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智渊,济阳考城人,湘州刺史夷弟子。父僧安,太子中庶子。智渊初为著作郎,江夏王义恭太尉行参军,太子太傅主簿,随王诞后军参军。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及为随王诞佐,在襄阳,诞待之甚厚。时谘议参军谢庄、府主簿沈怀文并与智渊友善。怀文每称之曰:“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者,其江智渊乎!”元嘉末,除尚书库部郎。时高流官序,不为台郎,智渊门孤援寡,独有此选,意甚不说,固辞不肯拜。竞陵王诞复版为骠骑参军,转主簿,随府转司空主簿、记室参军,领南濮阳太守,迁从事中郎。诞将为逆,智渊悟其机,请假先反。诞事发,即除中书侍郎。智渊爱好文雅,词采清赡,世祖深相知待,恩礼冠朝。上燕私甚数,多命群臣五三人游集,智渊常为其首。同侣未及前,辄独蒙引进,智渊每以越众为惭,未尝有喜色。每从游幸,与群僚相随,见传诏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于容貌,论者以此多之。迁骁骑将军,尚书吏部郎。上每酣宴,辄诟辱群臣,并使自相嘲讦,以为欢笑。智渊素方退,渐不会旨。尝使以王僧朗嘲戏其子景文,智渊正色曰:“恐不宜有此戏。”上怒曰:“江僧安痴人,痴人自相惜。”智渊伏席流涕,由此恩宠大衰。出为新安王子鸾北中郎长史、南东海太守,加拜宁朔将军,行南徐州事。初,上宠姬宣贵妃殷氏卒,使群臣议,智渊上议曰“怀”。上以不尽嘉号,甚衔之。后车驾幸南山,乘马至殷氏墓,群臣皆骑从,上以马鞭指墓石柱谓智渊曰:“此上不容有怀字!”智渊益惶惧。大明七年,以忧,时年四十六。

(选自《宋书·江智渊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B.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C.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D.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B.古时说“死”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江智渊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C.“太守”一职,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D.“游幸”泛指帝王或后妃出游;“华清官”,是唐代帝王游幸的别宫,杜牧曾作《过华清官绝句》寄以讽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智渊聪明机智。刘诞要叛乱之前,江智渊看出他的阴谋,请假预先离开了他;刘诞叛乱事发后,江智渊被朝廷任命为中书侍郎。
B.江智渊才华出众。他爱好文学,文章词采清新丰富;得到皇帝赏识,参加皇上私宴,他总是大臣中最突出的。
C.江智渊门孤援寡。朝廷贵官中又没什么人引荐江智渊,所以只是被授予担任尚书库部郎这样的官职,他很不高兴,因而决不拜谢。
D.江智渊刚直不阿。皇帝曾经命江智渊拿王僧朗来嘲笑戏弄王僧朗的儿子王景文,智渊严肃地拒绝了,世祖骂江智渊父子都是痴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侣未及前,辄独蒙引进,智渊每以越众为惭,未尝有喜色。
(2)见传诏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于容貌,论者以此多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19 09:26: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沉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B.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C.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D.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军,冠军将军。本指列于诸军之首。今常指体育运动等竞赛中的第一名。
B.宰相,古代辅佐君王掌管国事的最高长官的通称。通常和丞相的职位相当。
C.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
D.逊位,也称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此指王弘的谦让行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参军后随高祖外出,高祖要众人赋诗,昙首写成,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高兴。
B.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
C.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中有功,当时封赏他的诏书已经拟就,但昙首婉拒不受,认为自己虽尽微薄之力,皇上即便偏爱,也无法面对史臣,封赏事于是搁置下来。
D.王昙首看出义康为权力之事心中不快,于是坚持要求调任吴郡。太祖打算重用昙首,未答应他的请求。昙首劝说其史王弘让出部分兵力,才化解了彼此的矛盾。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洗攸之仲达,少贫。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殷孝祖率众军攻之,中流矢死,军主范潜率五百人投贼,人情震骇,并谓攸之宜代孝祖为统。时建安王休仁总统众军,闻孝祖死,遣宁朔将军江方兴率三千人赴赭圻。攸之以为方兴名位相亚,必不为己下,军政不一,致败之由,乃率诸军主诣方兴推重,并慰勉之,方兴甚悦。攸之既出,诸军主并尤之。攸之曰:“卿忘廉蔺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此之升降。”明旦进战,自寅讫午,大破贼于赭圻。寻进号辅国将军,代孝祖督前锋诸军事。薛常宝等在赭圻食尽,南贼大帅刘胡屯浓湖,以囊盛米系流查及船腹,阳覆船,顺风流下,以饷赭圻。攸之疑其有异,遣人取船及流查,大得囊米,寻克赭圻。赭圻、浓湖之平也,贼军委弃资财,珍货山积,诸军各竞收敛,唯攸之、张兴世约勒所部,不犯毫芥,诸将以此多之。

