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刘勔伯猷,彭城人也。勔少有志节,兼好文义。家贫,为广州增城令,广州刺史刘道锡引为扬烈府主簿。元嘉二十七年,索虏南侵,道锡遣勔奉使诣京都,太祖引见之,酬对称旨,除宁远将军。
大明初还都,徐州刺史刘道隆请为宁朔司马。竟陵王诞据广陵为逆,勔随道隆受沈庆之节度,事平,封金城县五等侯。先是,遣费沈伐陈檀,不克,乃除勔龙骧将军。勔既至,率军进讨,随宜翦定,大致名马,上甚悦。还除抚军中兵参军,遭母忧,不拜。
太宗即位,加宁朔将军。会豫州刺史殷琰反叛,征勔还都,假辅国将军,率众讨琰,甲仗三十人入六门。琰婴城固守,自始春至于末冬,勔内攻外御,战无不捷。善抚将帅,以宽厚为众所依。将军王广之求勔所自乘马,诸将帅并忿广之叨冒,劝勔以法裁之,勔欢笑,即时解马与广之。及琰开门请降,勔约令三军,不得妄动,城内士民,秋毫无所失,百姓感悦,咸曰来苏。百姓生为立碑。还京都,封鄱阳县侯,食邑千户。
五年,诏进勔号平西将军、豫州刺史,余如故,不拜。勔以世路纠纷,有怀止足,求东阳郡。上以勔启遍示朝臣,自尚书仆射袁粲以下,莫不称赞,咸谓宜许。上曰:“巴陵、建平二王,并有独往之志。若世道宁晏,皆当申其所请。”勔经始钟岭之南,以为栖息,聚石蓄水,仿佛丘中,朝士爱素者,多往游之。元徽初,太白犯上将,或劝勔解职。勔曰:“吾执心行己,无愧幽明。若才轻任重,灾眚必及,天道密微,避岂得免。”桂阳王休范为乱,奄至京邑,加勔使持节、领军。率所领于航南战败,临阵死之,时年五十七。曰忠昭公。
(选自《宋书·刘勔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忌讳直呼姓名,一出生就会另起别名,称之为字,古人的字一般与本名含义相关。
B.三军,起源于春秋时期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后来也被用来作为军队的代称。
C.食邑,指古代君主赐予臣子作为世禄的封地,其大小是按封爵等级而定的。
D.谥,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21 06:46: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邵,字茂宗,会稽太守裕之弟也。初为晋琅邪内史王诞龙骧府功曹,桓玄徙诞于广州,亲故咸离弃之,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王谧为扬州,召邵为主簿。刘毅为亚相,爱才好士,当世莫不辐辏,独邵不往。或问之,邵曰:“主公命世人杰,何烦多问。”刘穆之闻以,帝益亲之,转太尉参军,署长流贼曹。邵悉心政事,精力人。及诛刘藩,邵时在西州直庐,即夜诚众曹曰:“大军当大讨,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曰:“昨夜受张主簿处分。”帝曰:“张邵可谓同我忧虑矣。”

十二年,武帝北伐,邵请见,曰:“人生危脆,必当远虑。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业如此,苟有不讳,事将如何?”帝曰:“此自穆之及卿耳。”青州刺史檀祗镇广陵,时滁州结聚亡命,祗率众掩之。刘穆之恐以为变,将发军。邵曰:“檀韶据中流,道济为军首,若疑状发露,恐生大变。宜且遣慰劳,以观其意。”既而祗果不动。及穆之卒,朝廷恐惧,便欲发诏以司马徐羡之代之,邵对曰:“今诚急病,任终在徐,且世子无专命,宜须北咨。”信反,方使世子出命曰:“朝廷及大府事,悉咨徐司马,其余启还。”武帝重其临事不挠,有大臣体。

元嘉五年,征虏将军,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及至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丹、淅二川蛮屡为寇,邵诱其帅,因大会诛之,悉掩其徒党。既失信群蛮所在并起水陆断绝子敷至襄阳定省当还都群蛮伺欲取之会蠕蠕国遣使朝贡贼以为敷遂执之邵坐降号扬烈将军。

(节选自《宋书·张邵传》)

【小题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刘穆之闻以,帝益亲之 律知武终不可胁,单于
B.邵悉心政事,精力人 非能水也,而江河
C.此自穆之及卿耳     俯首系颈,命下隶
D.征虏将军 再复为太史令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失信/群蛮所在并起/水陆断绝/子敷至襄阳定省/当还都/群蛮伺欲取之/会蠕蠕国遣使朝贡/贼以为敷/遂执之/
B.既失信群蛮/所在并起/水陆断绝/子敷至襄阳/定省当还都/群蛮伺欲取之/会蠕蠕国遣使朝贡/贼以为敷/遂执之/
C.既失信/群蛮所在并起/水陆断绝/子敷至襄阳/定省当还都/群蛮伺欲取之/会蠕蠕国遣使朝贡/贼以为敷/遂执之/
D.既失信群蛮/所在并起/水陆断绝/子敷至襄阳定省/当还都/群蛮伺欲取之/会蠕蠕国遣使朝贡/贼以为敷/遂执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邵注重情义。因做过王诞龙骧府的功曹,当王诞徙广州时,亲戚故交都背弃他,而只有张邵洒泪送别王诞,并照顾其家人。
B.张邵思虑长远。他认为自己的主公是难得的君主,没有随众投奔刘毅;武帝北伐,他为帝分忧,提醒皇帝事前安排好后事。
C.张邵遇事冷静。刘穆之恐怕檀祗叛乱,要派军队前去防守,张邵阻止了他;刘穆之死后,张邵下令朝廷及大府事,全听徐司马。
