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这两首诗都是大历二年(767)年重阳节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竹叶:竹叶青酒。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登高》重在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九日》重在抒发思乡怀亲之情。
B.“万里悲秋常作客”“弟妹萧条各何在”道出了诗人颠沛流离的生活状况。
C.“潦倒新停浊酒杯”“竹叶于人既无分”都写到了诗人被迫戒酒的事实。
D.“繁霜鬓”“衰谢”是诗人对年老体衰的感伤,也是对壮志难酬的怨愤。
E. 两首诗虽然落笔的角度不相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来写。
【小题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6-29 07:31: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对 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以见心情的沉重;用“独”写老翁(诗人)的处境,以见环境的险恶,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绿”借喻指酒,写出了诗人困居长安,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葫芦早就扔掉,樽里空空如也的窘态。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的好像炉火熊熊,满室生辉,然后用“似”字点出是幻境。这种以幻作真,以虚写实的手法,非常深刻地刻画了诗人在严寒难忍时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的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 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小题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