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祐,字子集,勃海人也。祖展,太祖平中山,内徙京师,卒于三都大官。父谠,从世祖灭赫连昌,以功拜游击将军,赐爵南皮。祐博涉书史,好文字杂说,材性通放,不拘小节。以祐招下邵郡群贼之功,赐爵建康子。高宗末,兗州东郡吏获一异兽,献之京师,时人咸无识者。诏以问祐,祐曰:“此是三吴所出,厥名鲮鲤,余域率无。今我获之,吴楚之地,其有归国者乎?”又有人于零丘得玉印一以献。诏以示祐,祐曰:“印上有籀书二字,文曰‘宋寿’。寿者,命也,我获其命,亦是归我之征。”祖初,刘义隆子义阳王昶来奔,薛安都等以五州降附,时谓祐言有验。高祖从容问祐曰:“比水旱不调,五谷不熟,何以止灾而致丰稔?”祐对曰:“昔尧汤之运,不能去阳九之会。陛下道同前圣,其如小旱何?但当旌贤佐政,敬授民时,则灾消穰至矣。”祐又上疏云:“今之选举,不采职治之优劣,专简年劳之多少,斯非尽才之谓。宜停此薄艺。唯才是举。又勋旧之臣,虽年勤可录,而才非抚人者,则可加之以爵赏,不宜委之以方任。”高祖皆善之。出为持节、辅国将军、西兗州刺史,东光侯,镇滑台。祐以郡国虽有太学,县党宜有黉序,乃县立讲学,党立教学,村立小学。又设禁贼之方,令五五相保,若盗发则连其坐。初虽似烦碎,后风化大行,寇盗止息。转宋王刘昶傅。以昔参定律令之勤,赐帛五百匹、粟五百石、马一匹。昶薨后征为宗正卿而祐留连彭城久而不赴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奏祐散逸淮徐无事稽命处刑三岁以赎论诏免卿任还复光禄。太和二十三年卒。太常议谥曰炀侯,诏曰:“不遵上命曰‘灵’,可为灵。”

(节选自《魏书高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昶薨后/征为宗正卿/而祐留连彭城/久而不赴/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奏祐散逸/无事稽命/处刑三岁/以赎论/诏免卿任/还复光禄
B.昶薨/后征为宗正卿/而祐留连彭城/久而不赴/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奏祐/散逸无事稽命/处刑三岁/以赎论/诏免卿/任还复光禄/
C.昶薨后/征为察正卿/而祐留连彭城/久而不赴/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奏祐/散逸无事稽命处刑三岁/以赎论/诏免卿任/还复光禄/
D.昶薨/后征为宗正卿/而祐留连彭城/久面不赴/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奏祐散逸/无事稽命/处刑三岁/以赎论/诏免卿/任还复光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是古代爵位中的一等,西周王朝的诸侯封制,周天子为王,以下分封五等诸侯:公、侯、伯、子、男。
B.假有代理、暂任官职之义,“假东光候”即代理东光候的职位,署、权、行、除等字都包含相似的含义。
C.太学是汉武帝时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D.谥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等人,接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祐家世不凡,性格豪放。他的祖辈、父辈都曾身居官场要职:他自身广览经史,喜好文字杂说,做事不拘小节
B.高祐见识广博,善于预言。他能准确识出三吴出产的鲤,并据此预言这是刘想、薛安都等将率众来降的征兆。
C.高祐注重实才,推行教育。他建议高祖要改革选官任人制度,唯才是举:他在地方大力推行教育,建立各级学校。
D.高祐勇于谏言,政绩突出。他多次上疏陈事而且精于分析,获得皇帝的赏识:他治理的地方风化大行,安宁稳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水旱不调,五谷不熟,何以止灾而致丰稔?
(2)今之选举,不采职治之优劣,专简年劳之多少,斯非尽才之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8 09:48: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亮,字道明,清操好学,善属文。未弱冠,州辟从事。会稽太守孟顗在郡不法,亮纠劾免其官,又言灾异,转西曾主簿。时三吴水淹,谷贵民饥,刺史彭城王义康使立议以救民急,亮议曰:“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宜令积蓄之家,听留一年储,余皆勒使粜货,为制平价,此所谓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也。又缘淮岁丰,邑富地穰,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可析其估赋,仍就交市,三吴饥民,即以贷给,使强壮转运,以赡老弱。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即并施行。

襄阳地接边关,向未有皇子重镇。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为抚军将军、雍州刺史。以旧宛比接二关,咫尺崤、陕,盖襄阳之北捍,且表里强蛮,盘带疆场。以亮为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边蛮畏服,皆纳赋调,有数村狡猾,亮悉诛之。遣吏巡行诸县,孤寡老疾不能自存者,皆就蠲养。耆年老齿,岁时有饩。时儒学崇建,亮开置庠序,训授生徒。

郡界有古时石堨,芜废岁久,亮籤世祖修治之,曰:“窃见郡境有旧石堨,区野腴润,实为神皋,而芜决稍积,久废其利,凡管所见,谓宜创立。”世祖许之。又修治马人陵,民获其利。在任四年,迁南谯王义宣司空中兵参军。随王诞镇襄阳,复为后军中兵,领义成太守。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辄赉焉又赐书二千卷。二十七年,卒官,时年四十七。