D.张邵造福一方。张邵到襄阳后,修建长长的围岸,修筑堤坝塘堰,开垦了数千顷的农田,襄阳的百姓因此而变得富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
(2)若疑状发露,恐生大变。宜且遣慰劳,以观其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亩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晦,字宣明,陈郡阳夏人也。祖朗,东阳太守。父重,会稽王道子骠骑长史。兄绚,高祖镇军长史,蚤卒。晦初为孟昶建威府中兵参军。昶死,高祖问刘穆之:“孟昶参佐,谁堪入我府?”穆之举晦,即命为太尉参军。高祖尝讯囚,其旦刑狱参军有疾,札晦代之,于车中一鉴讯牒,催促便下。相府多事,狱繁殷积,晦随问酬便,曾无违谬,高祖奇之。即日署刑狱贼曹,转豫州治中从事。义熙八年,土断侨流郡县,使晦分判扬、豫民户,以平允见称。入为太尉主簿,从征司马休之。时徐逵之战败见杀,高祖怒,将自被甲登岸,诸将谏,不从,怒愈甚。晦前抱持高祖,高祖曰:“我斩卿!晦曰:“天下可无晦,不可无公,晦死何有!”会胡藩已得登岸,贼退走,乃止。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永初二年,寻转领军将军,依晋中军羊祜故事,入直殷省,总统宿卫。三月,高祖不豫,给班剑二十人,与徐羡之、傅亮、檀道济并侍医药。少帝即位,加领中书令,与羡之、亮兴辅朝政。少帝既废,司空徐羡之录诏命,以晦七州诸军事、抚军将军,欲今居外为援。太祖即位,加使持节,依本位除授。寻进号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进封建平郡公,食邑四千户,固让进封。又给鼓吹一部。太祖惮其功高,欲诛羡之等,并讨晦。及将行诛,于是诏道济入朝,委之西讨。道济既至,晦大军一时溃散。众散略尽,乃携其弟遁,兄子四基等七骑北走,为光顺之所执。晦死时,年三十七。

(选自《宋书·谢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B.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C.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D.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庙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少帝、太祖等也是庙号。
B.行,指兼摄官职,一般以高位兼任低职,文中谢晦以中书令兼任七州诸军事等职。
C.使持节,魏晋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隋朝以后大多是虚衔。
D.食邑是占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田邑,定制为郡公二千户,但实封会有变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晦出身名门,熟悉刑狱诉讼。谢晦出身阳夏谢家,祖父、父亲和兄长都曾身居要职,他在代理删狱参军的时候一看审讯的记录,便能作出判决。
B.谢晦善于治理,办事秉持公平。义熙八年,朝廷按地域划定郡县安置侨流,派谢晦管理扬州和豫州的户口,谢晦因办事公平而被人们称道,于是升为太尉主簿。
C.谢晦忠于皇帝,敢于以死明鉴。将领们阻止高祖为徐逵之报仇,而高祖更加气愤,谢晦上前抱住高祖,高祖扬言要杀死他,但他并不惧怕,可见其忠心。
D.谢晦在宋历职三朝,受皇帝重视。谢晦深受高祖重视,其他官员难以企及,并且辅佐少帝即位。太祖封他为建平郡公,他接受了晋封,还被赐予鼓吹一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府多事,狱繁殷积,晦随问酬辩,曾无违谬,高祖奇之。
(2)众散略尽,乃携其弟遁、兄子世基等七骑北走,为光顺之所执。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敬弘,琅邪临沂人也。与高祖①讳同,故称字。曾祖暠,晋骠骑将军。祖胡之,司州刺史。父茂之,晋陵太守。敬弘少有清尚,起家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性恬静,乐山水,为天门太守。
敬弘妻,桓玄②姊也。敬弘之郡,玄时为荆州,遣信要令过。敬弘至巴陵,谓人曰:“灵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乃遣别船送妻往江陵。妻在桓氏,弥年不迎。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之。玄辅政及篡位,屡召不下。高祖受命,补宣训卫尉,加散骑常侍。永初三年,转吏部尚书,常侍如故。敬弘每被除召,即便祗奉,既到宜退,旋复解官,高祖嘉其志,不苟违也。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太祖即位,又以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领江夏王师。元嘉三年,为尚书仆射。关署文案,初不省读。尝豫听讼,上问以疑狱,敬弘不对。上变色,问左右:“何故不以讯牒副仆射?”敬弘曰:“臣乃得讯牒读之,政自不解。”上甚不悦。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改授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让侍中、特进,求减亲信之半,不许。及东归,车驾幸冶亭饯送。二十四年,薨于余杭之舍亭山,时年八十八。追赠本官。