攸之招集才力之士,随郡人双泰真有干力,召不肯来。攸之遣二十人被甲索之,泰真射杀数人,欲过家将母去,事迫不获,单身走入。追孝既失之,录其母去。泰真既失母,乃自归,攸之不罪,赐钱一万,转补队主。

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事多所记忆。及攻郢城,夜尝风浪,米船沉没。仓曹参军崔灵凤女先适柳世隆子,攸之正色谓曰:“当今军粮要急,而卿不以在意,由与城内婚姻邪。”灵凤答曰:“乐广有言,下官岂以五男易一女。”攸之欢然意解。

(选自《宋书·沈攸之传》,有删改)

注流查:竹筏。乐广:西晋名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
B.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
C.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
D.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人的别名。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也用作帝王的自称。文中指前者。
C.蛮:先秦指非华夏民旅,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泛称南方少数民旅。
D.婚姻:指男娶女嫁过程,也就是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攸之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大敌当前,形势危急,沈攸之率领各位军主拜访江方兴,表达推崇敬重之心,从而使军政统一,上下齐心,最终大败敌军。
B.沈攸之机警明断,能够识破敌人伎俩。敌军把布袋装米系在竹筏和船的腹部,伪装翻船顺风流下,来传送军粮。沈攸之怀疑其中有诈,派人截取,得到很多粮食。
C.沈攸之唯才是举,礼贤下士。双泰真孔武有力,不肯听从沈攸之的征召,射杀追兵,后来听从母亲的劝降前来归附,沈攸之没有处罚他,反而奖赏并委以重任。
D.沈攸之晚年勤奋好学,喜爱典故。他能背诵《史记》《汉书》中的很多史事。仓曹参军崔灵凤引用乐广的典故来为自己辩解,沈攸之听后非常高兴,当即怒气大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情震骇,并谓攸之宜代孝祖为统。
(2)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此之升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邵,字茂宗,会稽太守裕弟也。初为晋琅邪内史王诞龙骧府功曹,桓玄徒诞广州,亲故咸离弃之,变乱饥馑,惟邵馈送其妻子,其情重如是。桓玄篡位,父敞先为尚书,以答事微谬,降为廷尉。及武帝讨玄,邵白敞表献诚款,帝大说,命署其门曰:“有犯张廷尉者,以军法论。”王谧为扬州,召邵为主簿。刘毅为亚相,当世莫不辐凑,独邵不往,帝益亲之,转太尉参军。

帝巡燕地,回京。贼反围城,然百姓临水望贼,闲然不惧。帝怪之,以询邵,邵曰:“寇迫京师,然主上反于燕地,今无复恐耳。”帝喜,寻补州主簿。及武帝伐刘藩邵直庐即夜诫众曹曰大军当大讨汝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曰:“昨夜受张主簿处分。”

穆之卒,朝廷恇惧,便欲发诏以司马徐羡之代之,邵对曰:“今诚急病,宜须北咨。”武帝重其临事不挠,有大臣体。十四年,以世子义符镇荆州,邵谏曰:“储贰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处外。”从之。谢晦反,遗书要邵,邵不发函,驰使呈帝。

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及至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丹、淅二川蛮屡为寇,邵诱其帅,因大会诛之,悉掩其徒党。既失信群蛮,所在并起,水陆断绝。子敷至襄阳定省,当还都,群蛮伺欲取之。会蠕蠕国遣使朝贡,贼以为敷,遂执之,邵坐降号扬烈将军。卒,追复爵邑,谥曰简。临终,遗命祭以菜果,苇席为轜车,诸子从焉。

