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困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税。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第一句写丈夫死于战乱,女人只好孤苦一人住在山中的茅草屋中,概括地写出了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和悲苦命运。
B.颔联的“犹”“尚”极具表现力,有力地揭露了官府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的罪行,揭示了百姓难以活命的原因。
C.颈联写反动官府残酷掠夺所造成的结果,“野菜和根煮”“生柴带叶烧”,形象地渲染出山中寡妇生活艰难的境况,很有艺术感染力。
D.尾联,诗人直接抒情,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统治者,强烈控诉了统治阶级无孔不入的剥削罪行,表达了对被剥削者的深切同情。
【小题2】这首诗运用什么描写手法刻画出山中寡妇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简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06 12:10: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
杜荀鹤
残腊泛舟何处好? 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于冬末泛舟潇湘,以记游述怀的一首清逸之作。
B.首联就题起句,自问自答,点明创作目的;“残腊”即题中“冬末”。
C.颔联紧承第一联,从买鱼、饮酒等生活细节具体展现泛舟潇湘之乐。
D.作者在尾联表示要采江山之美以入新诗,使得新作传诵到都城长安。
【小题2】颈联写“猿”“雁”,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以下小题。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小题1】本诗的题材是
。
【小题2】下列对本诗分析
不恰当
的一项是()
A.首联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姑苏人家,傍河而居的风物特点。
B.颔联以名词性短语构成对比写出水乡悠久的历史和美景。
C.颈联“卖”和“载”两个动词,描绘了吴地的繁荣和富足。
D.本诗的语言典雅华美,在简朴疏淡中透出水乡氤氲的韵味。
【小题3】(小题3)赏析独具匠心的尾联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春感
【唐】杜荀鹤①
出京无计住京难,深入东风转索然。
满眼有花寒食下,一家无信楚江边。
此时晴景愁于雨,是处莺声苦却蝉。
公道算来终达去,更从今日望明年。
【注】①杜荀鹤:安徽池州人,晚唐著名诗人。此时作者因科举失败,羁留长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点题,直接抒情,写出作者两难的生活处境与矛盾犹豫的心理状态。
B.颔联虚实结合,以眼前春花之烂漫与家乡春景之萧条形成鲜明的对比。
C.“此时晴景愁于雨”以阴晴不定的春日表达了自己多年奔波劳苦的愁闷心情。
D.作者心绪不佳,即使是婉转动听的鸟鸣在作者听来也如同秋蝉的哀鸣。
E. 尾联以议论作结,同时和首句呼应,回答了首句出留京城的两难问题。
【小题2】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题弟侄书堂
唐•杜旬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 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 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 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 莫向光阴惰寸功。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A.首联写到作者身处战乱时期,由于社会动荡的影响而无法静心专研学问。
B.颔联表明家乡虽然处于干戈之地,但弟侄却能秉持信念坚持提升自我,注重礼乐之风。
C.颈联在写景上运用了动静结合和视听结合,磨砚的声音响亮得就像野泉声,表现了弟侄刻苦专研学问。
D.尾联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劝谏在年少时要珍惜时光刻苦学习。
E. 本诗语言深奥华丽,表现了对弟侄在战乱是仍然能够坚持学习坚持修业的赞赏。
【小题2】同是以战争为背景,本诗与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之处。
同类题5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泾溪
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溪兴
①
杜荀鹤
山雨溪风卷钓丝, 瓦瓯
②
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着无人唤, 流到前溪也不知。
注释:①此诗系诗人晚年归隐家乡时所作。②瓦瓯:陶制的小盆。
【小题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前诗运用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思考。
B.后诗托物言志,借助溪流表达诗人的人生志向。
C.两诗内容不同,前诗旨在说理,后诗意在抒怀。
D.两诗风格不同,前诗平实警策,后诗自然清新。
【小题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泾溪》一诗后两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小题3】从《溪兴》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