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与朱元思书

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请用“/”给第①段断句。
风 烟 俱 净 天 山 共 色 从 流 飘 荡 任 意 东 西 自 富 阳 至 桐 庐 一 百 许里 奇 山 异 水 天 下 独 绝。
【小题2】作者笔下的“异水”,既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又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题3】下列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对偶、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创造出一幅充满诗意的图画。
B.本文为总分结构,先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再分别描绘异水和奇山。
C.第③段先从远处写视觉景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从详到略。
D.本文基本遵循骈文要求,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小题4】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第③段。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9:16: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延伯,博陵人也。延伯有气力,少以勇壮闻。仕萧赜①,为濠口戍主②。太和中入国,高祖深嘉之,常为统帅。胆气绝人,兼有谋略,所在征讨,咸立战功。荆州土险蛮左为寇每有聚结延伯辄自讨之莫不摧殄由是穰土帖然无敢为患

永平中,转幽州刺史。萧衍遣赵祖悦率众偷据峡石。诏延伯为别将讨之。延伯挟淮为营,取车轮,贯连相属,并十余道,横水为桥。既断祖悦等走路,又令舟舸不通,由是衍军不能赴救,祖悦合军咸见俘虏。拜平南将军。正光五年秋,以在扬州建淮桥之勋,封当利县开国食邑二百户,寻增邑一百户,改封新丰,进爵为子。

时莫折天生③下陇东寇,征西将军元志为天生所擒。诏延伯为征西将军,与萧宝夤讨之。延伯勒众而出,宝夤为后拒。天生悉众来战,延伯申令将士,身先士卒,陷其前锋。于是勇锐竞进,大破之,俘斩十余万,追奔及于小陇。秦贼劲强,诸将所惮,朝廷初议遣将,咸云非延伯无以定之,果能克敌。授右卫将军。

于时宿勤明达④寇掠泾州。延伯既破秦贼,乃与萧宝夤率众会于安定,军威甚盛。延伯矜功负胜,遂唱议先驱。众军将出讨贼,未战之间,有贼数百骑,诈持文书,云是降簿,乞且缓师。延伯谓其事实,逡巡未出。俄而宿勤明达率众自东北而至,乞降之贼从西下,诸军前后受敌。延伯上马突陈,贼势摧挫,便尔遂北,径造其营。贼本轻骑,延伯军兼步卒,兵力疲怠,遂大败。延伯中流矢,为贼所害。时大寇未平而延伯死,朝野叹惧焉。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定州刺史,曰武烈。

(选自《魏书·崔延伯传》有删改)

注:①萧赜:齐武帝。②戍主:古代驻守一地的长官。③莫折天生:人名。 ④宿勤明达:人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州土险蛮/左为寇/每有聚结/延伯辄自讨之/莫不摧殄由是/穰土帖然/无敢为患
B.荆州土险蛮/左为寇/每有聚结/延伯辄自讨之/莫不摧殄/由是穰土帖然/无敢为患
C.荆州土险/蛮左为寇/每有聚结/延伯辄自讨之/莫不摧殄由是/穰土帖然/无敢为患
D.荆州土险/蛮左为寇/每有聚结/延伯辄自讨之/莫不摧殄/由是穰土帖然/无敢为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文中的“太和”是北魏孝文帝的庙号。
B.男,古代爵位之一。在中国古代,一些朝代设五等爵,这五等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C.食邑,指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D.谥号,古时帝王、诸侯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一般为褒扬之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延伯改换门庭,为魏国效力。他曾在萧赜手下任事,投奔魏国后,凭借胆量、谋略,建立功业,为自己赢得高官厚禄。
B.崔延伯足智多谋,击败敌军。他利用车轮架设浮桥,既切断赵祖悦的退路,也令萧衍无法前来救援,赵祖悦只得率部投降。
C.崔延伯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他亲自率兵征讨莫折天生,在战场上身先士卒,将士们听其号令,英勇作战,大获全胜。
D.崔延伯轻信敌军,陷入被动。他正准备发兵攻打宿勤明达,敌方送来投降书,他信以为真,没有及时发兵,导致军队遭袭,最终大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初议遣将,咸云非延伯无以定之,果能克敌。
(2)延伯上马突陈,贼势摧挫,便尔遂北,径造其营。

