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人,秀之少孤贫,有志操。十许岁时,与诸儿戏于前渚,忽有大蛇来,势甚猛,莫不颠沛惊呼。秀之独不动,众并异焉。东海何承天雅相知器,以女妻之。兄钦之为朱龄石右军参军,随龄石败没,秀之哀戚,不欢宴者十年。景平二年,除驸马都尉。后出为无锡、阳羡、乌程令,并著能名。

元嘉十六年,迁建康令。性纤密,善纠摘微隐,政甚有声。吏部尚书沈演之每称之于太祖。世祖镇襄阳,以为襄阳令。襄阳有六门堰,良田数千顷,堰久决坏,公私废业。世祖遣秀之修复,由是大丰。二十五年,除梁州刺史。时汉川饥俭,境内骚然,秀之善于为政,躬自俭约。先是,汉川悉以绢为货,秀之限令用钱,百姓至今受其利。

氐贼杨高为寇秀之讨之斩高兄弟元凶弑逆秀之闻之即日起兵求率众赴襄阳司空南谯王义宣不许。事宁,迁益州刺史。折留俸禄二百八十万,付梁州镇库,此外萧然。梁、益二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秀之为治整肃,以身率下,远近安悦焉。

南谯王义宣据荆州为逆,遣参军王曜征兵于秀之,秀之即日斩曜戒严。以起义功,封康乐县侯,食邑六百户。大明元年,征为右卫将军。明年,迁丹阳尹。广陵王诞为逆,秀之入守东城。其年,迁尚书右仆射。四年,改定制令,疑民杀长史科,议者谓值赦宜加徙送,秀之以为:“律文虽不显民杀官长之旨,若值赦但止徙送,便与悠悠杀人曾无一异。”从之。明年,领太子右卫率。

后出为安北将军。上车驾新亭,视秀之发引,将征为左仆射,事未行,八年卒,时年六十八。上甚痛惜之,传中、司空,谁为忠成会。上以其莅官清洁,家无余财,賜钱二十万,布三百匹。

