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静 女
《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小题1】诗中的男女青年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诗歌在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小题2】诗中写那女子“爱而不见”时,男主人公在那里“搔首踟蹰”,这一举动表现了哪些内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3 09:46: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幼颖悟,丞相完泽见之曰:“是儿貌秀伟,异日必令器也。”辟江浙行省照磨,擢检校。徽州民汪俊上变诬富人反,省臣遣克敬往验之。克敬察其言不实,中道开陈福祸,俊后悔,将对薄,竟仰药以死。延祐四年,监四明倭人互市。先是,监者惧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克敬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受约束。有军士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他变,克敬曰:“岂有军士还乡,而不纳邪?有衅,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鄱阳大饥,总管王都中以官仓米减价粜之,行省欲罪其擅。克敬曰:“鄱阳距省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罪之,顾不自愧耶?”都中因得免。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受盐,民困诛求。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檄克敬抽为舶货,拗蕃者例之。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明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后至直沽者,不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罪督运者,勒其还直沽。克敬谓:“督运者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出于不得已,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漕舟达京师。”省臣从之。元统中,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奏免之。岭海瑶贼窃发朝廷调戍兵往讨之会提调军马官缺故事汉人不得与军政众莫知所为克敬抗言:“行省任方面之寄,假令万一有重于此者,亦将拘法坐视耶?”乃调兵往捕之。视事五月,请老,年甫五十九。克敬历官所至,俱有声绩,明称名卿。著诗文、奏议,传于世。三年卒,年六十一。追封梁郡公,谥文肃。

(选自《新元史》有删改)

(注)①拗蕃:违背货运规定。②天历之变:元代宫廷政变,泰定帝崩,燕帖木儿起兵于大都,复立文宗。③徼(jiǎo):贪求。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衅;吾当坐 脱:如果
B.行省欲罪其擅       发:下令
C.拗蕃者例之 籍:没收,抄没
D.不输,复漕而南还   果:实现
【小题2】下列选项中两个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中道开陈福祸 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B.民困诛求  人为可讥
C.具上闻  久之,能足音辨人
D.子孙贫行乞 犹从师而问焉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岭海瑶贼/窃发朝廷/调戍兵往讨之/会提调军马官缺/故事/汉人不得与军政/众莫知所为
B.岭海瑶贼窃发/朝廷调戍兵往讨之/会提调军马官缺/故事汉人/不得与军政/众莫知所为
C.岭海瑶贼/窃发朝廷/调戍兵往讨之/会提调军马官缺/故事汉人/不得与军政/众莫知所为
D.岭海瑶贼窃发/朝廷调戍兵往讨之/会提调军马官缺/故事/汉人不得与军政/众莫知所为
【小题4】下列对原文中有关文化常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互市也称“关市”,即中原王朝在边境地区开辟交易市场,保护官府或私人与边疆民族进行互通有无的交换活动,本文中的互市是与外国商人的交易活动,但也在此列。
B.漕运是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
C.行省制度始于元代,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对明清及后来的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重要影响,文中的行省指的是行中书省,省臣则是中书省长官。
D.乞骸骨的意思是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文中的“请老”一词和“乞骸骨”相近,含义是指交还官职,告老还乡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克敬目光敏锐。任检校一职时,行省指派他去调查徽州人汪俊告发谋反一事,他很快察觉汪俊的状词不实,汪俊后悔,后来在将要对簿公堂前服毒自杀。
B.王克敬心系民生。担任绍兴路总官时,郡中计算人口强制征收盐,百姓们深受其苦,于是王克敬就上奏章,减免了百姓们要缴纳的盐额五千引。
C.王克敬体恤海商。行省要求他对货物收税和没收违背规定的货物,他认为商人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于是据实向朝廷上报,商人们对他非常感激。
D.王克敬遇事求实。松江富人每年主动献粮给朝廷,他死后子孙贫穷,有关部门仍每年征收,不够就摊派在田赋之中让百姓缴纳。王克敬上奏朝廷免除这项粮额。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监者惧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克敬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受约束。
(2)鄱阳距省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罪之,顾不自愧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翟光邺,字化基,濮州鄄城人。父景珂,倜傥有胆气。梁贞明初,唐庄宗始驻军于河上,景珂率聚邑人守永定驿,固守逾年,后北军所攻,景珂战殁,众溃。光邺时年十岁,为明宗军所俘,以其颖悟,俾侍左右,字之曰永定。既冠,沈毅有谋,莅事寡过。明宗即位,特深委遇,累迁至皇城使、检校司空。长兴中,枢密使安重诲得罪,时光邺与中官孟小僧颇有力焉。居无何,出为耀州团练使。清泰初,入为左监门卫大将军。杨光远叛灭,青州平,除为防御使,朝廷以兵乱之后,人物雕弊,故命光邺理之。光邺好聚书,重儒者,虚斋论议,惟求理道。时郡民丧亡十之六七,而招怀抚谕,视如伤,故期月之间,流亡载辑。契丹入汴,伪命权知曹州。干佑初,迁右金吾卫大将军。太祖践阼,复授宣徽使、检校太傅。数月,兼枢密副使。会永兴李洪信入朝,代知军府事。

