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完成小题。
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诗
何 逊
缘沟绿草蔓,扶楥杂华舒。轻烟澹柳色,重霞映日余。遥遥长路远,
寂寂行人疏。我心怀硕德,思欲命轻车。高门盛游侣,谁肯进畋渔。
注:范广州云即范云,时任广州刺史。此诗作于何逊州举秀才之后。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杂”给人错杂成彩之感,而“绿”也产生动态感,写出了春天的一片勃勃生机。
B.三、四句再现了美丽的春野夕照图中烟霭与柳色构成的一幅和谐宁静的美景。
C.五、六句写寂寞惆怅,哀叹同道匮乏,隐约表现了国家不能重用人才的现实。
D.这首诗前六句描绘景象,后四句侧重抒情,二者结合自然,婉转切情,十分动人。
【小题2】诗的最后四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2-02 10:54: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豫章文献王嶷,字宣俨,太祖第二子。宽仁弘雅,有大成之量,太祖特钟爱焉。起家为太学士、长城令。时沈攸之责赕,伐荆州界内诸蛮,遂及五溪,禁断鱼盐。群蛮怒,酉溪蛮王田头拟杀攸之使,攸之责赕千万,头拟输五百万,发气死。其弟娄侯墓立,头拟子田都走入獠中。于是蛮部大乱,抄掠平民,至郡城下。嶷遣队主张莫儿率将吏击破之。命田都继其父,蛮众乃安。时太祖辅政,嶷务在省约,停府州仪迎物。初,沈攸之欲聚众,开民相告,士庶坐执役者甚众。疑至镇,一日遣三千余人。见囚五岁刑以下不连台者,皆原遣。二千石官长不得与人为市,诸曹吏听分番假。百姓甚悦。封豫章郡王,邑三千户。仆射王俭笺曰:“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自庾亮以来,荆楚无复如此美政。古人期月有成,而公自日致治,岂不休哉!”二年春,虏寇司、豫二州,嶷表遣南蛮司马崔慧景北讨,又分遣中兵参军萧惠朗援司州,屯西关。虏军济准攻寿春,分骑当出随、邓,众以为。嶷曰:“虏入春夏,非动众时,令豫、司强守,遇其津要;彼见坚严,自当溃散,必不敢越二镇而南也。”是时纂严,嶷以荆州接蛮,虑其生心,令镇内皆缓服。既而虏竟不出樊、邓,于寿春败走。寻给班剑二十人。年四十九,薨。其日,上再视疾,至薨,乃还宫。诏曰:“嶷明哲至亲,勋高业始,德懋王朝,道光区县,奄至薨逝,痛酷抽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今便临哭。九命之礼,宜备其制。敛以衮冕之服,温明秘器,命服一具,衣一袭,丧事一依汉东平王故事,大鸿胪持节护丧事,大官朝夕送奠。大司马、太傅二府文武悉停过葬。”

《南齐书·列传·卷二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稳/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B.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稳/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C.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D.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汉武帝时五经每经设一博士,称为“五经博士”。
B.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的通称。汉代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斗,故称。
C.薨,死。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亮,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衮冕,衮衣和冕,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和礼冠,在重大活动时穿戴用的正式服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嶷明于吏治,平定民族纷乱。田头拟引发蛮族大乱,萧嶷派张莫儿带兵将其击溃,后又令田都继承他父亲的王位,蛮民才平静下来。
B.萧嶷治政有方,赢得他人称赞。任豫章郡王时,王俭赞扬他刚到任十余天就让灾民得到了休养生息,并赞这是荆楚地区少有的好政绩。
