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祐,字子集,勃海人也。祖展,太祖平中山,内徙京师,卒于三都大官。父谠,从世祖灭赫连昌,以功拜游击将军,赐爵南皮。祐博涉书史,好文字杂说,材性通放,不拘小节。以祐招下邵郡群贼之功,赐爵建康子。高宗末,兗州东郡吏获一异兽,献之京师,时人咸无识者。诏以问祐,祐曰:“此是三吴所出,厥名鲮鲤,余域率无。今我获之,吴楚之地,其有归国者乎?”又有人于零丘得玉印一以献。诏以示祐,祐曰:“印上有籀书二字,文曰‘宋寿’。寿者,命也,我获其命,亦是归我之征。”祖初,刘义隆子义阳王昶来奔,薛安都等以五州降附,时谓祐言有验。高祖从容问祐曰:“比水旱不调,五谷不熟,何以止灾而致丰稔?”祐对曰:“昔尧汤之运,不能去阳九之会。陛下道同前圣,其如小旱何?但当旌贤佐政,敬授民时,则灾消穰至矣。”祐又上疏云:“今之选举,不采职治之优劣,专简年劳之多少,斯非尽才之谓。宜停此薄艺。唯才是举。又勋旧之臣,虽年勤可录,而才非抚人者,则可加之以爵赏,不宜委之以方任。”高祖皆善之。出为持节、辅国将军、西兗州刺史,东光侯,镇滑台。祐以郡国虽有太学,县党宜有黉序,乃县立讲学,党立教学,村立小学。又设禁贼之方,令五五相保,若盗发则连其坐。初虽似烦碎,后风化大行,寇盗止息。转宋王刘昶傅。以昔参定律令之勤,赐帛五百匹、粟五百石、马一匹。昶薨后征为宗正卿而祐留连彭城久而不赴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奏祐散逸淮徐无事稽命处刑三岁以赎论诏免卿任还复光禄。太和二十三年卒。太常议谥曰炀侯,诏曰:“不遵上命曰‘灵’,可为灵。”

(节选自《魏书高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昶薨后/征为宗正卿/而祐留连彭城/久而不赴/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奏祐散逸/无事稽命/处刑三岁/以赎论/诏免卿任/还复光禄
B.昶薨/后征为宗正卿/而祐留连彭城/久而不赴/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奏祐/散逸无事稽命/处刑三岁/以赎论/诏免卿/任还复光禄/
C.昶薨后/征为察正卿/而祐留连彭城/久而不赴/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奏祐/散逸无事稽命处刑三岁/以赎论/诏免卿任/还复光禄/
D.昶薨/后征为宗正卿/而祐留连彭城/久面不赴/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奏祐散逸/无事稽命/处刑三岁/以赎论/诏免卿/任还复光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是古代爵位中的一等,西周王朝的诸侯封制,周天子为王,以下分封五等诸侯:公、侯、伯、子、男。
B.假有代理、暂任官职之义,“假东光候”即代理东光候的职位,署、权、行、除等字都包含相似的含义。
C.太学是汉武帝时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D.谥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等人,接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祐家世不凡,性格豪放。他的祖辈、父辈都曾身居官场要职:他自身广览经史,喜好文字杂说,做事不拘小节
B.高祐见识广博,善于预言。他能准确识出三吴出产的鲤,并据此预言这是刘想、薛安都等将率众来降的征兆。
C.高祐注重实才,推行教育。他建议高祖要改革选官任人制度,唯才是举:他在地方大力推行教育,建立各级学校。
D.高祐勇于谏言,政绩突出。他多次上疏陈事而且精于分析,获得皇帝的赏识:他治理的地方风化大行,安宁稳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水旱不调,五谷不熟,何以止灾而致丰稔?
(2)今之选举,不采职治之优劣,专简年劳之多少,斯非尽才之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8 09:48: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际,异于他人,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者鲜矣。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先人之遗体:代指兄弟和自身。因为都是父母所生,等于是从父母身上分离遗留下来的。②已身之分气:指兄弟,因为自身和兄弟是“连气”,是父母这同一“气”所分。③群从:指族中的兄弟子侄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 本:
B.二亲既殁,兄弟相顾 殁:去世
C.如雀鼠之不恤   恤:忧虑
D.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 行路:走在路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有父子而后有兄弟 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B.①分形连气之人也 ②杀鸡为黍而食之
C.①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兄弟之际,异于他人 ②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2)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
(3)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之救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②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北朝君臣一向倾慕南方文学,庾信又久负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强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位望通显”(《周书•庾信传》)。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②《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寻思”两句直抒胸臆,写到自己梦想着获得食邑万户的显赫爵位,夜半时分,却忽然愁从中来。这是在告诉我们,令诗人忧愁的原因就是仕宦不达。
B.“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和庄周不一样,但是却想着梦为蝴蝶、忘怀自身,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C.“残月”两句使用比喻,道出在不同时间维度中的的“月”与“秋”,在诗人的感觉之中没有什么不同,突显出“愁”的深远弥漫。
D.“露泣”两句刻画冷露与流萤两种初秋特有的典型景物,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心烦意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E. “乐天”两句,诗人以无奈的自问结束全篇:顺应天道变化,接受命运安排,方能消愁解忧,可是自己何时才能做到呢?
【小题2】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阳固,字敬安,阳兴从弟,北平无终人。性俶傥,不拘小节。少任侠,好剑客,弗事生产。年二十六,始折节好学,遂博览篇籍,有文才。太和中,从大将军宋王刘昶征义阳。昶严暴,治军甚急,三军战栗无敢言者。固启谏,并面陈事宜。昶大怒,欲斩之,使监当攻道。固在军勇决,志意闲雅,了无惧色。昶甚奇之。军还,言之高祖。年三十余,始辟大将军府参军事。

