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南宋)张元干

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绿卷芳洲生杜若,数帆带雨烟中落。傍向来沙嘴共停桡,伤飘泊。

寒犹在,衾偏薄。肠欲断,愁难著。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寒食清明都过却,最怜轻负年时约。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

【小题1】本词的词牌名是
A.扬州慢B.满江红C.水龙吟D.念奴娇
【小题2】下列关于本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化用前人词句B.写景由远及近
C.兼用借代对比D.善用直抒胸臆
【小题3】请对作品中的画线句加以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15 09:45: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
南宋吕祖谦①
天下之事,有非出于人情之常者,其终必不能安。受施者致其报,施者享其报,人情之常也。居施者之地,而为报者之事,非人情之常也,矫也。彼徒见夫有徳于人者,责.报则两伤,忘报则两全也,遂以谓忘报者犹足以全其恩。
人与己无二情也,人受施于我,其报犹有时而厌,况我有施于人,反仆仆然为报者之事,是果人情之所安乎?惟其不出于吾情之所安,虽矫而.行之,激而为之,矫者怠,激者衰,则吾情终有时而不能继矣。恩之而不能继,则衅隙生焉.,曾不如相忘者之为安也。常理之外,不可加一毫之理,常情之外,不可加一毫之情。过爱者必憎,过喜者必怒,情岂有过而不反者哉?
盖尝观秦穆、晋文之争端,然后知常情之果不可加也。晋文以一亡公子而列于五霸,揆厥本原,果谁之力耶?使袭先祀,使君.万民,使专土疆,使擅利势。一身之间,自冕及舄②, 皆秦穆所致也。有丘山之施,而不受涓滴之报,在秦穆既为盛徳矣!今秦穆非特不责报于晋,乃.反致其报于晋。务欲加于常情,以结晋之欢焉。呜呼,情果可加?秦穆始欲加圣人之所不能加,终则自不能继,而怨随之。隙开于郑之围,而成于崤之役。吾是以知始之加,乃终之损也。或者咎秦穆与晋俱围郑,反背晋而成之。吾谓是固秦穆之罪,然其祸源,正不在是。挟未报之德,矫情屈意,反若受役于晋者,是安可久耶?衅隙不发于今,必发于后。烛之武之说,三大夫之成,特衅隙之迹,而非其端.也。
噫!晋人初受秦穆生全之际,怀恩未报,方以为我负秦。习见秦穆服从之久,少有不合,遽以为秦负我。是秦穆之以恩召怨,固可责,晋人之以恩为怨,尤可责也。露之滥.根茎,苗节无不沾;雨之降丘陵,原隰无不被,天之恩物至矣!然日出阳升,则天不知有露也;云日空霁,则天不知有雨也。种一草植一木幸而滋荣则朝环夕绕认以为己恩爬搔培壅未必不反为物之害者,其.秦穆类耶!
(本文节选自《东莱博议》,有删减)
①吕祖谦,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南宋著名理学家。②舄(xì):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责报则两伤   责:要求
B.使君万民 君:统治
C.而非其端也   端:一面
D.露之滥根茎   滥:滋润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矫而行之 拔剑撞而破之
B.则衅隙生焉 吴之民方痛心焉
C.乃反致其报于晋   今君乃亡赵走燕
D.其秦穆类耶 吾其还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宗明义,第一段起笔即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天下之事,有非出于人情之常者,其终必不能安”。
B.第二段主要分析事情不出于常情而不能久安的原因,得出“在常情常理之外不可加一毫情理”的结论。
C.第三段以秦晋之争为例,指出秦晋之隙源于秦伯的“背晋成郑”,以此论证“常情之果不可加也”。
D.作者对秦晋关系理解独到,立意新颖,警戒世人既不能如秦穆公“以恩招怨”,更不能如晋人“以恩为怨”。
【小题4】用“/”给文中划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种一草植一木幸而滋荣则朝环夕绕认以为己恩爬搔培壅未必不反为物之害者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居施者之地,而为报者之事,非人情之常也,矫也。
②晋文以一亡公子而列于五霸,揆厥本原,果谁之力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落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在诗词中曾有“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问长缨,何时入手,缚住戎主?”等豪壮之句。
【小题1】下列各项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
B.颔联进一步刻画落梅,“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这两句对仗工整,化用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典故,寓意深刻。
C.“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一笔双写,不仅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
D.这首咏梅诗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有着深刻的寓意,寄托着诗人浓烈的悲愤之情,用笔委婉,言近旨远。
E. 尾联中“东风”实际上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同时警告人不要过分的“孤高”。
【小题2】本诗颈联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颈联、颔联,对“同工”之处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