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捣衣诗

柳恽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②“木叶下”化用《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地。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前两句中一“滞”一“淹”,透出游子外出时间之久与思妇长期盼归之切,而前者重在表现客观条件所造成的阻碍,后者重在表达思妇内心的感受。
C.五六句写眼前近景,在深秋萧瑟凄寒的园圃中,晚归的鸟儿聚集栖宿,在思妇的窗户下,唧唧的秋虫在断续悲鸣。
D.最后两句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感慨来年春天,游子应该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表现边地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
【小题2】“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4-22 08:47: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谢瞻,字宣远,一名檐,字通远,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第三兄也。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为柳建威长史。
弟晦时为宋台右卫,权遇已重,于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辏,门巷填咽。时瞻在家,惊骇谓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及还彭城,言于高祖曰:“臣本素士,父、祖位不过二千石。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特乞降黜,以保衰门。”前后屡陈。高祖以瞻为吴兴郡,又自陈请,乃为豫章太守。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忧惧。
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晦闻疾奔往,瞻见之,曰:“汝为国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时果有诉告晦反者。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瞻曰:“吾有先人弊庐,何为于此!”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遂卒,时年三十五。
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灵运父瑛,无才能。为秘书郎,早年而亡。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谓瞻曰:“非汝莫能。”乃与晦、曜、弘微等共游戏,使瞻与灵运共车;灵运登车,便商较人物,瞻谓之曰:“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异。”灵运默然,言论自此衰止。
(节选自《宋书》)
【小题1】对文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
B.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
C.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
D.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千石”是汉代郡守这一官职的代称,因其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一百二十斛。
B.“降黜”在古代指官员被降低或免去官职,并被发送到边远地区服劳役。
C.“太守”为一郡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D.“永初”是南朝宋武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社会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皇上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一般要改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瞻知恩图报。叔母把他们弟兄养大成人,他们对叔母也如同亲生母亲一样,甚至叔母要到吴去,谢瞻也辞官跟了过去。
B.谢瞻有先见之明。前后多次向高祖陈请给自己的弟弟谢晦降职,来保住谢家的门户。
C.谢瞻重视手足之情。临终的时候,还觉得自己有很多遗憾,写信要求谢晦多加勉励,一心为国为民。
D.谢瞻受人推崇。族叔谢混请谢瞻对族弟谢灵运进行教育,结果谢灵运改变了原来评价别人的毛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
(2)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陶征士诔序

南朝 颜延之

①夫璇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岂其深而好远哉!盖云殊性而已,故无足而至者,物之藉也;随踵而立者,人之薄也

②若乃巢、高之抗行,夷、皓之峻节,故已父老尧禹,锱铢周汉,而绵世浸远,光灵不属。至使菁华隐没,芳流歇绝,不其惜乎。虽今之作者,人自为量,而道路同尘,辍途殊轨者多矣,岂所以昭末景,泛馀波?

③有晋征士寻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指达。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愈见其默。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远惟田生致亲之议,追悟毛子捧檄之怀。初辞州府三命,后为彭泽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

④遂乃解体世纷,结志区外,定迹深栖,于是乎远。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絇纬萧,以充粮粒之费。心好异书,性乐酒德,简弃烦促,就成省旷。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有诏征为著作郎,称疾不到,春秋若干。元嘉四年月日,卒于寻阳县之某里,近识悲悼,远士伤情。冥默福应,呜呼淑贞。

⑤夫实以诔华,名由谥高。苟允德义,贵贱何算焉?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有合谥典,无愆前志。故询诸友好,宜谥曰靖节征士。

注:①《韩诗外传》卷六记:晋平公游於河而乐,曰“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船人盍胥跪而对曰:“主君亦不好士耳。夫珠出於江海,玉出於昆山,无足而至者,由主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盖主君无好士之意耳。何患於无士乎?”②作者:这里指隐者。
【小题1】“诔”是一种文体,根据文本,推测“诔”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璇玉”和“桂椒”来作比喻,比喻那些思想深邃、追求高远,不愿迎合世俗之人。
B.“无足而至”和“随踵而立”运用了典故,表明统治者沉溺于喜好,轻视真正的人才。
C.当时的人们鄙薄的是没才学、靠阿谀奉承成功的人;欣赏的是坚守品行,不阿谀巴结的人。
D.“璇玉”和“桂椒”不是不能为“池隍之宝”、“园林之实”,而是有着自己更高远的目标。
【小题3】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概这就是所说的做官富贵,让家人忘记什么是贫寒吧?
B.大概这就是所说的屏除名利之心,家人都忘却了贫寒吧?
C.危险就是所谓的追求做官富贵,家人忘了贫寒的人了吧?
D.危险就是所谓的屏除名利之心,家人怎会忘却贫寒了呢?
【小题4】文章最后说“宜谥曰靖节征士”,结合文本分析,“靖节”具体体现在哪里?
【小题5】概括这篇序言的行文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