C.萧嶷深谋远虑,准确判断形势。敌军大举进攻,大家对此忧虑。萧嶷分析只要坚守渡口要道,敌人必然不敢进犯。最终敌人果然败退。
D.萧嶷深受器重,皇上多次探询。发病当天皇上两次探望,直至萧嶷死才回宫。萧嶷的丧礼规格很高,大臣早晚祭奠,文武官员停下公务送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沈攸之责赕,伐荆州界内诸蛮,遂及五溪,禁断鱼盐
(2)古人期月有成,而公旬日致治,岂不休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规字威明,琅邪临沂人。规八岁,丁所生母忧,居丧有至性。太尉徐孝嗣每见必为之流涕,称曰孝童。叔父暕亦深器重之,常曰:“此儿吾家千里驹也。” 年十二,《五经》大义,并略能通。既长,好学有口辩。州举秀才,郡迎主簿。
起家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安右南康王主簿,太子洗马。天监十二年,改构太极殿,功毕,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晋安王纲出为南徐州,高选僚属,引为云麾谘议参军。久之,出为新安太守,父忧去职。服阕,袭封南昌县侯,除中书黄门侍郎。敕与陈郡殷钧、琅邪王锡、范阳张缅同侍东宫,俱为昭明太子所礼。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特进萧琛、金紫傅昭在坐,并谓为知言。普通初,陈庆之北伐,克复洛阳,百僚称贺,规退曰:“非为功难,成功难也。羯寇游魂,为日已久,桓温得而复失,宋武竟无成功。我孤军无援,深入寇境,威势不接,馈运难继,将是役也,为祸阶矣。”俄而王师覆没,其识达事机多如此类。
六年,高祖于文德殿饯广州刺史元景隆,诏群臣赋诗,同用五十韵,规援笔立奏,其文又美。高祖嘉焉,即日诏为侍中。中大通二年,出为贞威将军骠骑晋安王长史。其年,王立为皇太子,仍为吴郡太守。主书芮珍宗家在吴,前守宰皆倾意附之。是时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珍宗还都,密奏规云“不理郡事”。俄征为左民尚书,郡吏民千余人诣阙请留,表三奏,上不许。寻以本官领右军将军,未拜,复为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规辞疾不拜,于钟山宗熙寺筑室居焉。大同二年,卒,时年四十五。规集《后汉》众家异同,注《续汉书》二百卷,文集二十卷。
(节选自《梁书•王规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大义,并略能通 略:大体、大致
B.改构太极殿     构:建造
C.郡吏民千余人诣阙请留   阙:代指京城
D.寻以本官领右军将军 领:指挥
【小题2】对文中画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
B.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
C.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
D.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丁忧”即遭逢父母丧事,“丁”是“遭逢”的意思,“忧”是“居丧”的意思,多指居父母丧。
B.“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大学》《中庸》,其实本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亡于秦末战火。
C.“东宫”既指太子所居之宫,亦指太子,文中指太子,古代设三公、三少等侍奉太子。
D.“江左”是一个地理名词,一般指江东,即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规有预见性。陈庆之北伐时收复了洛阳,朝中官员都在祝贺,他却认为这场战役会成为祸端,后来果然应验。
B.王规好学才高。他十二岁时便大致通晓《五经》的大义,长大后郡里举荐他为秀才;天监十二年,他向朝廷呈献《新殿赋》,文辞十分精巧。
C.王规备受器重。他在担任新安太守时,同陈郡的殷钧、琅邪的王锡、范阳的张缅都受到昭明太子礼遇。
