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李太虛

(1)江右李太虚为诸生时,嗜酒落拓,而家甚贫。太仓王司马岵云备兵九江,校士列郡,拔太虚第一,引见之,谓曰:“吾固多子,择师无若子者。远在娄东,子能一往乎?”李许诺。次日即遣使送至家。

(2)时王氏二长子已受业同里吴蕴玉先生。蕴玉者,梅村先生父也。而太虚教其第四、五诸郎。两人共晨夕甚欢。梅村甫髫龄,亦随课王氏塾中。李奇其文,卜为异日伟器

(3)岁将,主家设具宴两师,酒半,出所藏玉卮侑酒。李醉挥而碎之,王氏子面加诮让,李亦盛气不相下。席罢后,谓吴曰:“我安可复留此!”遂拂衣去。吴知其不能行也,日蚤起,追于城闉,出馆俸十金为赠。乃附贾舶归。然所赠赀,大半耗于酒,及抵家,垂橐萧然,亟呼妇治具。妇曰:“吾绝粮已久,安所得粟?忆君去后,犹存故人酒一罂。请佐君软饱可乎?”妇往邻家觅薪,李即发罂。罂内产一芝如盘,紫光煜煜。喜且愕曰:“此瑞征也,顾酒败不可饮奈何?”挹之,则清冽异常。乃泛白独斟。妇负薪归,则罂已罄矣。

(4)是秋登乡荐,明年成进士,入词馆.数载后,以典试复命过吴门。王氏子谒于舟次,李亟询吴先生近状,是时梅村亦登贤书,因购吴行卷,携以北上,为延誉京师。辛未,村遂为太虚所荐登南宫第一,及第第二人,年仅弱冠。蕴玉先生享荣养者三十年,可为疏财敦友之报。而岵云诸子,自司马没后,家渐替矣。

(注释)①南宫:指礼部会试。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岁将 (2)翼日蚤起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远在娄东
A.顾忌
B.顾及
C.照顾
D.只是
【小题3】下列句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王氏子面加诮
A.讥讽
B.躲避
C.责备
D.谦让
【小题4】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所赠费 垂橐萧
B.喜愕 示赵弱怯也
C.司马没后   抚军不忘所
D.携北上 具告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小题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梅村甫髫龄,亦随课王氏塾中。李奇其文,卜为异日伟器。
【小题6】李太虚是个有才,_____,_______的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0 04:11: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秦中诸人引 (金)元好问
①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至于山川之,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多乐居 。
②予年二十许时,侍先人官略阳,以秋试留长安中八九月。时纨绮气未除,沉涵酒间,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也。长大来,与秦人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每闻谈周汉都邑,及蓝田、鄂、杜①间风物,则喜气津津然动于颜间。二三君多秦人,与余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常约近南山寻一牛田,营五亩之宅,如举子结夏课。时,聚书深读,时时酿酒为具,从宾客游,仲眉高谈,脱屣世事,览山川之胜概,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者。然予以家在嵩前,署途千里,不若二三君之便于归也。清秋扬鞭,先我就道,矫首西望,长吁青云
③今夫世俗惬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赀华屋,皆众人所必争,而造物者之所甚靳,有不可得者。若夫闲居之乐,淡乎其无味,漠乎其无所得,盖自放于方之外者之所贪,人何所争,而造物者亦何靳耶?行矣诸君,明年春风,待我于辋川之上矣。
(注)①蓝田、鄂(hu)、杜:均为地名,在今西安附近。②结夏课:参加科考的文人在夏日会集读书习文称“结夏课”。③靳:吝惜。④辋川:关中地名,王维晚年隐居于辋川别墅。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也B.矣C.乎D.焉
【小题2】对本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是近于“序”的文体,本文是为送友人归秦中作的赠序。
B.首段叙写秦中山川壮丽、人情质朴,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C.从原文明显可见,作者向往田园生活主要是因为当时政局混乱。
D.本文笔触含蓄委婉,叙述了恬淡闲适、清高自守者的生活情趣。
【小题3】第②段是怎样抒写作者对秦中的向往之情的?请对此加以分析。
【小题4】第③段议论在内容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1)景公问晏子曰:“寡人意气衰,身病甚。今吾欲具圭璧牺牲,令祝宗(1)荐之乎上帝宗庙,意者祀可以福乎?”
晏子对日:“婴闻之,古者先君干福也,政必合乎民,行必顺神。节宫室,不敢大斩伐,以无逼山林;节饮食,无多畋渔,以无逼川泽;祝宗用事,辞罪而不敢有求也。是以神民俱顺,而山川纳禄。今君政反乎民,而行悖乎神。大宫室,多斩伐,以逼山林;饮食,多畋渔,以逼川泽。是以民神俱怨,而山川收禄。司过(2)荐罪,而祝宗祈福,意者逆!”
公曰:“寡人非夫子无闻此,请革心易行。”于是废公阜之游,止海食之献;斩伐者时,畋渔者有数;居处饮食,节之勿羡;祝宗用事,辞罪而不敢有所求也。故邻国忌之,百姓亲之,晏子没而后衰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1)祝宗:掌管祭祀祝祷的官员。(2)司过:古代官名,掌纠正过失。
(2)故圣人之制事也,能节宫室、适车舆以实藏,则国必富、位必尊。能适衣服、去玩好以奉本,而用必、身必安矣。能移无益事、无补之费,通币行礼,而党必多、交必亲矣。夫众人(1)者,多营于物而苦其力、劳其心,故困而不赡,大者以失其国,小者以危其身。故立身于中,养有节:宫室足避燥湿,食饮足以和血气,衣服足以适寒温,礼仪足以别贵贱,游足以发欢欣。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故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矣;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是故君子上观绝理者以自恐也,下观不及者以自隐也。故曰:誉不虚出,而患不独生,福不择家,祸不索人,此之谓也。能以所闻瞻察,则事必明矣。
(取材于《管子•禁藏》)。
注释:(1)众人:这里是指一般的君主。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者祀可以福乎   干:求取
B.饮食    羡:羡慕
C.用必    赡:充足
D.游足以发欢欣     虞:通“娱”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古者先君干福也   能移无益
B.行必顺神 意者逆
C.辞罪而不敢有求也 寡人非夫子无闻此
D.斩伐者时 宫室足避燥湿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神民俱顺,而山川纳禄
因此神灵和民众都很顺从,而山川收回了财富
B.而党必多、交必亲矣
这样盟国就必定多,邦交就必定亲睦了
C.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
即使没有灾祸,幸福却也不会来到
D.是故君子上观绝理者以自恐也
因此君主首先要看到违反常理者的下场并引以为戒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故邻国忌之,百姓亲之,晏子没而后衰。
②福不择家,祸不索人,此之谓也。
【小题5】以上两则短文都谈到“福”,请概述晏子与管子祸福观的异同。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苏曼殊传