(选自《宋书·列传卷一百》)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焉/又赐书二千卷/
B.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赛焉/又赐书二千卷/
C.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赛焉/又赐书二千卷/
D.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赛焉/又赐书二千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是汉代公卿或州郡自行任用擦属的制度。东汉时地方长官有权直接辟用士人。
B.赋调,即赋税。古代“赋”义同“税”,也可指兵役或福役;“调”多指按户征税。
C.耆年,即高年、老年人,古时称六十岁为“耆”,六十岁以上可称为“耆年”。
D.太祖,古代开国之主、国家奠基者的特定谥号,是继承帝位的子孙对其的尊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亮为官尽责,直言进谏。会稽太守孟顗在郡里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因此被罢官;后沈亮又直言灾异被调职。
B.沈亮关注民生,妙策解困。三吴遭受水灾,民生疾苦,沈亮提出打击投机营利行为、建立互市等建议,都被刺史采纳、施行。
C.沈亮治政威严,心怀仁爱。在治理边蛮时,沈亮果断诛杀奸猾之徒;他爱护百姓,馈赠老者,兴办学校,教化风气。
D.沈亮为官清廉。他为官清正廉洁,才能出众,得到皇帝肯定,多次担任要职,太祖还多次赏赐给他一些贵重的物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
(2)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傅岐,字景平,建威将军琰之孙。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人有因斗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竟如期而反

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至都,除延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

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岐在禁省十余年,机事密勿,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①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岂有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
B.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
C.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
D.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汉书》说县满万户者,其长官称令,不满者称长。令、长的职责是掌管一县的治安、刑讼及赋敛徭役等事。
B.冬节:即冬至。古时有 “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民间也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天是一个传统的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日子。
C.敕: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D.嫡嗣:指皇位承继人。立嫡问题在封建宗法社会中特别重要,其基本原则是:立嫡以贤不以长, 立子以长不以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岐家世显赫,礼孝母亲。爷爷傅琰是南朝梁重臣;为母守孝极尽礼仪,忧伤成疾,以致影响仕途。
B.傅岐审案有方,深得民心。他使在郡府的拷问鞭打下都拒不承认过失的罪犯自首认罪;离任时, 始兴县民号哭拜送。
C.傅岐仪表堂堂,才能卓异。他涉猎广博,擅长占卜应对,在宫中身兼数职,常代表梁国出使魏国。
D.傅岐目光如炬,洞察力强。他反对梁国与魏国通好;他看破侯景的用心,认为他率兵叛逆不可能有求和的道理。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陈)登,字元龙,忠亮高爽,沉深有大略,少有扶世济民之志。博览载籍,雅有文艺,旧典文章,莫不贯综。

②年二十五,举孝廉,除东阳长,养耆育孤,视民如伤。是时,世荒民饥,州牧陶谦表登为典农校尉,乃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粳稻丰积。

③奉使到许,太祖以登为广陵太守,令阴合众以吕布。登在广陵,明审赏罚,威信宣布。海贼薛州之群万有余户,束手归命。未及期年,功化以就,百姓畏而爱之。登曰:“此可用矣。”太祖到下邳,登率郡兵为军先驱。时登诸弟在下邳城中,布乃质执登三弟,欲求和同。登执意不挠,进围日急。

④孙策遣军攻登于匡琦城。贼初到,旌甲覆水,群下咸以今贼众十倍於郡兵,恐不能抗,可引军避之,与其空城。水人居陆,不能久处,必引去。登厉声曰:“吾受国命,来镇此土。吾其出命以报国,仗义以整乱,天道与顺,克之必矣。”乃闭门自守,示弱不与战,将士衔声,寂若无人。登乘城望形势,知其可击。乃申令将士,宿整兵器,昧爽,开南门,引军诣贼营,步骑钞其后。贼周章,方结陈,不得还船。登手执军鼓,纵兵之,贼遂大破,皆弃船迸走。登乘胜追奔,斩虏以万数。贼忿丧军,寻复大兴兵向登。登以兵不敌,使功曹陈矫求救於太祖。登密去城十里治军营处所,令多取柴薪,两束一聚,相去十步,纵横成行,令夜俱起火,火然其聚。城上称庆,若大军到。贼望火惊溃,登勒兵追奔,斩首万级。

⑤迁登为东城太守。广陵吏民佩其恩德,共拔郡随登,老弱襁负而追之。登晓语令还,曰:“太守在卿郡,频致吴寇,幸而克济。诸卿何患无令君乎?”文帝追美登功,拜登息肃为郎中。

(选自《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令阴合众以吕布(__________)  (2)明审赏罚,威信宣布(__________)
(3)不能久处,必引去(__________) (4)登手执军鼓,纵兵之(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出命以报国/尔勿忘乃父之志
B.群下咸今贼众十倍于郡兵/各各竦立
C.闭门自守,示弱不与战/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可引军避之,其空城/夫人之相,俯仰一世
【小题3】把下列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未及期年,功化以就,百姓畏而爱之。
(2)太守在卿郡,频致吴寇,幸而克济。诸卿何患无令君乎?
【小题4】用第①段中    四个字可以概括第②段中陈登的行为。
【小题5】宋代词人张元千评说:“元龙湖海豪气”,结合文意,简析陈登的“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