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脊轩志

(明)归有光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②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③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④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⑤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从景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
【小题2】分析第②段画线句中祖母的情感。
【小题3】分析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4】本文侧重于抒写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为何以项脊轩为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18 10:55: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封中宪大夫兴化府知府周公行状
归有光
公姓周氏,讳书,字存中。其先汴人。宋靖康末,扈跸临安。至贵一公,始家昆山之吴家桥。贵一生思聪;思聪生士贤;士贤生显;显生明,是为耕乐翁,有行谊,学士吴文定公铭其墓曰“刚直君子”。生四子:长讳璇,是为乐清翁;次讳玑,讳玉,讳衡。衡,太学生。家世孝弟力田,至太学,始用儒雅登上舍。然兄弟并以赀雄乡里。吴家桥在邑南千墩浦上。直桥并小溪以东,独周氏兄弟居之;殆成聚落,无他族。其南惟有晏翁云。
乐清生四子,公其季也。母张氏。公甫冠,为晏翁壻。虽在宾馆,犹东西家也。每入定省,父母以其出壻,怜爱之,至则喜见颜色。少有志于学,为博士弟子,益自砥砺。以病,不克卒业。其病痰喘,竟岁不愈。即愈,月复继作。然性孝友恭谨,不以病废礼。居母张硕人之忧,号毁骨立;诸儿为之劝解,哭愈哀。惟见相随擗踊,则稍慰,曰:“儿能助吾哀。”自是病日益深。乐清晚得末疾,不能行,又时时欲行。公旦夕扶掖,令诸儿读书于傍,以更代。乐清谓能将迎其意,喜曰:“吾有子有孙,死不恨矣。”兄弟友爱甚笃,不忍一日相离。仲兄尝病胀,舆舁至家,晨夕不去侧,汤药必躬调以进。其它内外宗党,待之曲有恩礼。见耆年,特如敬让。人有犯,辄自反,曰:“吾其有以召之也?”置不与较。自为博士弟子不遂,居常悒悒。故尤勤于教子,延师礼费不少靳;而规范之严,诸子循循,未尝识人间佻宕之习。仲子宪副君,自束发至于贵显,所至必与天下知名之士游。而居官律已,当世士大夫称之。繄①公之教也。其为兴化知府,政成上计,得貤封如其官。金绯②辉煌,然惴惴不敢当。自宪副君起进士,出守郡,至持宪节③,专制海南,积官十余年,依然故庐,无一瓦一椽之增焉。仲兄之殁也,公已步,力疾往哭甚哀,公自是遂不复起矣。
【注】①繄:相当于“是”。②金绯 :金印红袍, 谓官服。③宪节:廉访使、巡按等风宪官所持的符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兄弟并以赀雄乡里 赀:钱财
B.以病,不克卒业。 卒:完成
C.公甫冠,为晏翁壻 冠:帽子
D.延师礼费不少靳   延:聘请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束发:系结头发,成童;古代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
B.季:古代有伯、仲、季、叔之分,即现代的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
C.定省:昏定晨省,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侍奉双亲日常礼节。
D.貤封:封建社会官员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号呈请朝廷移授给亲族尊长。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居母张硕人之忧,号毁骨立;诸儿为之劝解,哭愈哀。
(2) 仲兄尝病胀,舆舁至家,晨夕不去侧,汤药必躬调以进。
【小题4】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存中公的优秀品质。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山舍示学者书

归有光

①有光疏鲁寡闻,艺能无效。诸君不鄙,相从于此。窃以为科举之学,志于得而已矣。然亦无可必得之理。诸君皆禀父兄之命而来,有光固不敢别为高远,以相骇眩。第今所学者虽日举业,而所读者即圣人之书,所称述者即圣人之道,所推衍论缀者即圣人之绪言,无非所以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事,而出于吾心之理。夫取吾心之理而日夜陈说于吾前,独能顽然无概于中乎?愿诸君相与悉心研究,毋事口耳剽窃。以吾心之理而会书之意,以书之旨而证吾心之理,则本原洞然,意趣融液;举笔为文,辞达义精,去有司之程度亦不远□。

