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凭学书   几:茶几
B.诸小妹语曰  述:转述
C.何谓阁子也?  且:那么,还有
D.今已亭亭如矣  盖:古称伞
【小题2】对下列句中的“归”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妻来   ②吾妻
A.意思相同,都表示“女子出嫁”
B.意思不同,①表示“出嫁”,②表示“回娘家”
C.意思相同,都表示“女子回娘家”
D.意思不同,①表示“回娘家”,②表示“出嫁”
【小题3】对下列句中三个“其”字指代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后六年  ②后二年 ③制稍异于前
A.①吾妻归宁  ②吾妻死  ③南阁子
B.①吾妻归宁   ②吾妻死  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C.①吾妻来归  ②室坏  ③南阁子
D.①吾妻来归  ③吾妻死  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小题4】对“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所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一句是个主谓句,其主语“枇杷树”承前而省,“植”是谓语,“手”是名词作状语,指妻子亲手栽种。
B.“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如同一个特写镜头,写出作者睹物思人,以枇杷树寄托亡妻的缅怀和眷恋之情。
C.由枇杷树想到妻子,“手植”是楔机,表现丧偶之痛,思念之深。“已”字是关键。
D.枇杷树在这里有象征意义,“亭亭如盖”象征了自己对亡妻排遣不开的浓浓恋情。
【小题5】这两段文字,写到有关亡妻的几件事:“凭几学书”、“归宁述语”和“手植枇杷”,对这种写作的安排,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文已忆及祖母和母亲,这里忆及妻子,以补先前写作之缺憾。
B.这几件事均与“项脊轩”有关,又可表怀念亡妻之意。
C.本文主题在“念旧”,由物及人,亡妻几件事的补记应是顺理成章。
D.三个细节平实真切,尤其是最后一个细节意味深长,融入了作者绵绵不尽之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8 10:47: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父异爨  迨:等到
B.往往而是    往往:常常
C.二世 乳:用乳汁喂养
D.何竟日默默在此 竟日:整日,终日
【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客逾庖宴 ②呱呱
③顷,持一象笏至 ④他日汝当用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小题3】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往事。
B.这段文字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D.这段文字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同类题2

阅读下文言文,完成各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项脊轩志》)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父异爨 迨:等到 先,庭中通南北为一  是:这
B.客庖而宴 逾:越过 东犬西吠 西,名作状,向西
C.二世 乳:喂养 庭中始为篱,为墙    已:不久
D.吾家读书久不 效:仿效 母立于兹    而:你
【小题2】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然余居B.鸡栖
C.室西连中闺D.而母立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选取的材料多出自作者身边的琐事碎语,却无不浸润着他历久不忘的至情。
B.从“先是”到“凡再变矣”的描述,却蕴含着作者家道中落的浓浓悲伤。
C.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却句句动情;作者自小失母,闻之更心痛,热泪难忍。
D.作者忆及母亲往日对自己的关爱、期待和叮嘱,这一切直接引发他“长号不自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安南事

归有光

安南自黎利立国之后,世修职贡。正德十一年,安南王黎明为其下陈暠所弑,国人立其兄子譓。陈暠逃据谅山,累年讨平之。

嘉靖元年,莫登庸立譓弟懬,而有其国。会天子新即位,诏赐外夷。使者至龙州界,移告谅山卫,无所答,知其国内乱,未达而返,其后登庸鸩杀黎懬,立己子登瀛,僭号改元。而黎譓死清源府,国人奉其子宁为世孙。

十五年,天子以皇子生,谕少傅言颁诏高丽、安南。时安南不宾贡者二十一年,两广大臣岁岁牒问,未得其要领。天子慨然欲发兵之,而云南人亦奏安南人武严威犯边。于是少傅言言:“天子继天立极,君主华夷。安南负固为逆,久不来庭,无所逃于天讨。太宗皇帝之兵,初分两道而入。盖安南地域,东起广东之钦州,迤西历广西之左江,至临安之元江为界。而广西龙州所必由之道,凭祥州则其要害也。西则由临安经蒙自县河底之莲花滩,至其东都四五日程耳。《大司马·九伐之法》,贼贤害民则罚,负固不服则侵,放弑其君则残。蠢兹有苗,实负三罪,上干天讨,自速灭亡,声罪正名,可传檄而定矣。”

明年,黎宁臣郑惟僚潜走京师,奏言登庸逆乱之故,乞正天讨。译问惟僚,言往者凭祥州关隘梗阻,海东、长庆、高平、安平、归化、安西沿边州峒土官,以非安南故所往来,不为道。惟僚挟宗图奏章入商舶中,随风飘至占城,余二年,始得来见天子。

议者以朝廷方欲兴师,而使者忽至,恐有诈,请遣人到边牒验之,而置惟僚锦衣卫密室中。惟僚奏:“去国日久,不知国内存亡。牒问恐泄事机,贼将生计,旷日弥月,是绝世孙之望,阻国人之心,而显惟僚不为国之罪也。逆徒文书,多于凭祥、上下冻、龙州。昔惟僚帅师攻谅山,使黄公显迎朱埴。朱埴者,故国王所遣告急使也,可问凭祥州人。”某年月,果有谅山卫官黄公显将兵会上官李珠攻上琴、行庐社,以水牛、黄牛谢李珠,可验,郑惟僚,黎氏臣也。

天子于是再廷臣议,决攻讨之计。

(注)①少傅言,贵溪夏文闵公也。

(选自《震川文集(卷四)》)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登庸立譓弟懬,而专有其国 专:独揽
B.天子慨然欲发兵诛之 诛:杀
C.以非安南故所往来,不为假道 假:借
D.天子于是再下廷臣议 下:交付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黎利立国之后,安南国历代一直能遵循进贡制度。但在接连不断地经历内乱后,至嘉靖十五年时,安南国未能按时进贡朝见天子达二十一年。
B.嘉靖帝刚即位,下诏赏赐外夷。派往安南国的使者到达龙州边界后就下达文书送告谅山卫,结果没有得到任何回复,使者最终只能无功而返。
C.黎宁大臣郑惟僚历时两年到达京城,禀明国内莫氏父子谋逆之事,请求朝廷派兵征讨。但因其到达时机微妙,朝廷始终不相信其身份的真实性。
D.郑惟僚反对朝廷用边牒形式查验自己的身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离开安南太久,不知国内形势如何,而且这样易泄露事机,给逆贼新的机会。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登庸鸩杀黎懬,立己子登瀛,僭号改元。
(2)安南负固为逆,久不来庭,无所逃于天讨。
【小题4】文中少傅夏言认为“诛”安南之举可“传檄而定”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聋,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循,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增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①。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②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错马政。明世,进士为令无迁卒者,名为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剌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注)①魏校:人名。②刺刺:声音尖细
【小题1】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的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洞然:门户大开的样子
B.去,以手阖门 比:不久
C.八上春官不第 不第:不被接见
D.为南京太仆丞 引:举荐
【小题2】下列加点的两个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垣墙周庭,当南日   犹不能不之兴怀
B.某,而母立于兹   皇天后土,实共鉴
C.汝姊在吾怀,呱呱泣 夫列子御风行,泠然善也
D.进士令无迁卒者   重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小题3】请用“/”给下列语句断句(限断四处)
每 听 讼 引 妇 女 儿 童 案 前 刺 刺 作 吴 语 断 讫 遣 去 不 具 狱。
【小题4】将文中加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②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