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智渊,济阳考城人,湘州刺史夷弟子。父僧安,太子中庶子。智渊初为著作郎,江夏王义恭太尉行参军,太子太傅主簿,随王诞后军参军。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及为随王诞佐,在襄阳,诞待之甚厚。时谘议参军谢庄、府主簿沈怀文并与智渊友善。怀文每称之曰:“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者,其江智渊乎!”元嘉末,除尚书库部郎。时高流官序,不为台郎,智渊门孤援寡,独有此选,意甚不说,固辞不肯拜。竞陵王诞复版为骠骑参军,转主簿,随府转司空主簿、记室参军,领南濮阳太守,迁从事中郎。诞将为逆,智渊悟其机,请假先反。诞事发,即除中书侍郎。智渊爱好文雅,词采清赡,世祖深相知待,恩礼冠朝。上燕私甚数,多命群臣五三人游集,智渊常为其首。同侣未及前,辄独蒙引进,智渊每以越众为惭,未尝有喜色。每从游幸,与群僚相随,见传诏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于容貌,论者以此多之。迁骁骑将军,尚书吏部郎。上每酣宴,辄诟辱群臣,并使自相嘲讦,以为欢笑。智渊素方退,渐不会旨。尝使以王僧朗嘲戏其子景文,智渊正色曰:“恐不宜有此戏。”上怒曰:“江僧安痴人,痴人自相惜。”智渊伏席流涕,由此恩宠大衰。出为新安王子鸾北中郎长史、南东海太守,加拜宁朔将军,行南徐州事。初,上宠姬宣贵妃殷氏卒,使群臣议,智渊上议曰“怀”。上以不尽嘉号,甚衔之。后车驾幸南山,乘马至殷氏墓,群臣皆骑从,上以马鞭指墓石柱谓智渊曰:“此上不容有怀字!”智渊益惶惧。大明七年,以忧,时年四十六。

(选自《宋书·江智渊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B.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C.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D.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B.古时说“死”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江智渊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C.“太守”一职,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D.“游幸”泛指帝王或后妃出游;“华清官”,是唐代帝王游幸的别宫,杜牧曾作《过华清官绝句》寄以讽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智渊聪明机智。刘诞要叛乱之前,江智渊看出他的阴谋,请假预先离开了他;刘诞叛乱事发后,江智渊被朝廷任命为中书侍郎。
B.江智渊才华出众。他爱好文学,文章词采清新丰富;得到皇帝赏识,参加皇上私宴,他总是大臣中最突出的。
C.江智渊门孤援寡。朝廷贵官中又没什么人引荐江智渊,所以只是被授予担任尚书库部郎这样的官职,他很不高兴,因而决不拜谢。
D.江智渊刚直不阿。皇帝曾经命江智渊拿王僧朗来嘲笑戏弄王僧朗的儿子王景文,智渊严肃地拒绝了,世祖骂江智渊父子都是痴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侣未及前,辄独蒙引进,智渊每以越众为惭,未尝有喜色。
(2)见传诏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于容貌,论者以此多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19 09:26: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璞字道真,林子少子也。童孺时,神意闲审,有异于众。年十许岁,智度便有大成之姿,好学不倦,善属文,时有忆识之功。尤练究万事,经耳过目,人莫能欺之。

元嘉十七年,始兴王濬为扬州刺史,宠爱殊异,以为主簿。时顺阳范晔为长史,行州事。晔性颇疏,太祖召璞谓曰:“神畿之政,既不易理,濬以弱年临州,万物皆属耳目,赏罚得失,特宜详慎。范晔性疏,必多不同。卿腹心所寄,当密以在意。彼虽行事,其实委卿也。”璞以任遇既深,乃夙夜匪懈,其有所怀,辄以密启,每至施行,必从中出。在职八年,神州大治,民无谤黩,璞有力焉。二十二年,范晔坐事诛,于时濬虽曰亲览,州事一以付璞。璞尝作《旧宫赋》,久而未毕,濬与璞疏曰:“卿常有速藻,《旧宫》何其淹耶?想行就耳。”璞因事陈答,辞义可观。濬重教曰:“卿沈思淹日,向聊相敦问,还白斐然,遂兼纸翰。昔曹植有言,下笔成章,良谓逸才赡藻,夸其辞说,以今况之,方知其信。”时天下殷实,四方辐辏,京邑二县,号为难治。璞以清严制下,端平待物,奸吏敛手,猾民知惧。俄迁宣威将军、盱眙太守。时王师北伐,彭、汴无虞。璞以强寇对阵事未可测郡首淮隅道当冲要乃修城垒浚重隍聚材石积盐米为不可胜之算。众咸不同,朝旨亦谓为过。俄而贼大越逸,索虏大帅拓跋焘自率步骑数十万,陵践六州,京邑为之骚惧,百守千城,莫不奔骇。及贼至,四面蚁集攻城,璞与臧质随宜应拒,攻守三,殄其太半,焘乃遁走。质以璞城主,使自上露板。璞性谦虚,推功于质。既不自上,质露板亦不及焉。三十年,横罹世难,时年三十八。

(节选自《宋书•卷一百•自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璞以强寇对阵/事未可测/郡首淮隅/道当冲要/乃修城垒/浚重隍/聚材石/积盐米/为不可胜之算