顺帝升明二年,谥为文贞公。敬弘形状短小,而坐起端方,桓玄谓之“弹棋八势”。所居舍亭山,林涧环周,备登临之美,时人谓之王东山。太祖尝问为政得失,敬弘对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议”。上高其言。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太祖嘉而许之。敬弘见儿孙岁中不过一再相见,见辄克日。恢之尝请假还东定省,敬弘克日见之,至日辄不果,假日将尽,恢之乞求奉辞,敬弘呼前,既至阁,复不见。恢之于阁外拜辞,流涕而去。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改动)
(注)①高祖,南朝宋的开国之君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史称宋武帝(宋高祖)。②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大司马桓温之子,东晋将领、权臣,大亨元年逼晋安帝禅位于己。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妆处于不竟之地/
B.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竟/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C.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竟/吾欲使汝处于不竟之地/
D.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竟/吾欲使汝处于不竟之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名讳。封建时代对于帝王将相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王敬弘因与宋高祖刘裕的名相重,故只称字。
B.受命,受命于天。古代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地位,宣扬君权神受论.称他们做皇帝是顺从天意接受天命。这里指刘裕接受禅让。
C.东山,指代隐居地,在今浙江上虞,是东晋宰相谢安出仕前隐居的地方。这里称王敬弘为“王东山”是说他好隐居。
D.定省,指子女早晚向父母问安。《礼记》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这里指王恢之请假回来探望、问候父亲。
【小题3】下列对系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王敬弘少有清尚,不慕权贵。王敬弘的夫人是权臣桓玄的姐姐,王敬弘却不愿亲近桓玄。桓玄辅政及篡位时,多次征召他,他都拒绝了。
B.敬弘为政长于清淡,短于操作。皇上曾经向他为政得失,他的回答让皇上推崇不已,皇上问以疑狱,他却连审讯记录都看不懂。
C.王敬弘淡泊官场,一生多次辞官。他性恬静,乐山水,好隐居,仅在宋朝他就有多次辞让官职的纪录。有时朝廷一再封以高官,他却屡屡推辞。
D.王敬弘为父慈爱,但国事为重。他一年之中要多次见孩子,一见一整天,但是儿子回来看他,人已至门外,因为假期将尽,敬弘都忍住不见儿子。
【小题4】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之。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何辞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思话,南兰陵人,孝懿皇后弟子也。思话年十许岁,未知书,以博诞游遨为事,好骑屋栋,打细腰鼓,侵暴邻曲,莫不患毒之。自此折节,教年中,逐有令誉。好书史,善弹琴,能骑射。高祖一见,使以因器许之。年十八,父忧去职。服阙,袭爵封阳县侯。八年,索虏南寇,檀道济北伐,既而回师,思话惧虏大至,乃弃镇奔平昌。思话先使参军刘振之戍下邳,闻思话奔,亦委城走。虏定不至,而东阳积聚,已为百姓所焚,由是征下延尉,仍系尚方。初在青州,常所用铜斗,覆在药厨下,得二死雀,思话曰“斗覆而双雀殒,其不祥乎。”既而被系。二十九年,统扬武将军、冀州刺史张永众军国确磝。七月,思话及众军并至确磝,治三攻道。张永、胡景世当东攻道,申坦、任仲仁西攻道,崔训南攻道。贼夜地道出,烧崔训楼注及蟆车,又烧胡景世楼及攻具,寻又毁崔训攻道,域不可拔。思话驰来,退师。攻域凡十八日,解围还历下。崔训以楼见烧,又不能固攻道,被诛于确磝;永、坦并系狱。诏曰:“得抚军将军思话启事,确磝不拔,士卒疲劳,且班师清济,更图进讨。此镇山川严阻,控临河朔,形胜之要,擅名自古,宜除其授,以允望实。思话可解徐州为冀洲,余如故。彭域文武,复量分配,即镇历域。”孝建二年卒,时年五十六。谥曰穆侯。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节选自《宋书·萧思话传》,有删改)
