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倦倦于此山哉?

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余同年友魏君用晦吴县(__________)  (2)夫令之于民重矣(__________)
(3)君今县已三年矣(__________) (4)展太息(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君之为县有惠爱B.百姓扳留之不能得
C.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D.君于吴之山川
【小题3】“昔苏子瞻”段是否多余?请说明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16 03:20: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选自归有光《先妣事略》)
(注释)①孺人:指归有光之母。②缉坊:搓麻线。③龃龉:差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妣抚之甚厚 抚:体恤、爱护。
B.比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
C.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遗:遗漏。
D.累累暴阶下   暴:晾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娘以指叩门扉 以手阖门
B.客逾庖而宴   而母立于兹
C.然予居于此   室西连于中闺
D.儿之成,则可待乎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段先写庭院由通到隔的变迁,寓有家道衰落之慨,既而以老妪叙说亡母旧事,表达了伤逝之痛。
B.乙文段写母亲拖儿携女、“手中纫缀不辍”的细节,体现了她任劳任怨、勤俭持家的美好品德
C.甲乙两文段都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儿子生活无微不至的关爱,对儿子美好前程的殷切期望。
D.甲乙两文段均以简洁的语言写人叙事,体现了归有光散文的特色:即事抒情,用语平淡却感人至深。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遇童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同类题2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项脊轩志》)
(乙)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年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乎!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及饭目眶盈盈动孺人又指余以为笑。回思是时,奄奄便有十年。吁!可悲也已!
(归有光《寒花葬志》)
【小题1】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室坏不修(破败)B.其制稍异于前(格局)
C.事我而不卒(终结)D.吾妻来归(回家)
【小题2】下面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及饭/目眶盈盈动/孺人又指余/以为笑。
B.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及饭目眶盈盈/动孺人又指余/以为笑。
C.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及饭目眶/盈盈动孺人/又指余/以为笑。
D.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及饭/目眶盈盈/动孺人又指余/以为笑。
【小题3】对文章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选取的两小段文章,都充分地体现了归有光散文的选材的特征——选取生活中的家庭琐事。
B.“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寒花陪嫁过来时,才十岁,穿着深绿色的裙子,十分可人。
C.“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不常居”,是常年羁旅在外,没时间回故居。
D.从两则短文看,归有光是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封建士大夫。特别是在与寒花的和谐相处中,更见其平易的人格魅力。
【小题4】翻译下列语句。
(1)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2)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凭学书   几:茶几
B.诸小妹语曰  述:转述
C.何谓阁子也?  且:那么,还有
D.今已亭亭如矣  盖:古称伞
【小题2】对下列句中的“归”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妻来   ②吾妻
A.意思相同,都表示“女子出嫁”
B.意思不同,①表示“出嫁”,②表示“回娘家”
C.意思相同,都表示“女子回娘家”
D.意思不同,①表示“回娘家”,②表示“出嫁”
【小题3】对下列句中三个“其”字指代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后六年  ②后二年 ③制稍异于前
A.①吾妻归宁  ②吾妻死  ③南阁子
B.①吾妻归宁   ②吾妻死  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C.①吾妻来归  ②室坏  ③南阁子
D.①吾妻来归  ③吾妻死  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小题4】对“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所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一句是个主谓句,其主语“枇杷树”承前而省,“植”是谓语,“手”是名词作状语,指妻子亲手栽种。
B.“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如同一个特写镜头,写出作者睹物思人,以枇杷树寄托亡妻的缅怀和眷恋之情。
C.由枇杷树想到妻子,“手植”是楔机,表现丧偶之痛,思念之深。“已”字是关键。
D.枇杷树在这里有象征意义,“亭亭如盖”象征了自己对亡妻排遣不开的浓浓恋情。
【小题5】这两段文字,写到有关亡妻的几件事:“凭几学书”、“归宁述语”和“手植枇杷”,对这种写作的安排,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文已忆及祖母和母亲,这里忆及妻子,以补先前写作之缺憾。
B.这几件事均与“项脊轩”有关,又可表怀念亡妻之意。
C.本文主题在“念旧”,由物及人,亡妻几件事的补记应是顺理成章。
D.三个细节平实真切,尤其是最后一个细节意味深长,融入了作者绵绵不尽之思。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畏垒亭记

归有光

①自昆山城水行七十里,曰安亭,在吴淞江之旁。盖图志有安亭江,今不可见矣。土薄而俗浇①,县人争弃之。

②予妻之家在焉,予独爱其宅中闲靓,壬寅之岁,读书于此。宅西有清池古木,垒石为山;山有亭,登之,隐隐见吴淞江环绕而,风帆时过于荒墟树杪之间;华亭九峰,青龙镇古刹、浮屠,皆其前。亭旧无名,予始名之曰“畏垒”。

③《庄子》称,庚桑楚得老聃之道,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②智者去之,其妾之絜然③仁者远之。臃肿④之与居,鞅掌⑤之为使。三年,畏垒大熟。畏垒之民,尸而祝之⑥,社而稷之。

④而予居于此,竟日闭户。二三子或有自远而至者,相与讴吟于荆棘之中。予妻治田四十亩,值岁大旱,用牛挽车,昼夜灌水,颇以得谷。酿酒数石,寒风惨栗,木叶黄落;呼儿酌酒,登亭而啸,忻忻然。谁为远我而去我者乎?谁与吾居而吾使者乎?谁欲尸祝而社稷我者乎?作《畏垒亭记》。

(注释)①浇:轻薄②画然:聪明的样子。③絜然:清洁的样子。④臃肿:无知的样子。⑤鞅掌:为公事忙碌的样子。⑥尸而祝之:立庚桑楚的神像而祝祷,表示崇敬。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隐隐见吴淞江环绕而______________ (2)皆其前_____________
【小题2】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人“弃”安亭和我“爱”安亭的原因。
【小题3】对第④段中“二三子或有自远而至者,相与讴吟于荆棘之中”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两三个孩子有的从远方回来,相互跟随歌咏在长满荆棘的荒野中。
B.间或有从远道而来的两三位好友,相互跟随歌咏在长满荆棘的荒野中。
C.两三个孩子有的从远方回来,一起在荆棘丛中讴歌吟咏其乐融融。
D.间或有从远道而来的两三位好友,一起在荆棘丛中讴歌吟咏其乐融融。
【小题4】简析第④段画线句运用排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小题5】本文在简洁的叙述中饱含了真摯的情感,请以第④段的内容为例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