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思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这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矩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而作的。当时武矩知均州。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皇帝陵墓在洛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诗人听到官军收复西京洛阳后欢欣鼓舞的心境,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
B.领联用“千年计”与“一日回”进行对比,意在突出诗人的自豪感和对敌军的轻蔑鄙视。
C.“疾风雷”,写出了国家中兴的赦令迅速颁布到西京的情形,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表达收复失地的快意,而本诗又含有功业无成的伤感。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驿路梨花处处开”的妙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05 12:44: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落梅
刘克庄(宋)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落梅
陆游(宋)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注释:①过岭:越过五岭,指到达今广东一带,暗用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②饕:凶猛。
【小题1】下列与本诗相关的知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在“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中均占一席之地,可见其在人们心中地位之高。
B.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本诗中的“骚人”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C.“可堪平砌更堆墙”与“雕栏玉砌应犹在”中的两个“砌”字意思相同,均指的是台阶。
D.古人常用方位词来形容四季之风。如东风常指春风,给人温暖祥和之感,刘诗亦是如此。
【小题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衰败的落梅图,奠定了全诗凄怆的基调。
B.刘诗中“堆墙”与后面的“多莫数”相呼应,写出了落梅之多。
C.刘诗前三联重在写景,在景中寓理。尾联展开议论,画龙点睛。
D.陆诗第一句写出了梅花在风雪摧残之下,仍旧傲然挺立的姿态。
【小题3】“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一联运用了典故,使诗句内涵更加丰富。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B.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D.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谢枋得《庆庵寺桃花》
【小题4】同是写落梅,刘诗与陆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姚平仲小传

〔宋〕陆游

①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幼孤,从父古养为子。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斩获甚众,贼能枝梧①。宣抚使童贯召语,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其赏,然关中豪杰皆推之,号“小太尉”。睦州盗起,徽宗遣贯讨贼,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行。及贼平,平仲功冠军,见贯曰:“平仲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贯愈忌之。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

②钦宗在东宫,知其名,及即位,金人入寇,都城受围,平仲在京师,得召对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及出,连破两寨,而虏以夜徙去。平仲功不成,遂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抵邓州,始得食。入武关,至长安,欲隐华山,顾以为浅,奔蜀,至青城山上清宫,人识也。留一日,复入大面山,行二百七十余里,采药者莫能至,解纵所乘骡,得石穴居。朝廷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乾道、淳熙之间始出,至丈人观道院,自言如此。时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

(注)①枝梧:抗拒。
【小题1】陆游,字__________,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字。
(1)其赏 (__________)  (2)平仲在京师 (__________)
(3)采药者莫能至 (__________)  (4)朝廷下诏物色求之 (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斩获甚众,贼能枝梧/至青城山上清官,人识也
B.宣抚使童贯召语/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
C.(贯)心服其沉勇,复取行/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
D.平仲功冠军,见贯日/度采药者莫能至,解纵所乘骡
【小题4】下列选项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    )
A.平仲负气不少屈B.平仲功冠军
C.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D.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
【小题5】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
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及出,连破两寨,而虏以夜徙去。
【小题6】请结合陆游生平经历,评价他对姚平仲的情感态度。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秋登城北门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不但紧扣诗题,而且写出了诗人当时闲散的生活和日渐衰颓的状况。
B.颔联抓住“一点烽”“两行雁”这两个物象抚今追昔,在远观与仰视中想到岁月空逝,大宋复兴无期,不觉愁绪滚滚,涌上心头。
C.“杜陵秋”,明指长安,暗指宋朝故都汴京,它寄寓着诗人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浸透着对关中失地和人民的关切与怀念之情。
D.颈联的“山河”代表国家,“身世”指所处的时代,诗人登城“搔首”“倚楼”不禁考问,谁是兴国的英雄?谁是扭转乾坤的豪杰?
E. 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深沉的悲观失望之情。
【小题2】诗人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