②近来一种俗学,习为记诵套子,往往能取高第。浅中之徒,转相放效,更以通经学古为拙,则区区与诸君论此于荒山寂寞之滨,其不为所嗤笑者几希。然惟此学流传,败坏人材,其于世道为害不浅。夫终日呻吟,不知圣人之书为何物,明言而公叛之,徒以为攫取荣利之资。要之,穷达有命,又不可必得。其得之者亦不过酣豢富贵,荡无廉耻之限,虽极显荣,只为父母乡里之羞。愿与诸君深戒也。

(注)①顽然无概:顽固不化而不知大略。②酣豢富贵:贪图富贵。

【小题1】可填入文中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矣
B.焉
C.尔
D.也
【小题2】第②段加点字“之”在文中指代     
A.
【小题3】“以吾心之理而会书之意,以书之旨而证吾心之理”在文中强调(    )
A.人与书应当相辅相成。
B.人与书应当相通相融。
C.读书应当有益于修身。
D.读书可以使本心洞明。
【小题4】上文两段论述角度不一,请加以分析
A.
【小题5】选择一个角度,分析本文的现实意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去 比:等到
B.大女郎也 类:像
C.大母过余曰 大母:祖母
D.往往而是 往往:时常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
B.妪,先大母婢也,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余稍微修葺,使不上漏
B.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D.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小题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这段文字写了诸父分炊前后的庭院,分炊后庭院变化了两次,家境日趋衰落。既表现了作者的喜,又表现了作者的悲。
B.这段文字通过老妪的话叙述了母亲的事。
C.这段文字通过自己的回忆叙述了祖母的事。
D.作者既能把自己的感情与所叙的事情融为一体,又能在叙事后直接倾吐自己的感受。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3)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B.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C.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D.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异爨的古义是分灶做饭,即分了家。文中的“迨诸父异爨”中的“异爨”就是此意。
B.女郎是古代对年轻女孩“女中豪杰”的赞美之意。文中的女郎就是这个意思。
C.宣德为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文中“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中的“宣德”即此意。
D.归宁是古老的汉族婚俗,流行于我国广大地区,指出嫁的女子回到娘家省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辈们分家以后,庭院变迁,家境日趋没落这些营造出了“悲”的情景。
B.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隐含着辜负亲人抚育和期望的沉痛心情,深化了“悲”的内容。
C.祖母看望和勉励孙儿的场面描写生动贴切地表现了祖母对孙儿的疼爱与关怀。
D.作者善于即景抒情,把真切强烈的感情融入生动的景物和场面之中。
【小题4】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⑵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万侍郎书

明归有光

居京师,荷蒙垂盼,令十余年故知,殊不以地望逾绝而少变。而大臣好贤乐善、休休有容之度,非今世之所宜有也!有光是以亦不自嫌外,成盛德高谊之名,令海内之人见之。

有光晚得一第,受命出宰百里;才不逮志,动与时忤。然一念为民,不敢自堕于冥冥之 中,拊循劳徕,使鳏寡不失其职。发于诚然,鬼神所知,使在建武之世,宜有封侯爵赏之望。 今被挫如此,良可悯恻。流言朋兴,从而信之者十九;小民之情,何以能自达于朝廷?赖 阁下桑梓连壤,所闻所见,独深知而信之。时人以有光徒读书无用,又老大,不能与后来英 俊驰骋,妄自测傲,不待问而自以为甄别已有定论矣。夫监郡之于有司之贤不肖,多从意度; 又取信于所使咨访之人,祗如不嗜其人之面,望其影而定其长短妍丑,亦无当矣。如有加以 私情爱憎,又如所谓流言者,使伯夷申徒狄复生于今,亦不免于世之尘垢,非饿死抱石,不 能自明也。

