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本语段选择课文《项脊轩志》,作者归有光,字
【小题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
(1)余扃牖而居_______(2)轩四遭火_______(3)吾妻归宁________(4)余久卧病无聊________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来于秦
B.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C.未可明诏大号以天下之梅也
D.而木之性以离矣
【小题4】下列句子中与“其制稍异于前”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鸡栖于厅
B.多于南亩之农夫
C.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D.而君幸于赵王
【小题5】句子翻译。
(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2)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20 10:51: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公所命名,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馀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官宪使   陟:提拔,升迁
B.孺允公所居堂   葺:修补房屋
C.之楣间   揭:张贴、悬挂
D.余友周孺允所读书之室也   构:购买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公指后隙地谓允曰/孰能讥之乎
B.夫公之所以用心者如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公所命名/与四人拥火
D.不及归而没金陵/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友人的父亲玉岩公正直的一组是( )
①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②公以言事忤犯天子,谪岭南十余年
③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   ④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
⑤乃复以科名望求其子孙   ⑥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恩泽也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B.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C.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D.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小题5】下列关于本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一、二段先叙述杏花书屋的建造由来,再叙述书屋主人周孺允的仕宦经历,并描写书屋建造情况和环境景物,然后抒发作者“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的感慨。
B.第三段由杏花书屋的名字联想到唐代进士及第之后的杏园之宴的盛况,并指出玉岩公“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但仍有期望子孙后代有功于国家的思想。
C.作者赞美玉岩公敢于直言,不怕触怒皇帝,是有气节的表现;他身处逆境而不心灰意冷,受到打击而能寄希望于未来,是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的表现。
D.最后一段作者指出玉岩公昔日的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然而“其后有不知所在者”,与周氏父子的道德风范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最后祝周氏子孙秀发。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2)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
(3)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安南事

归有光

安南自黎利立国之后,世修职贡。正德十一年,安南王黎明为其下陈暠所弑,国人立其兄子譓。陈暠逃据谅山,累年讨平之。

嘉靖元年,莫登庸立譓弟懬,而有其国。会天子新即位,诏赐外夷。使者至龙州界,移告谅山卫,无所答,知其国内乱,未达而返,其后登庸鸩杀黎懬,立己子登瀛,僭号改元。而黎譓死清源府,国人奉其子宁为世孙。

十五年,天子以皇子生,谕少傅言颁诏高丽、安南。时安南不宾贡者二十一年,两广大臣岁岁牒问,未得其要领。天子慨然欲发兵之,而云南人亦奏安南人武严威犯边。于是少傅言言:“天子继天立极,君主华夷。安南负固为逆,久不来庭,无所逃于天讨。太宗皇帝之兵,初分两道而入。盖安南地域,东起广东之钦州,迤西历广西之左江,至临安之元江为界。而广西龙州所必由之道,凭祥州则其要害也。西则由临安经蒙自县河底之莲花滩,至其东都四五日程耳。《大司马·九伐之法》,贼贤害民则罚,负固不服则侵,放弑其君则残。蠢兹有苗,实负三罪,上干天讨,自速灭亡,声罪正名,可传檄而定矣。”

明年,黎宁臣郑惟僚潜走京师,奏言登庸逆乱之故,乞正天讨。译问惟僚,言往者凭祥州关隘梗阻,海东、长庆、高平、安平、归化、安西沿边州峒土官,以非安南故所往来,不为道。惟僚挟宗图奏章入商舶中,随风飘至占城,余二年,始得来见天子。

议者以朝廷方欲兴师,而使者忽至,恐有诈,请遣人到边牒验之,而置惟僚锦衣卫密室中。惟僚奏:“去国日久,不知国内存亡。牒问恐泄事机,贼将生计,旷日弥月,是绝世孙之望,阻国人之心,而显惟僚不为国之罪也。逆徒文书,多于凭祥、上下冻、龙州。昔惟僚帅师攻谅山,使黄公显迎朱埴。朱埴者,故国王所遣告急使也,可问凭祥州人。”某年月,果有谅山卫官黄公显将兵会上官李珠攻上琴、行庐社,以水牛、黄牛谢李珠,可验,郑惟僚,黎氏臣也。

