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

西江月·重阳栖霞楼作①

苏轼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②,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③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注解:①这首词是诗人被贬黄州期间重阳节写的。②东徐:即徐州。③酒阑:酒宴将散的时候。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楼头细雨”“江外平湖”描写了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美丽景象,反衬诗人悲伤的情怀。
B.诗人回顾了当年在徐州戏马的快乐情景,与眼前的孤寂凄凉的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被贬的失意落寞。
C.面对尚未开放的菊花,诗人劝慰友人不要遗憾,应当及时享受美人歌舞的快乐时光,显示出诗人旷达的胸襟。
D.诗人劝友人,酒宴散了,不须登高看茱萸,求长寿,因为从古到今那么漫长的时光,也只是一低头一抬头的一瞬之间。体现出诗人豁达的生命观。
【小题2】结合《赤壁赋》中“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探究这首词最后一句蕴含的哲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4 09:49: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看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释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小题1】下列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
B.“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C.“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与密州上元相互映衬。
D.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远没有杭州的元宵节热闹,只有在农家社稷时才有鼓箫乐曲。
E. “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诗人借此抒发了仕途坎坷,远离富庶之地,被贬贫寒之地的愤懑之情。
【小题2】有人评价苏轼这首《蝶恋花》,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竹阁

苏轼

海山兜率两茫然,古寺无人竹满轩。

白鹤不留归后语,苍龙犹是种时孙

两丛恰似萧郎笔,十亩空怀渭上村。

欲把新诗问遗像,病维摩诘更无言。

(注)①竹阁:在杭州广化寺柏堂后,唐代白居易知杭州时所建。②海山:海中的仙山。③兜率:即“兜率天”,佛教用语,指人死后所登的天界。传说唐会昌元年有海商遭风至蓬莱山,见一宫院名日乐天院,故白居易《答客说》诗有:“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④“白鹤”二句:《旧唐书·白居易传》:“乐天罢杭州刺史,祷天竺石一,华亭鹤二以归。”苍龙:此指翠竹。⑤萧郎:萧悦,善画竹,曾为白居易画十五竿竹,白居易作《画竹歌》,赞美萧悦笔下之竹的逼真。⑥维摩洁:毗耶离城中的大乘居士,与释迎牟尼同时,曾以称病为由向释迦牟尼派来问询的含利弗、弥勒、文殊讲说大乘教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无人”二字,既是写眼前景,又是怀古,充满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B.颔联中以有竹(竹阁)衬无白鹤,抒发了“前不见古人”的“茫然”之感。
C.颈联对句以白居易退居之地渭上村代指白居易,“空怀”二字点明了全诗主旨。
D.苏轼诗题材广阔,多用比喻,并用得自然贴切,这首诗就运用了大量的比喻。
【小题2】诗中“欲把新诗问遗像,病维摩诘更无言”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