩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灯前那女人边捣衣边诉说愁苦的琐琐碎碎,咕咕哝哝的声音比作无边括噪的蛩声,足见词人内心烦躁。
【小题2】本词以秋夜中的数种声音入笔,意味独特。词人以秋声写出了自己怎样的心声?请联系全词概括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