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苏轼的两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①

苏轼

(其一)

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但寻牛矢觅归路②,家在牛栏西复西。

(其二)

总角黎家三小童③,口吹葱叶送迎翁④。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①这两首诗写于诗人被贬海南儋州之时。②牛矢:牛屎。③总角:指童年。④口吹葱叶:一种儿童游戏。

【小题1】“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出自《 》一书。
【小题2】对两首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其一)“半醒半醉”一语,寄寓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蛮荒之地遭遇的不满。
B.(其一)以“牛矢”入诗,极为大胆,化俗为雅,写出了一种生活情趣。
C.(其二)“口吹葱叶迎送翁”的描绘,写出了儿童的天真可爱、活泼有趣。
D.两首诗都表现出诗人与当地人打成一片,并建立了真挚深厚朴实的感情。
【小题3】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诗歌内容,分析(其二)画线句部分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16 08:08: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击空明兮溯流光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B.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C.举酒属客 举匏樽以相属
D.哀吾生之须臾   哀民生之多艰
【小题2】下列对原文中加波浪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农历每月十六。纪日的用字还有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月末)。
B.孟,古人以伯、仲、叔、季或孟、仲、季为兄弟排行,“孟”与“伯”均说明排行老大。
C.下,战胜、攻下,与之同义的还有“既克,公问其故”的“克”、“破荆州”的“破”等。
D.槊,长矛。“横槊赋诗”即横执长矛昑《短歌行》,这是描写曹操的“雄壮”形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箫声的描写,既有对音乐形象的描摹,又有对音乐效果的渲染。比较而言,对音乐形象的描摹详而对音乐效果的渲染略。
B.吹箫之“客”回答苏子的话,先将曹操的生命精彩推到极致,后用“而今安在哉”转折,揭示出生命的短暂与渺小。
C.苏子开导“客”的话,以“水与月”作比,从“变”与“不变”的角度观照世间万物,得出“万物与我皆同、无须艳羡”的结论。
D.全文以“乐”为起始,以“喜”收束,中间夹杂苏子与“客”各自的哲学观点,结构与王羲之《兰亭集序》完全一致。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两句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夏末秋初)雨后的景象。
B.“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C.“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这场雨。
D.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但仍欣赏了一派树林葱郁、蝉声四起的夏末秋初雨后村舍之景。
【小题2】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