B.璞以强寇对阵/事未可测/郡首淮隅道/当冲要/乃修城垒/浚重隍/聚材石/积盐米/为不可胜之算
C.璞以强寇对阵/事未可测/郡首淮隅道/当冲要/乃修城垒/浚重隍/聚材石/积盐米为不可胜之算
D.璞以强寇对阵/事未可测/郡首淮隅/道当冲要/乃修城垒/浚重隍/聚材石/积盐米为不可胜之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嘉,年号,是古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文中指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B.主簿,官名,各级主官属下的佐吏,常协助长官处理军机大事。
C.旬,古代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称为一旬。一个月分三旬:上旬、中旬、下旬。
D.露板,也作“露版”,因为它不缄封而称之,指古代臣子向帝王进言陈事的奏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璞与众不同,少有大器。他儿时神态心思与人有别,显得文雅谨镇;稍年长,在学习、作文、识记、处理事务等方面都很出色,已有成大器的姿态。
B.沈璞勤勉谨慎,辅佐有功。任主簿期间,因深受太祖器重,他夙兴夜寐,敢于独自决断,辅佐扬州刺史取得政治清明、局势安定的政绩。
C.沈璞才思敏捷,文采出众。针对始兴王刘濬的提问,他的回信一挥而就,文采飞扬,兼有书信之美。始兴王刘濬认为他的才华堪比曹植。
D.沈璞才干卓异,治理有方。当时,京城边的两个县被认为特别不好治理,但他凭借突出的才干让奸诈的官吏收敛、狡猾的百姓不敢犯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腹心所寄,当密以在意。彼虽行事,其实委卿也。
(2)卿常有速藻,《旧宫》何其淹耶?想行就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蔡兴宗,济阳考城人也。年十岁丧父,哀毁有异凡童。父廓罢豫章郡还,起二宅。先成东宅,与兄轨;廓亡而馆宇未立,轨送钱五十万以补宅值。兴宗白母曰:“一家由来丰俭必共,今日宅价不宜受也。”母悦而从焉。轨有愧色,谓其子淡曰:“我年六十,行事不及十岁小儿。”寻丧母。世祖践祚,迁尚书吏部郎。时尚书何偃疾患,上谓兴宗曰:“卿详练清浊,今以选事相付,便可开门当之,无所让也。”每正言得失,无所顾惮,由是失旨。竟陵王诞据广陵城为逆,事平,兴宗奉旨慰劳。州别驾范义与兴宗素善,在城内同诛。兴宗至广陵,躬自收殡,还豫章旧墓。上闻之,甚不悦。庐陵内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锁付宁州,无敢瞻送;兴宗在直,请急,诣朗别。上知尤怒。坐属疾多日,白衣领职。时诸方并举兵反,国家所保,唯丹阳、淮南数郡,其间诸县,或已应贼。东兵已至永世,宫省危惧,上集群臣以谋成败。兴宗曰:“今普天图逆,人有异志,宜镇之以静,以至信待人。比者逆徒亲戚,布在宫省,若绳之以法,则土崩立至,宜明罪不相及之义。物情既定,人有战心,六军精勇,器甲犀利,以待不习之兵,其势相万耳。愿陛下勿忧。”上从之。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初,吴兴丘珍孙言论常侵兴宗。珍孙子景先,人才甚美,兴宗与之周旋。及景先为鄱阳郡,值晋安王子勋为逆,转在竟陵,为吴喜所杀。母老女稚,流离夏口。兴宗至郢州,亲自临哭,致其丧柩家累,令得东还。在任三年,迁会稽太守。会稽多诸豪右,不遵王宪,兴宗皆以法绳之。兴宗幼立风概,家行尤谨,奉宗姑,事寡嫂,养孤兄子,有闻于世。泰豫元年,薨,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宋书·蔡兴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
B.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
C.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
D.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豫章,最初为古代行政区划名称,即豫章郡,后来作为南昌的别称,不再用作行政区划名称。
B.践祚,指登上祚阶。祚阶是古代庙寝堂前东边的台阶,其上为主位,因此皇帝即位或登基称“践祚”。
C.白衣,本是古代平民的衣服,用来指称平民百姓或无功名的士人,这里指蔡兴宗被贬为平民。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的死亡,与“崩”“卒”“不禄”等对死亡的不同称法一起体现了宗法等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兴宗家行恭谨,顾全大局。他幼时就懂家族要同甘共苦,提议母亲拒收伯父房屋补偿款,成年后尽心照顾亡兄家人。
B.蔡兴宗为官正直,敢于忤逆权贵。他直言进谏,不惧得罪皇上;在会稽太守任上,他将不守国法的豪门贵族绳之以法。
C.蔡兴宗颇有韬略,长于应对。叛军危及皇宫,他主张安抚叛军亲戚,稳定人心;丘珍孙排挤他,他与其子周旋,缓解矛盾。
D.蔡兴宗颇重情义,真诚待人。范义遭株连被杀,他亲往收殓并将其灵柩归葬;周朗因言获罪,他也不避嫌疑,告假赶去相送。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庐陵内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锁付宁州,无敢瞻送;兴宗在直,请急,诣朗别。