(节选自《宋书·张邵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武帝伐刘藩/邵直庐/即夜诫众曹/曰/大军当大讨/汝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
B.及武帝伐刘藩/邵直庐/即夜诫众曹曰/大军当大讨/汝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
C.及武帝伐/刘藩邵直庐/即夜/诫众曹曰/大军当大讨汝/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
D.及武帝伐刘藩/邵直庐/即夜诫众曹曰/大军当大讨/汝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主,掌管;簿,文书。一般是指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事的佐吏。
B.储贰。亦作“储副”“储君”,指太子。本文中是指武帝刘裕世子刘义符。
C.定省。早上省视问安,晚间服侍就寝。指封建社会侍奉上官的日常礼节。
D.爵邑。爵位和封邑(或者特指封邑),是古代帝王赐给诸侯或功臣的恩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邵知情重义,患难见真情。王诞被贬广州的时候,已经众叛亲离,战乱之中,唯有张邵不计个人得失,在他落难时候,给他的妻儿送粮送衣。
B.张邵悉心任事,多有建树。武帝讨伐刘藩,能提前谋划;在襄阳任上,兴修水利,开垦土地,使百姓富足。清剿丹、淅蛮寇徒党,根治了乱源。
C.张邵忠于武帝,持重老成。刘穆之去世时,张邵力主向刘裕请示然后再定夺;在世子镇守荆州的事情上,力主稳妥处之,得到武帝的信任看重。
D.张邵为人正气,有行为操守。刘毅做亚相的时候,人们争相迎奉,唯独张邵不去巴结逢迎;临终叮嘱子辈薄葬,以菜果祭祀,用苇席铺饰灵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寇迫京师,然主上反于燕地,今无复恐耳。
(2)谢晦反,遗书要邵,邵不发函,驰使呈帝。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蔡兴宗,济阳考城人也。年十岁丧父,哀毁有异凡童。父廓罢豫章郡还,起二宅。先成东宅,与兄轨;廓亡而馆宇未立,轨送钱五十万以补宅值。兴宗白母曰:“一家由来丰俭必共,今日宅价不宜受也。”母悦而从焉。轨有愧色,谓其子淡曰:“我年六十,行事不及十岁小儿。”寻丧母。世祖践祚,迁尚书吏部郎。时尚书何偃疾患,上谓兴宗曰:“卿详练清浊,今以选事相付,便可开门当之,无所让也。”每正言得失,无所顾惮,由是失旨。竟陵王诞据广陵城为逆,事平,兴宗奉旨慰劳。州别驾范义与兴宗素善,在城内同诛。兴宗至广陵,躬自收殡,还豫章旧墓。上闻之,甚不悦。庐陵内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锁付宁州,无敢瞻送;兴宗在直,请急,诣朗别。上知尤怒。坐属疾多日,白衣领职。时诸方并举兵反,国家所保,唯丹阳、淮南数郡,其间诸县,或已应贼。东兵已至永世,宫省危惧,上集群臣以谋成败。兴宗曰:“今普天图逆,人有异志,宜镇之以静,以至信待人。比者逆徒亲戚,布在宫省,若绳之以法,则土崩立至,宜明罪不相及之义。物情既定,人有战心,六军精勇,器甲犀利,以待不习之兵,其势相万耳。愿陛下勿忧。”上从之。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初,吴兴丘珍孙言论常侵兴宗。珍孙子景先,人才甚美,兴宗与之周旋。及景先为鄱阳郡,值晋安王子勋为逆,转在竟陵,为吴喜所杀。母老女稚,流离夏口。兴宗至郢州,亲自临哭,致其丧柩家累,令得东还。在任三年,迁会稽太守。会稽多诸豪右,不遵王宪,兴宗皆以法绳之。兴宗幼立风概,家行尤谨,奉宗姑,事寡嫂,养孤兄子,有闻于世。泰豫元年,薨,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宋书·蔡兴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
B.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
C.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
D.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豫章,最初为古代行政区划名称,即豫章郡,后来作为南昌的别称,不再用作行政区划名称。
B.践祚,指登上祚阶。祚阶是古代庙寝堂前东边的台阶,其上为主位,因此皇帝即位或登基称“践祚”。
C.白衣,本是古代平民的衣服,用来指称平民百姓或无功名的士人,这里指蔡兴宗被贬为平民。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的死亡,与“崩”“卒”“不禄”等对死亡的不同称法一起体现了宗法等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兴宗家行恭谨,顾全大局。他幼时就懂家族要同甘共苦,提议母亲拒收伯父房屋补偿款,成年后尽心照顾亡兄家人。
B.蔡兴宗为官正直,敢于忤逆权贵。他直言进谏,不惧得罪皇上;在会稽太守任上,他将不守国法的豪门贵族绳之以法。
C.蔡兴宗颇有韬略,长于应对。叛军危及皇宫,他主张安抚叛军亲戚,稳定人心;丘珍孙排挤他,他与其子周旋,缓解矛盾。
D.蔡兴宗颇重情义,真诚待人。范义遭株连被杀,他亲往收殓并将其灵柩归葬;周朗因言获罪,他也不避嫌疑,告假赶去相送。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庐陵内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锁付宁州,无敢瞻送;兴宗在直,请急,诣朗别。
(2)今普天图逆,人有异志,宜镇之以静,以至信待人。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

《宋书•羊欣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欣少靖默,无于人 竞:争斗
B.称病自免,居里巷 屏:隐退
C.弟徽被于高祖 遇:对待
D.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 诣:去、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献之书裙数幅去 后人哀之不鉴之
B.不高卑见色 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殿中礼乐出不者 若属皆且为
D.转在义兴,非好也   求木之长者,必固根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羊欣在十二岁时就得到王献之的赏识,王献之在羊欣睡觉的时候,在羊欣的新绢裙上写了几幅字,羊欣的书法也因此得到进一步提高。
B.会稽王世子元显经常让羊欣给他写字,羊欣坚决推辞,因而被贬为军府舍人,但羊欣却能泰然对之。
C.羊欣多次被征召为官,但他却无意于仕途,或辞不就命,或称病自免,即便在任,也常以山水为娱。
D.羊欣平常喜欢黄老之学,经常抄写黄老典籍,即使生病也不吃药,但他却精通医术,还撰写了十卷《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