光邺有器度,慎密敦厚,出于天然,喜愠不形于色。事继母以孝闻,兄弟皆雍睦。 虽食禄日久,家无余财,任金吾日,假官屋数间蔽风雨。亲族累重,粝食才给,人不堪其忧,光邺处之晏如也。宾朋至则贳酒延之,谈说终日,略无厌倦,士大夫多之。 及权知京兆,以宽静为治,前政有烦苛之事,一切停罢,百姓便之。及病甚,召亲随于卧内,戒之曰:“气绝之后,以尸归洛,不得于此停留,虑烦军府。”言而终。京兆吏如丧所亲,或有以浆酒遥奠者。枢密使王峻素重光邺,且欲厚恤其家,为之上请,故自终及葬,所赐赙赗几数千计。诏赠太子少师。

 (选自《旧五代史》,有删节)

(注)贳:赊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后北军所攻,景珂战殁/然此可智者道
B.而招怀抚谕,视如伤/屈平疾王听不聪也
C.假官屋数间蔽风雨/谨拜表
D.言讫终/抟扶摇上者九万里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翟光邺幼年不幸,聪颖受到赏识。翟光邺幼年失去父亲后,被明宗的军队俘虏; 因其聪明颖悟,明宗选他为近侍,并赐予表字。
B.翟光邺重视儒道,治政卓有成效。他追求儒家理道,治理青州时招抚晓谕,只用几个月的时间,就让流亡百姓纷纷归来。
C.翟光邺崇尚孝悌,甘于淡泊生活。他孝敬继母,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虽然亲族众多,负担甚重,但他能够安然自若,清贫自守。
D.翟光邺高风亮节,死后追赠褒美。他病重时留下遗言,不为京兆军府添麻烦;去世后京兆官吏都深切痛悼他,皇帝也厚加抚慰。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邺有器度,慎密敦厚,出于天然,喜愠不形于色。
(2)宾朋至则贳酒延之,谈说终日,略无厌倦,士大夫多之。

同类题3

   楚庄王听朝罢晏,樊姬下堂而迎之曰:“何罢之晏也,得无饥倦乎?”庄王曰:“今日听忠贤之言,不知饥倦也。”樊姬曰:“王之所谓忠肾者,诸侯之客欤?国中之士欤?’庄王曰:“则沈令尹也。”樊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奖者何等也?”姬曰:“妾得侍于王,上汤沐,执巾栉,振衽席,十有一年矣。然妾未尝遣人之梁郑之间,求美人而进之于王也。与妾同列者十人,贤于妾者二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专王之宠哉?不敢以私愿蔽众美也,欲王之多见,则知人能也。今沈令尹相楚数年矣,未尝见进贤而退不肖也,又焉得为忠贤乎?”庄王旦朝,以樊姬之官告沈令尹。令尹避席而进孙权敖。叔敖治楚三年,而楚王霸。楚史援笔而书之于策曰:“楚之霸,樊姬之力也。”

【小题1】在文中找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同义词或反义词。
(1)妾岂不欲王之爱 “擅”的同义词是(_________)
(2)未尝见进贤而退不肖也 “不肖”的反义词是(_________)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姬下堂而之曰 迎:向着
B.丘子避席,不知所    对:对答
C.大夫退,无使君劳  夙:早
D.刺虞丘,蔽贤之路  非:非议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何罢之晏也,得无饥倦乎?
(2)岂不欲擅王之爱?
【小题4】在本文中,樊姬与楚庄工谈论了关于___________的问题,由于她采用了________ 的方法,达到了劝谏的目的。
【小题5】从本文看,真正的忠贤应能_________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三年,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

二十年,入觐,召对,上褒为“清官第一”,复谕劾赵履谦甚当,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旋赐帑金千、亲乘良马一,制诗褒宠,并命户部遣官助成龙赈济宣化等处饥民。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明珠秉政,尤与忤。

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马世济督造漕船还京,劾成龙年衰,为中军副将田万侯所欺蔽。命成龙回奏,成龙引咎乞严谴,诏留任,万侯降调。二十三年,命成龙兼摄两巡抚事。未几,卒於官。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
B.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
C.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
D.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督:明初有战事时派中枢部院总督军务,事毕即罢。清代始正式以总督为地方最高长官,辖一省或数省。总督综理军民要政。
B.知州:官名,宋代派朝臣为州一级的地方行政长官,以中枢官带“权知军州事”衔,兼掌军事,简称“知州”。原意为暂行主持本军本州事务,明清以知州为州的长官名称。
C.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跟其他词语结合使用时,转迁、迁官、迁调指官位提升;左除、左降、左迁、左转指降职。
D.署:代理、暂任,指代理无本官的职务。同类的词语还有假、守、权、行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成龙爱民如子。下车伊始即安抚百姓,有盗即时抓捕,兴建学舍,创立养济院,使百姓安居乐业。
B.于成龙自奉俭约。每天只吃糙米和蔬菜,历任各种官职从未带过家属,遗物只有一身丝绸棉袍,床头盐制豆豉和一些日常用具。
C.于成龙才能卓异,屡受嘉奖。所到之处革宿弊,周访闾里,为民请命,赈济灾民,政化大行。
D.于成龙秉性梗直,屡遭陷害。他奉命督造浮桥时,桥成后反被免职。锡住说他轻信别人,有时候被下属欺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明珠秉政,尤与忤。
(2)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