【注】楼:战车。
【小题1】下列对文末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B.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C.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D.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弟子,在文中并非学生或徒弟的意思,指弟弟的儿子。萧思话是孝懿皇后弟弟的儿子,那就意味着他当属阜亲国亲戚。
B.父忧,指父亲去世,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双亲(或一方)死去,子女要为父母守孝,并有一定期限。服阕即守丧期满。
C.爵,指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有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可以世袭。南朝封爵沿袭东晋。
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逢与品德修养,给予其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思话遭众人鄙弃,痛改前非,思话幼时顽劣,还侵扰乡亲,被乡亲们怨恨,于是改过自新,并成就美誉。
B.萧思话能文能武,得逢明主。思话喜爱书史,精通音律,能骑善射,高祖一见到他,便赞许他是栋梁之材。
C.萧思话畏敌逃跑,被拘治罪。思话害怕敌人大举入侵,弃守逃跑,老百姓趁机纵火抢劫,思话因此被治罪。
D.萧思话分兵围攻确磝,无功而返。思话率军分三路围攻确磝,被敌各个击破,损失惨重,不得已撤回历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话曰“斗覆面双雀殒,其不祥乎。”既而被系。
(2)此镇山川严阻,控临河朔,形胜之要。擅名自古,宜除其授,以允望实。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节选自《宋书·陶潜传》
注:秫稻、秔:秫(shú),高粱,是酿酒的主要原料;秔(jīng),同“粳”,粳稻。
【小题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 许:地方,处所。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堵:墙。
C.裋褐穿结,箪瓢屡空 褐:粗布衣服。
D.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亲:亲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B.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C.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 乃瞻衡宇,栽欣载奔
D.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小题3】下列各句中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已经喝醉了就回家去,竟也不装作舍不得的样子而留下。
B.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
译文: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
C.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
译文:我姑且打算弹琴唱歌,用它作为三条小路的资金。
D.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译文:郡里派督邮到县里,属吏告诉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去见他。”
【小题4】将本文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作一比较,则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亲老家贫”和“幼稚盈室”正是陶渊明决定到彭泽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B.“公田悉令吏种秫稻”一事,从侧面证实了陶渊明的确是“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C.陶渊明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就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陶潜写《五柳先生传》旨在表现自己追慕五柳先生,写文章自寻乐趣,忘却名利得失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