(选自《宋书·刘秀之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氐贼杨高为寇/秀之讨之/斩高兄弟/元凶弑逆/秀之闻之/即日起兵/求率众赴襄阳/司空南谯王义宣不许/
B.氐贼杨高/为寇秀之讨之/斩高兄弟/元凶弑逆/秀之闻之/即日起兵求/率众赴襄阳/司空南谯王义/宣不许/
C.氐贼杨高为寇/秀之讨之/斩高兄弟/元凶弑逆/秀之闻之/即日起兵求/率众赴襄阳/司空南谯王义宣不许/
D.氐贼杨高/为寇秀之讨之/斩高兄弟/元凶弑逆/秀之闻之/即日起兵/求率众赴襄阳/司空南谯王义/宣不许/
【小题2】下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康,即现在的南京。是孙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陈朝六代京师之地。
B.弑逆,臣杀君谓“弑”,子杀父谓“逆”,合起来即弑君杀父,有时亦仅指弑君。
C.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又指君主宠立女子,文中“上车驾幸新亭”取前义。
D.赠,指在官员生前或死后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以表彰官员对朝廷所做出的贡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据,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秀之有志操,重感情。他哥哥跟随朱龄石作战,战败而亡后,刘秀之非常悲痛,十年来心情都不愉悦。
B.刘秀之参与平乱,屡立战功。氐贼杨高、南谯王刘义宣叛乱,刘秀之先后征讨他们,因立功得到封候等奖赏。
C.刘秀之为官清康,率先正范,在一些人以不法手段敛财时,他却把自己的俸禄二百八十万留给益州官府。
D.刘秀之深受器重,备极荣耀。他任安北将军时,皇帝亲自送行去世后,皇帝追赠官职、赐予谥号,赏赐钱财。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秀之独不动,众并异焉。东海何承天雅相知器,以女妻之。
(2)时汉川饥俭,境内骚然,秀之善于为政,躬自俭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28 10:28: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瞻,字宣远,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 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为柳建威长史。弟晦时为宋台右卫,权遇已重,于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辏,门巷填咽。时瞻在家,惊骇谓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及还彭城,言于高祖曰:“臣本素士,父、祖位不过二千石。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特乞降黜,以保衰门。”前后屡陈。高祖以瞻为吴兴郡,又自陈请,乃为豫章太守。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晦闻疾奔往,瞻见之,曰:“汝为国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 时果有诉告晦反者。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 府东门。瞻曰:“吾有先人弊庐,何为于此!”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遂卒,时年三十五。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灵运父瑛,无才能。为秘书郎,早年而亡。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谓瞻曰:“非汝莫能。”乃与晦、曜、弘微等共游戏,使瞻与灵运共车;灵运登车,便商较人物,瞻谓之曰:“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异。”灵运默然,言论自此衰止。
(选自《宋书·谢瞻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遇已重 遇:恩遇
B.门巷填咽 填:堵塞
C.幸于不永 幸:幸亏
D.又总戎重 总:掌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 岂门户之福邪
B.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
C.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
D.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 岂门户之福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瞻文采出众。谢瞻六岁能写文章,作《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辞采之美, 与谢混、谢灵运相抗。
B.谢瞻善于自保。由于弟弟谢晦,年级很轻,权势却十分显赫,谢瞻为避免招致后患,主动上疏,请求皇帝给弟弟降职。
C.谢瞻手足情深。自己的姐姐要到吴郡,谢瞻解职随从,临终的时候,还写信要求谢晦多加勉励,一心为国为家。
D.谢瞻有忧患意识。谢晦回家接取家眷,谢瞻用竹篱隔开门院;谢晦前去探病,谢瞻认为会招致怀疑,产生流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
(2)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智渊,济阳考城人,湘州刺史夷弟子。父僧安,太子中庶子。智渊初为著作郎,江夏王义恭太尉行参军,太子太傅主簿,随王诞后军参军。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及为随王诞佐,在襄阳,诞待之甚厚。时谘议参军谢庄、府主簿沈怀文并与智渊友善。怀文每称之曰:“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者,其江智渊乎!”元嘉末,除尚书库部郎。时高流官序,不为台郎,智渊门孤援寡,独有此选,意甚不说,固辞不肯拜。竞陵王诞复版为骠骑参军,转主簿,随府转司空主簿、记室参军,领南濮阳太守,迁从事中郎。诞将为逆,智渊悟其机,请假先反。诞事发,即除中书侍郎。智渊爱好文雅,词采清赡,世祖深相知待,恩礼冠朝。上燕私甚数,多命群臣五三人游集,智渊常为其首。同侣未及前,辄独蒙引进,智渊每以越众为惭,未尝有喜色。每从游幸,与群僚相随,见传诏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于容貌,论者以此多之。迁骁骑将军,尚书吏部郎。上每酣宴,辄诟辱群臣,并使自相嘲讦,以为欢笑。智渊素方退,渐不会旨。尝使以王僧朗嘲戏其子景文,智渊正色曰:“恐不宜有此戏。”上怒曰:“江僧安痴人,痴人自相惜。”智渊伏席流涕,由此恩宠大衰。出为新安王子鸾北中郎长史、南东海太守,加拜宁朔将军,行南徐州事。初,上宠姬宣贵妃殷氏卒,使群臣议,智渊上议曰“怀”。上以不尽嘉号,甚衔之。后车驾幸南山,乘马至殷氏墓,群臣皆骑从,上以马鞭指墓石柱谓智渊曰:“此上不容有怀字!”智渊益惶惧。大明七年,以忧,时年四十六。

