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②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③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④或曰:“天道无亲,常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史记·伯夷列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往归焉   (____________) (2)扶而之   (________)
(3)而伯夷、叔齐之 (____________)   (4)天道无亲,常善人(__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睹轶诗可异焉  ②盍往归焉  ③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④且焉置土石  ⑤盘盘焉
A.①②③相同B.③④⑤相同C.③④相同D.③⑤相同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2)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小题4】简述“伯夷、叔齐耻之”的原因。
【小题5】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其目的是什么?在对伯夷和叔齐的看法上,作者与孔子有何不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1:44: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击缶。”秦之群臣曰: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相如前进缶:走上前进献。
B.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倒退。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传号召的文告。
D.臣等不肖,请辞去:没有才德,无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位在廉颇之右”,意思是地位、官职比廉颇高。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B.“御史”,史官。战国时的御史掌管图籍,记载国家大事。
C.“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这是向对方请罪的一种方式。
D.“亲戚”,文中“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的“亲戚”,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亲属”。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渑池之会后,相如以功授官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气,但蔺相如对他容忍退让,才有了后来的负荆请罪。
B.“将相和”这一故事在表现人物时,不仅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借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刻画人物性格,而且还极力铺张,渲染烘托人物。
C.“渑池之会”这一故事以秦王的声威、渑池内外的具体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
D.蔺相如“称病于朝”,“引车避匿”,“礼说舍人”等言行,表现其胸怀坦荡、以国为重的大智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垓下   壁:驻扎(筑营垒)
B.时不利兮骓不   逝:奔驰
C.愿为诸君战   快:快速
D.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辟易:退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虞兮虞兮奈何   ②更役,复赋,则何如
B.①骑能属百余人耳   ②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①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②师道不传也久矣!
D.①分其骑以为四队   ②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热泪滚滚,左右随从受其感染,也一同悲泣起来。
B.项羽带手下骑兵八百余人,当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到东城时,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在突围的路上特意大展神威,率二十八骑做了“斩将、刈旗、披靡汉军”的一场快战表演,使他手下的骑兵皆佩服。
D.“项王泣数行下”,泪只是英雄泪,而加上“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才是一位盖世英雄的哭,因而,这两句是传神点睛的正面描写,衬托出英雄末路的悲哀,柔情与无奈交加的悲惨。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史记·项羽本纪》)
(2)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镑者族,偶语者弃市。(《史记·高祖本纪》)
(3)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
注:理,法官。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追之    相:他,代其父B.王赦其罪,上也 惠:恩赐
C.不其父  私:偏袒D.其父而还自系焉 纵:放
【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伏罪 子治事矣
今过听杀人,罪死 王赦
A.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C.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阿避:指阿谀和逃避
B.夫以父立政,不孝也  立政:指树立政绩
C.废法纵罪,非忠也    废法:指废除法律
D.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傅:指把罪责推给别人
【小题4】“过听杀人,自拘当死”在文中的意思是
A.过分听信别人而错杀人,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刑。
B.听察案情有过失而错杀人命,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刑。
C.听察案情有过失而错杀人命,就把自己拘禁起来等待死刑。
D.过分听信别人而错杀人,就把自己拘禁起来等待死刑。
【小题5】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石奢、李离都严守法纪,以身殉法,维护了法纪的尊严。
B.石奢为官清廉,李离严守法纪,二人都值得称道。
C.石奢清廉正直,李离勇于自责,后者更值得称道。
D.石奢、李离都严守法纪,以身殉法,以保住自己的名誉。
【小题6】翻译:
(1)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2)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从沛公。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拜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有删节)
注:①萧、曹:指萧何、曹参。   ②燕时:“燕”通“宴”,即闲居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
B.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
C.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
D.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谥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皇帝称“祖”。
B.侯,古爵位名。在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侯比公低一等。
C.陛下,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后指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D.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的死叫“薨”,称大夫的死叫“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昌反抗暴秦,屡立战功。他早年追随刘邦参加推翻强秦的斗争,官职也一再升迁。后来,他被封为汾阴侯。
B.周昌为人强力,敢于直谏。刘邦骑在他脖子上问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君主时,他斥责刘邦是个像桀纣一样的昏君。
C.周昌刚强正直,深得信任。为了保护戚姬和其子如意,汉高祖刘邦将周昌从御史大夫提升为赵王相国。
D.周昌忠于职守,坚守信义。高祖死后,吕太后欲害赵王刘如意,多次召他入京。周昌坚持不让赵王入京。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思。
(1)其成败兴坏之理
(2)是以就极刑而无
(3)则仆偿前辱之
(4)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就极刑而无愠色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B.藏名山,传之其人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C.出则不知如往 道之所存,师之存也
D.然此可智者道 吾属今之所虏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2)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3)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