初,世宗委任群下,不甚亲览,好桑门之法。尚书令高肇以外戚权宠,专决朝事;又咸阳王禧等并有衅故,宗室大臣,相见疏薄;而王畿民庶,劳弊益甚。固乃作《南北二都赋》,因以讽谏。世宗末,中尉王显起宅既成,集僚属飨宴。酒酣问固日:“此宅何如?”固对曰:“晏婴湫隘,流称于今;丰屋生灾,著于《周易》。此盖同传舍耳,唯有德能卒。愿公勉之。”显默然。他日又谓固曰吾作太府卿库藏充实卿以为何如固对曰公收百官之禄四分之一州郡赃赎悉入京藏以此充府未足为多显大不悦,以此衔固。又有人间固于显。显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

肃宗即位,大军征硖石,为仆射李平行台七兵郎。平奇固勇敢,军中大事悉与谋之。又命固节度水军,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军罢,太傅、清河王怿举固,除步兵校尉,汝南王悦郎中令。时悦年少,行多不法,屑近小人。固上疏切谏,并面陈往代诸王贤愚之分。以感动悦,悦甚敬惮之。怿大悦,以为举得其人。丁母忧,号慕毁病,杖而能起。练之后,犹酒肉不进。时固年逾五十,而丧过于哀,乡党亲族咸叹服焉。神龟末,清河王怿领太尉,辟固从事中郎。属怿被害,元义乘政,朝野震悚。怿诸子及门生吏僚莫不虑祸,隐避不出,素为怿所厚者弥不自安。固以尝被辟命,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四年九月卒,时年五十七。固刚直雅正,不畏强御,当官清洁,家无余财。终殁之日,室徒四壁,无以供丧,亲故为其棺敛焉。

节选自《魏书·列传第六十·阳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他日又谓固曰/吾作太府卿/库藏充实/卿以为何如/固对曰/公收百官之禄/四分之--州郡/赃赎悉入/京藏以此充府/未足为多/
B.他日又谓固曰/吾作太府卿/库藏充实/卿以为何如/固对曰/公收百官之禄/四分之--州郡/赃赎悉入京藏/以此充府/未足为多/
C.他日又谓固曰/吾作太府卿/库藏充实/卿以为何如/固对曰/公收百官之禄四分之一/州郡赃赎/悉入京藏/以此充府/未足为多/
D.他日又谓固曰/吾作太府卿/库藏充实/卿以为何如/固对曰/公收百官之禄四分之一/州郡赃赎悉入京藏/以此充府/未足为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弟”,古人以同曾祖父而不同父亲又年幼记的同辈男性为“从弟”,也就是今天的“堂弟”。
B.“三军”,春秋时,大国的军队分为中军、上军、下军,也有称中军、左军、右军,后泛指军队。
C.“高祖”,古代开国帝王的谥号,如唐高祖李渊,后面的君王一般用“宗”。
D.“领”,兼任官职。文言文中常用“摄”“行”“署”“权”等指代理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固性情洒脱,清明廉洁。阳固少年时任侠尚武,不事生产,26岁时才改变志趣,喜好读书;他居官清廉,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终没之日,四壁徒空,无以供丧,亲朋故交为其棺敛。
B.阳固刚直雅正,不畏强御。刘昶为人严暴,以苛急治军,三军畏惧,阳固却敢于给他提建议;王显酒酣时问阳固他的新宅如何,阳固却说丰屋易生灾变,只有有德者才能在此善终。
C.阳固敢于直谏,有勇有谋。世宗醉心佛法,外戚专权,人民劳苦,阳固作《南北二都赋》来讽喻朝廷;朝廷大军征讨硖石,阳固因勇敢受上司赏识,出奇招夺取了敌人的外城。
D.阳固品行高洁,至孝至义。母亲去世,阳固号啕痛哭,哀毁骨立,丧期过了仍不吃肉喝酒;清河王被杀,他的儿子们与门生故吏无不虑祸保身,阳固却独自到元怿的灵堂尽哀恸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显大不悦,以此衔固,又有人间固于显,显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 .
(2)固上疏切谏,并面陈往代诸王贤愚之分,以感动悦,悦甚敬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