(选自《宋书·江智渊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B.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C.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D.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B.古时说“死”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江智渊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C.“太守”一职,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D.“游幸”泛指帝王或后妃出游;“华清官”,是唐代帝王游幸的别宫,杜牧曾作《过华清官绝句》寄以讽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智渊聪明机智。刘诞要叛乱之前,江智渊看出他的阴谋,请假预先离开了他;刘诞叛乱事发后,江智渊被朝廷任命为中书侍郎。
B.江智渊才华出众。他爱好文学,文章词采清新丰富;得到皇帝赏识,参加皇上私宴,他总是大臣中最突出的。
C.江智渊门孤援寡。朝廷贵官中又没什么人引荐江智渊,所以只是被授予担任尚书库部郎这样的官职,他很不高兴,因而决不拜谢。
D.江智渊刚直不阿。皇帝曾经命江智渊拿王僧朗来嘲笑戏弄王僧朗的儿子王景文,智渊严肃地拒绝了,世祖骂江智渊父子都是痴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侣未及前,辄独蒙引进,智渊每以越众为惭,未尝有喜色。
(2)见传诏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于容貌,论者以此多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邵,字茂宗,初为晋琅邪内史王诞龙骧府功曹,桓玄徙诞于广州,景故成离弃之,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桓玄篡位,及武帝讨玄,王谧为扬州,召邵为主簿;刘毅为亚相,爱才好士,当世莫不辐凑,独邵不往。或问之,邵日:“主公命世人杰,何烦多问。”刘穆之闻以白,帝益亲之,转太尉参军,署长流贼曹。卢循寇迫京师,使邵守南城。时百姓临水望贼,帝怪而问邵,邵日:“若节钺未反,奔散之不暇,亦何能观望。今当无复恐耳。”寻补州主簿。邵悉心政事,精力绝人。及诛刘籓,邵时在西州直庐,即夜诫众曹日:“大军当大讨,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曰,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日:“昨夜受张主簿处分。”帝曰:“张邵可谓同我忧虑矣。”十二年,武帝北伐,邵请见,日:“人生危脆,必当远虑。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业如此,苟有不讳,事将如何?”帝曰:“此自委穆之及卿耳。”武帝重其临事不挠,有大臣体。十四年,以世子镇荆州,邵谏日:“储贰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处.外,敢以死请。”从之。元嘉五年,转征虏将军,领雍州刺史,加都督。初王华与邵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日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及至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丹、浙二川蛮屡为寇,邵诱其帅,因大会诛之,悉掩其徒党。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邵为抚军长史,持节、南蛮校尉。后为吴兴太守,卒,谥日简伯。邵临终,遗命祭以菜果,苇席为轜车,诸子从焉。