(2)今普天图逆,人有异志,宜镇之以静,以至信待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韶之,字休泰,琅邪临沂人也。父伟之,为乌程令,韶之家贫,因居县境。好史籍,博涉多闻。初为卫将军谢琰行参军。伟之少有志尚,当世诏命表奏,辄自书写。泰元、隆安时事,小大悉撰录之,韶之因此私撰《晋安帝阳秋》。既成,时人谓宜居史职,即除著作佐郎,使续后事,讫义熙九年。善叙事,辞论可观,为后代佳史。迁尚书祠部郎。义熙十一年,高祖以韶之博学有文词,补通直省,领西省事,转中书侍郎。恭帝即位,迁黄门侍郎,领著作郎,西省如故。凡诸诏奏,皆其辞也。
高祖受禅,加骁骑将军、本郡中正,黄门如故,西省职解,复掌宋书。驳员外散骑侍郎王实之请假事曰:“伏寻旧制,群臣家有情事,听并急六十日。太元中改制,年赐假百日。又居在千里外,听并请来年限,合为二百日。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事自足若私理不同便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臣等参议,谓不合开许。或家在河、洛及岭、沔、汉者,道阻且长,犹宜别有条品,请付尚书详为其制。”从之。坐玺封谬误,免黄门,事在《谢晦传》。
韶之为晋史,序王珣货殖,王廞作乱。珣子弘,廞子华,并贵显,韶之惧为所陷,深结徐羡之、傅亮等。少帝即位,迁侍中,骁骑如故。景平元年,出为吴兴太守。羡之被诛,王弘入为相,领扬州刺史。弘虽与韶之不绝,诸弟未相识者,皆不复往来。韶之在郡,常虑为弘所绳,夙夜勤厉,政绩甚美,弘亦抑其私憾。太祖两嘉之。在任积年,称为良守,加秩中二千石。十年,征为祠部尚书,加给事中。坐去郡长取送故,免官。十二年,又出为吴兴太守。其年卒,时年五十六。七庙歌辞,韶之制也。文集行于世。
(节选自《宋书·王韶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事自足\若私理不同\便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
B.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事\自足\若私理不同\便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
C.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事自足\若私理不同\便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
D.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事\自足\若私理不同\便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秋,就是春秋,晋时因避晋简文帝郑后阿春讳,改春为“阳”,文中指历史。
B.受禅,指前朝末代皇帝让位于新朝皇帝,但很多时候都是被逼无奈而交出帝位的。
C.河、洛中的“河”指黄河,“洛”指洛水。今天“河”的词义扩大,而“洛”仍基本保持原意。
D.七庙,指天子之庙。古代宗庙是有等级的,天子七庙,大夫五庙,诸侯三庙,不能僭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韶之私撰晋安帝朝的历史,成就很高。王韶之在他父亲整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晋安帝阳秋》,很善于叙事,言辞议论都很不错,是晋朝后期的佳史。
B.王韶之因博学备受两朝器重,身居显位。王韶之学问广博,有文词,无论在晋朝末年还是在刘宋王朝初期很多诏辞都出自他之手,一直兼任重要部门西省之职。
C.王韶之反对官员随意延长假期,有理有据。 王韶之认为官员请假六十天至一百天足够,而有的官员把下年的假期也合并用上,这样很不合理,但路途遥远的可以酌情考虑。
D.王韶之因写历史而得罪了人,自修获赞。王韶之撰写晋史,写了王珣家经商而富,王廞作乱的情况,担心他们的后人报复,在他担任地方官期间,勤政有为,受到赞誉,被称良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成,时人谓宜居史职,即除著作佐郎,使续后事,讫义熙九年。
(2)韶之在郡,常虑为弘所绳,夙夜勤厉,政绩甚美,弘亦抑其私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弟也,幼有业尚①。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
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沉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 
及太祖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②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
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
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注释:①业尚:学业品德。②直史:秉笔直书的史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著作郎,不就   除:授官
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诣:拜访
C.闺门之内,雍雍如也 如:如同