昨者大计群吏,仅免下考。今已见谓不能为吏,又使匍匐州县,使益困迫而失其所性, 辗转狼狈,不复能自振于群毁之中。夫以朝廷爱惜人才,当使之无失其所。如有光垂老,不肯自摧挫,以求进于天子之科目,至三十年而不退却。一旦得之,使之从百执事,齿于下列。 不敢望公孙丞相桓少傅,仅如冯都尉白首郎署,亦足以少答天下之士,弹冠振衣,愿立于朝 之志矣。今之时独贵少俊耳,汉李太尉尝荐樊英等,以为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 无一宿儒大人,可以备顾问者,怅然为时惜之。有光顾何敢自列于昔贤之所荐,而番番良士, 膂力既愆,我尚有之,以为国家用老成长厚之风,此亦当今公卿大臣之所宜留意者也。有 光今已摧残至此。夫士之所者气耳,于其气之方盛,自以古人之功业不足为,其稍歉则犹 欲比肩于今人,其又歉则视今人已不可及矣。方其久诎于科试,得一第为州县吏,已为逾分; 今则顾念养生之计。欲得郡文学,已复不可望。计已无聊,当引去之。譬行舟于水值风水之顺快可以一泻千里至于逆浪排天篙橹俱失前进不止未有不没溺者也。不于此时求住泊所,当何所之乎?

兹复有渎于阁下者,自以禽鸟犹爱其羽,修身洁行,白首为小人所败。如此人者,不徒 欲穷其当世之禄位,而又欲穷其后世之名,故自托于阁下之知,得一言明白,则万口不足以 败之。假令数百人见誉,而阁下未之许,不足喜也;假令数百人见毁,而阁下许之,不足惴也。故大人君子一言,天下后世以为准。有光甘自放废,得从荀卿屈原之后矣!

今兹遣人北上,为请先人勅命,及上解官疏,并道所以。轻于冒,无任惶悚。不宣。

注释:
①万侍郎,即万士和,明嘉靖年间进士,隆庆时升任户部右侍郎,不久改任礼部侍郎。归有 光(1506-1571),明代著名散文家,此信写于隆庆二年(1568),归有光六十岁才中进士被授 予长兴县令,在任时,因采取了不利于豪门大户的措施而遭怨恨,改任副职通判。对此归有 光颇多怨言,曾两次上疏请求辞职。②膂(1ǔ)力既愆,体力不支、衰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被挫如此   枉曲、冤枉
B.齿于下列   羞耻
C.夫士之所者气耳 依仗
D.轻于冒   轻慢、亵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光是亦不自嫌外 犹不能不之兴怀
B.又使匍匐州县   吾长见笑大方之家
C.当引去之   其疾病
D.不于此时求住泊所   二虫又何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中作者陈述了为长兴县令时一心为民的政绩,本应有“封侯丹赏之望”,但却受到不 公平的待遇和不应有的打击,其怨与伤的感情溢于言表。
B.作者揭露了官场上流言诽镑,巡按御史甄别官吏“多从意度”,偏听“咨访之人”的不 良风气,并以东汉李太尉举荐樊英等老臣为例,希望朝廷能重用老臣。
C.行文结束时,作者以“禽鸟犹爱其羽”相喻,认为万侍郎一生修身养性,洁身自爱,他 一定能赏识和理解自己。
D.该文感情真挚,文风委婉曲折,作者悒悒不得志的心态跃然纸上,但使人感受到他深沉 坚毅、不屈服于权势与恶运的性格。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譬行舟于水值风水之顺快可以一泻千里至于逆浪排天篙橹 俱失前进不止未有不没溺者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光晚得一第,受命出宰百里;才不逮志,动与时忤。
(2)假令数百人见誉,而阁下未之许,不足喜也;假令数百人见毁,而阁下许之,不足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