D.王规不留恋官场。当朝廷任命他为散骑常待、太子中庶子、步兵校尉时,他称病不任职,在钟山宋熙寺筑室居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劭,字道辉,美风姿,涉猎文史。袭爵,驸马都尉、奉朝请。太祖以旧恩召见入拜便流涕太祖亦悲不自胜会强弩将军缺上诏录尚书彭城王义康曰沈邵人身不恶吾与林子周旋异常可以补选。于是拜强弩将军。出为钟离太守,在郡有惠政,夹淮人民慕其化,远近莫不投集。郡先无市,时江夏王义恭为南兖州,启太祖置立焉。义恭又启太祖曰:“盱眙太守刘显真求自解说,邵往莅任有绩,彰于民听,若重授盱眙,足为良二千石。”上不许,曰:“其愿还经年,方复作此流迁,必当大罔罔也。”上敕州辟邵弟亮,邵以从弟正蚤孤,乞移恩于正,上嘉而许之。时上多行幸,还或侵夜,邵启事陈论,即为简出。前后密陈政要,上皆纳用之,深相宠待,晨夕兼侍,每出游,或敕同辇。时车驾祀南郊,特诏邵兼侍中负玺,代真官陪乘。大将军彭城王义康出镇豫章,申谟为中兵参军,掌城防之任。庐陵王绍为江州,以邵为南中郎府录事参军,府州事,事未行,会谟丁艰,邵代谟为大将军中兵,加宁朔将军。邵南行,上遂相任委,不复选代,仍兼录事,领城局。后义康被废,邵改为庐陵王绍南中郎参军,将军如故。义康徙安成,邵复以本号为安成相。在郡以宽和恩信,为南土所怀。郡民王孚有学业,志行见称州里,邵莅任未几,而孚卒,邵赠以孝廉。邵慰恤孤老,劝课农桑,前后累蒙赏赐。邵疾病,使命累续,遣御医上药,异味远珍,金帛衣裘,相望不绝。元嘉二十六年,卒,时年四十三。上甚相痛悼。

(选自《宋书·列传卷一百》)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以旧恩召见/入拜/便流涕/太祖亦悲不自胜/会强弩将军缺/上诏录尚书彭城王义康曰/沈邵人身不恶/吾与林子周旋异常/可以补选/
B.太祖以旧恩召见/入拜便流涕/太祖亦悲不自胜/会强弩将军缺/上诏录尚书/彭城王义康曰/沈邵人身不恶/吾与林子周旋异常/可以补选/
C.太祖以旧恩召见/入拜/便流涕/太祖亦悲不自胜/会强弩将军缺/上诏录尚书/彭城王义康曰/沈邵人身不恶吾/与林子周旋异常/可以补选/
D.太祖以旧恩召见/入拜便流涕/太祖亦悲不自胜/会强弩将军缺/上诏录尚书彭城王义康曰/沈邵人身不恶吾/与林子周旋异常/可以补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祀南郊,古代君王率群臣依据礼法于郊外祭祀天地祈福,一般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B.丁艰,即丁忧,指遭逢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丧事。丁外艰,指遭逢外祖父母丧事。
C.古代官职任免升降都有特定称谓,暂代某职可称“行”、“权”,兼某职可称“领”、“摄”。
D.孝廉,指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是汉代设立的察举科目,反映了统治者对品德的重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劭治政能力突出,吏民皆服。沈劭出任钟离太守,治政有方,江淮两岸百姓纷纷归附;盱眙太守刘显真奏请文帝重用沈劭,但遭到文帝拒绝。
B.沈劭举才不避亲疏,坦荡无私。文帝下诏命令州郡征用沈劭的弟弟,沈邵因为表弟年幼早孤,请求改为征用表弟。文帝赞许并同意他的请求。
C.沈劭重视百姓教化,心怀仁爱。沈劭在任安成相时,树立孝廉典范,抚恤孤老,劝导百姓在农业和桑业上勤奋劳作。百姓深受教化,心怀敬服。
D.沈劭深受皇帝器重,屡受重用。因其父关系而被录用后,沈劭陪侍文帝,负玺陪乘,兼任军政职务,担任安成国相,病重之际朝廷赏赐颇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邵往莅任有绩,彰于民听,若重授盱眙,足为良二千石。
(2)时上多行幸,还或侵夜,邵启事陈论,即为简出。

同类题4

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雨雪”点题,“陇西”一语双关,一指陇西边关要塞,可见戍边之寒远,陇又有坟墓之意,所以又指战争之残酷。
B.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写出了边塞的荒凉景象。“狐”字,使人联想到狐死首丘,比喻不忘本或对家乡的思念,与荒凉形成对比,突出戍卒的思乡之情。
C.颈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把边地的寒冷、阴暗、萧条与士卒压抑、沉闷的心情融合在了一起,“寒”“坏”“暗”“低”用字精确,极富情感。
D.尾联总结全诗,点出了主题。前几句诗的萧条之景在此找到了落足点。“愁云”和“迷”,不是自然景象的反映,而是戍卒内心情绪的传达。
E. 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借景抒情,最后一句“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小题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