天子于是再廷臣议,决攻讨之计。

(注)①少傅言,贵溪夏文闵公也。

(选自《震川文集(卷四)》)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登庸立譓弟懬,而专有其国 专:独揽
B.天子慨然欲发兵诛之 诛:杀
C.以非安南故所往来,不为假道 假:借
D.天子于是再下廷臣议 下:交付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黎利立国之后,安南国历代一直能遵循进贡制度。但在接连不断地经历内乱后,至嘉靖十五年时,安南国未能按时进贡朝见天子达二十一年。
B.嘉靖帝刚即位,下诏赏赐外夷。派往安南国的使者到达龙州边界后就下达文书送告谅山卫,结果没有得到任何回复,使者最终只能无功而返。
C.黎宁大臣郑惟僚历时两年到达京城,禀明国内莫氏父子谋逆之事,请求朝廷派兵征讨。但因其到达时机微妙,朝廷始终不相信其身份的真实性。
D.郑惟僚反对朝廷用边牒形式查验自己的身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离开安南太久,不知国内形势如何,而且这样易泄露事机,给逆贼新的机会。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登庸鸩杀黎懬,立己子登瀛,僭号改元。
(2)安南负固为逆,久不来庭,无所逃于天讨。
【小题4】文中少傅夏言认为“诛”安南之举可“传檄而定”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赀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①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②。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垆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③。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至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彷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选自《震川先生集》)
①姁姁(xù):和蔼亲切的样子。   ②缉纑:制作麻纱   ③洒然:整齐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B.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C.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D.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1506—1571),字煕甫,号震川,昆山人。明代散文家,“唐宋派”代表人物。
B.弘治:弘治是明孝宗的庙号。称呼皇帝可用谥号,如汉武帝;也可用年号,如乾隆;也可用庙号。
C.讳:名。封建时代不应直称的尊长的名字称讳。
D.太学生:太学的学生。太学是封建时代的最高学府,在明代就是国子监。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妣事略》是明代作者归有光追忆亡母的一篇记叙文,作者拾取母亲生前的一些日常生活琐事,絮絮道来,刻画了一位勤劳、俭朴、待人厚道、严以教子的母亲形象,寓歌颂赞美于叙事之中。
B.归有光的外祖父凭财产而在当地有势力,为人注重简易朴实。外祖父常常和谐亲切跟村里人谈家常,看到小辈外甥侄子个个都喜爱。
C.归有光的母亲对归有光要求严格,经常半夜醒来时叫归有光高声背诵《孝经》,背诵得没有一个字错漏,她才高兴。
D.归有光格外想念先母。夜半三更,和妻子一同流着眼泪,回想母亲生前的几件事,仿佛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别的什么,都记不起来了。
【小题4】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翻译: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
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翻译: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楼阁间的通道架在半空,没有雨过天晴,哪里来的彩虹?
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翻译: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最后铿的一声停下来,曾皙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个人的为政才能不一样。”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2)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菊窗记

归震川

①去安亭二十里所,曰钱门塘,洪氏居之。吴淞江之东为顾浦,折而北,洪氏之居在其西。地平衍,无丘陵,而浦之厓岸隆起,远望其居,如在山坞中。 

②昔仲长统尝论,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舟车足以代步涉之劳,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养亲有兼味之膳,妻孥无苦身之劳;良朋萃止,则陈酒肴以娱之;嘉时吉日,则烹羔豚以奉之;踌躇畦苑,游戏平林,永保性命之期,不羡入帝王之门也。大率今洪氏之居,隐然如统《乐志论》云。而君家多竹木,前临广池,夏日清风,芙蕖交映,其尤胜者。君不取此,顾以菊窗扁其室。盖君尝诵渊明之诗云:“酒能祛百虑,菊能制颓龄。”又云:“   (1)    。”

夫以统之论虽美,使人人必待其如此而后能乐,则其所不乐者犹多也。卒为尚书郎,濡迹于初平、建安之朝,有愧于鸿飞冥冥矣。为《昌言》何益哉?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    ”,可谓无入而不自得也。今君有仲长统之乐,而慕渊明之高致,此予所以不能测其人也。将载酒访君菊窗之下,而请问焉。君名悦,字君学。

(注释)①鸿飞冥冥:鸿雁飞向远空,比喻远避祸患。

【小题1】本文作者归震川原名__________,高中课文选入他的散文代表作__________。
【小题2】选择下列合适的两项分别填入文中空缺处。
A.笑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B.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菊
C.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D.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小题3】对第③段画浪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仲长统的议论即使美好,但是假如每个人都必须等到这样以后才能快乐,那么那些不快乐的人还是很多的。
B.仲长统的议论虽然美好,但是假如每个人都必须等到这样以后才能快乐,那么他们不快乐的时候还是很多的。
C.仲长统的议论即使美好,但是假如每个人都必须等到这样以后才能快乐,那么他们不快乐的时候还是很多的。
D.仲长统的议论虽然美好,但是假如每个人都必须等到这样以后才能快乐,那么那些不快乐的人还是很多的。
【小题4】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此予所以不能测其人也”的原因。
【小题5】从形式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写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