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秋水》一文,完成小题。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百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看样子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小题1】分析第①段描写河伯态度转变的用意。
【小题2】下列说法与本文观点最相适的一项是(   )。
A.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B.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C.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D.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
【小题3】面对“无限的世界”,庄子主张“无为”。对此,你如何评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05 05:01: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二)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未有知其者  修,长
B.且南冥也    适,到,往
C.怯夫慕义,何处不焉  勉,勉励
D.私心有所不尽 恨,痛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B.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也    我腾跃上,不过数仞而下
C.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云 沧浪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D.上古有大椿者,八千岁为春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B.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C.恨私心有所不尽D.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
A.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B.赭衣,关三木
C.余稍为修葺,使不D.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小题5】下列句子在句式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彼且奚适也
A.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B.之二虫又何知
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D.《齐谐》者,志怪者也
【小题6】翻译下面句子
(1)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同类题5

阅读下列课文中的文言语句,回答问题:

《诸子喻山水》: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仲尼亟称于水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秋水》: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吾在天地之间,犹小木小石之在大山也。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前赤壁赋》: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何为其然也。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游褒禅山记》: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小题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心不地则物不必载B.明主不厌人
C.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D.舞幽壑之潜蛟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与“始于其址”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声闻过情,君子B.以其善
C.孔子登东山而D.孤舟之嫠妇
【小题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以为莫己若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4】下列各句中“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下江陵,顺流东也B.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
C.不知何时止不盈D.尽吾志也不能至者
【小题5】下列各句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余与四人拥火
B.方存乎见少,又奚自多
C.上下交朴,道为舍
D.又悲夫古书之不存
【小题6】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犹小木小石在大山也
B.不知东方既白
C.野语有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D.又以悲夫古书不存
【小题7】下列各句中“于”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名成前,德垂于后B.吾长见笑大方之家
C.唐浮图慧褒始舍其址D.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小题8】指出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又奚以自多”相同的一项:(    )
A.以为莫己若B.客有吹洞箫者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D.方存乎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