(节选自《宋书·张邵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于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B.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其举之/
C.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D.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扬州”又称淮扬,与“雍州”“荆州”都是古九州之一,古代包括淮河以南、长江下游及岭南地区。
B.“节钺”指符节和斧钺,古代往往授予统兵在外的将帅,作为朝廷赋予和加重将帅权力的象征。
C.“储贰”也叫储副、太子,是古代帝王或国君的法定继承入的称谓,需要帝王或国君专门册封。
D.“元嘉”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西汉时武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一项是
A.张邵颇有才华,受到武帝信任。尽管很多士人投奔刘毅,但他认为武帝足当世人杰;武帝认为他有火臣风度,对他寄予重托。
B.张邵善于观察,了解民众心理。贼寇卢循来犯,他镇守南城,针对当时百姓隔着护城河看贼寇的情况,他觉察出民众的心态。
C.张邵临时不挠,处事富有远见。武帝诛杀刘藩,他吩咐属下连夜准备物资,武帝为此事感到忧虑;武帝北伐,他提醒要有远虑。
D.张邵勤于政务,用计歼灭蛮寇。他镇守襄阳时,修建堤坝水塘,开垦田地;面对蛮人的多次进犯,他利用聚会诱杀敌人主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
②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日:“昨夜受张主簿处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何子平,庐江人也。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白粲。”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致其家,则不肯受。
母本侧庶,籍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元嘉三十年,元凶弑逆,安东将军随王诞入讨,以为行参军。子平以凶逆灭理,普天同奋,故废己受职,事宁,自解。又除奉朝请,不就。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值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绝擗踊不阕俄顷叫慕之音常如袒括之日。冬不衣絮,署避清凉,日以数合米为粥,不进盐菜。所居屋败,不蔽雨日,兄子伯与采伐茅竹,欲为葺治,子平不肯,曰:“我情事未申,天地一罪人耳,屋何宜覆。”蔡兴宗为会稽太守,甚加赏。泰始六年,为营冢椁。子平居丧毁甚,困瘠逾久,及至免丧,支体殆不相属。幼持操检,敦厉名行,虽处暗室,如接大宾。学义坚明,处之以默,安贫守善,不求荣进,好退之士,弥以贵之。顺帝升明元年,卒,时年六十。
(节选自《宋书卷九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小题1】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货市粟麦 辄:总是,就
B.何心独白粲 飨:享受
C.当相留  启:开导
D.甚加赏  旌:表彰,表扬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值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绝擗踊/不阕俄顷/叫慕之音/常如袒括之日
B.植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绝擗踊/不阕俄顷叫慕之音/常如袒括之日
C.值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绝/擗踊不阕/俄顷叫幕之音/常如袒括之日
D.值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昼夜号绝/擗踊不阕/俄顷叫慕之音/常如袒括之日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于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子平为人正直。户籍记载有误,使何子平离职归家的时间提前,但他仍然按照朝廷的规定,辞掉官职,回家尽孝。
B.何子平事母至孝。虽然其母不是亲生,但何子平赡养母亲从未懈怠;其母去世,他悲伤异常,超出了“礼”的要求。
C.何子平嫉恶如仇。何子平痛恨叛乱之人,认为他们违背天理,不惜改变自己赠养母亲的意愿,挺身而出,为国效命。
D.何子平注重德行。何子平自幼就对自己很高的要求,用美名懿行来勉励自己,即使身处暗室之中,也同样坚守礼仪。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
(2)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刘勔伯猷,彭城人也。勔少有志节,兼好文义。家贫,为广州增城令,广州刺史刘道锡引为扬烈府主簿。元嘉二十七年,索虏南侵,道锡遣勔奉使诣京都,太祖引见之,酬对称旨,除宁远将军。
大明初还都,徐州刺史刘道隆请为宁朔司马。竟陵王诞据广陵为逆,勔随道隆受沈庆之节度,事平,封金城县五等侯。先是,遣费沈伐陈檀,不克,乃除勔龙骧将军。勔既至,率军进讨,随宜翦定,大致名马,上甚悦。还除抚军中兵参军,遭母忧,不拜。
太宗即位,加宁朔将军。会豫州刺史殷琰反叛,征勔还都,假辅国将军,率众讨琰,甲仗三十人入六门。琰婴城固守,自始春至于末冬,勔内攻外御,战无不捷。善抚将帅,以宽厚为众所依。将军王广之求勔所自乘马,诸将帅并忿广之叨冒,劝勔以法裁之,勔欢笑,即时解马与广之。及琰开门请降,勔约令三军,不得妄动,城内士民,秋毫无所失,百姓感悦,咸曰来苏。百姓生为立碑。还京都,封鄱阳县侯,食邑千户。
五年,诏进勔号平西将军、豫州刺史,余如故,不拜。勔以世路纠纷,有怀止足,求东阳郡。上以勔启遍示朝臣,自尚书仆射袁粲以下,莫不称赞,咸谓宜许。上曰:“巴陵、建平二王,并有独往之志。若世道宁晏,皆当申其所请。”勔经始钟岭之南,以为栖息,聚石蓄水,仿佛丘中,朝士爱素者,多往游之。元徽初,太白犯上将,或劝勔解职。勔曰:“吾执心行己,无愧幽明。若才轻任重,灾眚必及,天道密微,避岂得免。”桂阳王休范为乱,奄至京邑,加勔使持节、领军。率所领于航南战败,临阵死之,时年五十七。曰忠昭公。
(选自《宋书·刘勔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忌讳直呼姓名,一出生就会另起别名,称之为字,古人的字一般与本名含义相关。
B.三军,起源于春秋时期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后来也被用来作为军队的代称。
C.食邑,指古代君主赐予臣子作为世禄的封地,其大小是按封爵等级而定的。
D.谥,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