同类题2

阅读《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两段话,完成下列小题

①“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②“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小题1】关于这两段诗中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君既若见录”,“同是被逼迫”中,“见”“被”同义。
B.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中加点词都为偏义复合词。
C. “逆以煎我怀”中的“逆”字与“难以逆料”中的“逆”同义。
D. “何意出言”,“君妾亦”三个加点字意思不同。
【小题2】关于这两段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①、②两段都表现了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
B. ①、②两段都诉说出刘兰芝艰难的处境。
C. 第①段中可见出刘兰芝仍有幻想,与第②段不同。
D. 第②段中可见出刘兰芝对焦仲卿的失望,与第①段不同。
【小题3】 下面是对《孔雀东南飞》首尾两段的分析,其中方框处依次选填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开头,运用了托物起兴的写作手法,创造了 的气氛,起到了 的作用。兰芝、仲卿死后合葬,坟地中松柏梧桐茂盛,鸳鸯相向夜鸣的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写作手法,象征着二人的 永远长青,体现了诗人对这一对青年男女的  
A. 缠绵悱恻、吸引读者、忠贞爱情、深深喜爱。
B. 悲惨凄凉、吸引读者、高贵品质、深切同情。
C. 缠绵悱恻、提摄全篇、忠贞爱情、深切同情。
D. 悲惨凄凉、提慑全篇、高贵品质、深深喜爱。

同类题4

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勉学

《颜氏家训》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瞿然自失,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苶(nié,疲倦,精神不振)然沮丧,若不胜衣也。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历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学之所知,施无不达。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棁(zhuō,梁上的短柱)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chī)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己,但能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 承颜:指能顺承(父母的)脸色
B.千户县    宰:主管
C.但能之也  说:议论
D.春其华    玩:观赏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就论述了学习的目的,人们读书,本来就是为了要开发心智,提高认识力,有利于行动。
B.作者认为读书可以培养奉养父母的人,可以培养奉养国君的人,改变平时骄横奢侈的人,可以教育平时暴虐凶悍的人,可以教育平时胆小懦弱的人,从而说明了读书做学问的重要性。
C.作者认为人们各方面的行为都可以通过读书做学问来加以培养,这样就一定能使风气淳正,同时也可以去掉那些过分的行为。
D.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将学习比作种树,又把春花比作讲论文章,把秋实比作修身利行,强调求学是为了充实自己,决不可以向别人炫耀。
【小题3】用“/”给文中加框的部分断句(七处)。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邵,字茂宗,初为琅邪内史王诞功曹,桓玄徙诞于广州,亲故咸离弃之,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及武帝讨玄,刘毅为亚相,爱才好士,当世莫不辐凑,独邵不往。或问之,邵曰:“主公命世人杰,何烦多问。”刘穆之闻以白,帝益亲之,转太尉参军,长流贼曹。卢循寇迫京师,使邵守南城。时百姓临水望贼,帝怪而问邵,邵曰:“若节钺未反,奔散之不暇,亦何能观望。今当无复恐耳。”寻补主簿。邵悉心政事。及诛刘藩,邵时在西州直庐,即夜诫众曹曰:“大军当大讨,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曰:“昨夜受张主簿处分。”帝曰:“张邵可谓同我忧虑矣。”十二年,武帝北伐,邵请见,曰:“人生危脆,必当远虑。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亦如此,苟有不讳,事将如何?”

帝曰:“此自委穆之及卿耳。”武帝重其临事不,有大臣体。十四年,以世子镇荆州,邵谏曰:储贰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处外,敢以死请。”从之。元嘉五年,转征虏将军。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及至襄阳,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丹、淅二川蛮屡为寇,邵诱其帅,因大会诛之, 悉其徒党。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邵为抚军长史。坐在雍州营私蓄取赃货二百四十五万,下廷尉,免官,削爵土。后为吴兴太守,卒,追复爵邑,曰简伯。邵临终,遗命祭以菜果,苇席为轜车,诸子从焉。

(选自《宋书•张邵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转太尉参军,长流贼曹 署:衙门、官署
B. 穆之若邂逅不幸 邂逅:一旦、万一
C. 武帝重其临事不 挠:乱
D. 悉其徒党   掩:逮捕、消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节钺,指符节和斧钺,因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文中可理解为“武帝”。
B. 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等同“江州司马”中的“司马”。
C. 储贰,也叫储副、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需专门册封。
D. 谥,古代大臣死后,朝廷往往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邵为人清醒,不随波逐流。武帝讨伐桓玄时,刘毅喜爱有才之士,当时才士纷纷投奔,唯有张邵认为武帝才是当世人杰。
B. 张邵观事敏锐,善于发现问题。他镇守南城时,贼寇来犯,针对当时百姓隔着护城河看贼寇的情况,便觉察出民心的状态。
C. 张邵勤于政务,有前瞻意识。武帝诛杀刘藩时,张邵吩咐属下连夜准备好相关物资,但武帝却为这件事产生忧虑。
D. 张邵重视农垦,善于用计歼敌。镇守襄阳时,他修筑长堤水塘,开垦田亩数千;面对蛮人的侵犯,利用聚会诱杀对方主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
(2)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