D.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   比:接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     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
B.以昙首为侍中    昙首为上所亲委
C.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 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
D.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 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
【小题3】请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直接体现王昙首“美德”的两个事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湛,字弘仁,南阳涅阳人也。湛出继伯父淡,袭封安众县五等男。少有局力,不尚浮华。博涉史传,谙前世旧典,弱年便有宰世情,常自比管夷吾、诸葛亮,不为文章,不喜谈议。本州辟主簿,不就。除著作佐郎,又不拜。父柳亡于江州,州府送故甚丰,一无所受,时论称之。

高祖入受晋命,以第四子义康为冠军将军,义康以本号徙为南豫州,湛改顿历阳太守。为人刚严用法,奸吏犯赃百钱以上,皆杀之,自下莫不震肃。景平元年,召入,拜尚书吏部郎,迁右卫将军。嫡母忧去职。服阕,为侍中。抚军将军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湛为使持节、行府州事。义恭性甚狷隘,年又渐长,欲专政事,每为湛所裁,主佐之间,嫌隙遂构。太祖闻之,密遣使诘让义恭,并使深加谐缉。义恭具陈湛无居下之礼,又自以年长,未得行意,虽奉诏旨,颇有怨言。

先是,领军将军殷景仁以时贤零落,白太祖征湛。八年,召为太子詹事。及俱被时遇,猜隙渐生。时彭城王义康专秉朝权,而湛昔为上佐,遂以旧情委心自结,欲因宰相之力以回主心,倾黜景仁,独当时务。义康屡构之于太祖,其事不行。义康擅势专朝,威倾内外,湛愈推崇之,无复人臣之礼,上稍不能平。湛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善论治道,并谙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每入云龙门,御者便解驾,左右羽仪随意分散,不夕不出,以此为常。及至晚节,驱煽义康,凌轹朝廷,上意虽内离,而接遇不改。上尝谓所亲曰:“刘班 初自西还,吾与语,常看日早晚,虑其当去。比入,吾亦看日早晚,虑其不去。”时上与义康形迹既乖,衅难将结,湛亦知无复全地。十月,于狱伏诛,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宋书·刘湛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湛初人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善论治道/并谙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B.湛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细缪/善论治道/并谱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C.滋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细驾善论治道/并谱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D.滋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善论治道/并谱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主官属下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吏,一般职责为掌管文书、办理事务。
B.嫡母,旧时妾的子女对父亲正妻的称呼。“嫡母忧”指刘湛的嫡母生病。
C.太祖,文中指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
D.“左右”文中指出行时所带的随从,“羽仪”则是指出行时的仪仗。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湛广涉典籍,才华横溢。刘湛不喜欢浮华的习气,博览史传等典籍,熟悉前朝的典章制度,有治理天下的抱负,常常自比管夷吾和诸葛亮。
B.刘湛管理有方,受到器重。刘湛执法严厉,治下有官更贪钱一百钱以上,都处以死刑;义恭镇守江陵时,朝廷任命刘湛为使持节,管理所辖州府的事务。
C.刘湛不惧上级,敢于抗争。义恭为人胸襟狭窄,年龄又大,想专断政事,常常被刘湛制裁,两人之间的嫌隙在太祖调停后才得以消除。
D.刘湛结交权臣,被皇上疏远。刘义康专权后,刘湛十分推崇他,倾心结交,室上心中新渐不快,跟亲信说,现在刘湛入宫,苦于他不快走。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柳亡于江州,州府送故甚丰,一无所受,时论称之。
(2)先是,领军将军殷景仁以时贤零落,白太祖征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