(民国)陈灨一

苏曼殊,以诗人致力革命,所著诗文小说脍炙人口。擅语言学,梵文及英、日、德、法诸国文字,无不精谙。母为东瀛产,而生平恶日人如寇仇,侨居数稳,不肯操日语,宁辗转觅舌人,不惮烦也。尝病,友人访之,讶曰:“胡不就医?”曰:“倘不以通事为劳,将从君请。”乃相偕赴医院,医者所苦,曼殊无语,友代告。俄顷,失曼殊所在,还询其家,曼殊在焉。之日:“去而忽返,不谋之于我,何也?”曼殊曰:“君传语乖误,疾病岂可乱施药剂耶?”友赧然曰:“然则君自言之,奚害?”曼殊曰:“君忘吾不操日语乎?”

曼殊性脱略,无人己之界,囊空如洗,不称贷友人,有周济之者,受而不谢,亦不复偿欠。尝断炊数日,偃卧呻吟,自忘所苦,友至,叹曰:“吾迟来一步,君为饿俘矣。”为之饭食,馈百金而去。越数日,复往视之,偃卧呻吟如前状,骇曰:“君欲绝食自毙耶?”曼殊喃喃曰:“吾囊得君钱,腹饥顿解。欣然行于市,见自动车构制绝精美,好之,购置家中。又遇乞人,不食三日矣,倾余囊以献。”友曰:“君未习乘坐法,购车奚为?”曼殊曰:“无他,从心所欲而已。”

(注)①舌人:译员。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医者所苦     (2)友之曰
(3)为之饭食     (4)无他,从心所欲而已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诗人致力革命 / 倾余囊
B.生平恶日人如寇仇 / 馈百金
C.君饿殍矣 / 之具饭食
D.友赦曰 / 欣行于市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俄顷,失曼殊所在,还询其家,曼殊在焉。
【小题4】概括苏曼殊的主要思想性格。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通,咸宁人,金乡侯真子也。嗣父官为都指挥使将父兵,转战有功,累进都督佥事。复以父死事故,封武义伯,禄千石,予券。永乐七年董营长陵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三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并领右掖仁宗即位,命掌后府,加太子太保。时交阯总兵官丰城侯李彬已前卒,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以参将代镇,不协。黎利益张,数破郡邑,杀将吏。智出兵数败,宣宗削智爵,而命通佩征夷将军印,帅师往讨。黎利弟善攻交州城,都督陈濬等击却之。会通至,分道出击。参将马瑛破贼于石室县。通引军与瑛,合至应平之宁桥中伏,军大溃,死者二三万人,尚书陈洽与焉。通中伤还交州,利在义安闻之,自将精卒围东关。通气沮,阴遣人许为利乞封,而檄清化迤南地归利。按察使杨时习执不可,通厉声叱之。清化守罗通亦不肯弃城,与指挥打忠坚守。朝廷遣柳升等助通,未至。二年二月,利攻城。通以劲兵五千出不意捣贼营,破之,斩其司空丁礼以下万余级。利惶惧欲走,诸将请乘胜急击。通犹豫三日不出,贼势复振。树栅掘濠堑,四出攻掠,分兵陷昌江、谅江,而围交益急。通敛兵不出。利乞和通以闻。会柳升战殁,沐晟师至水尾县不得进。通益惧,更啖利和,为利驰上谢罪表,遗利锦绮。其年十月,大集官吏军民出城,立坛与利盟,约退师。因宴利,利亦以重宝为谢。明年,通还京,群臣交劾,论死系狱,夺券,籍其家。正统四年特释为民。景帝立,起都督佥事,守京城。御也先有功,同知,守天寿山,还其家产。景泰三年卒。天顺元年诏通子琮嗣成山伯。

(节选自《明史·王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乐七年董营长陵/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二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并/领右掖/
B.永乐七年董营长陵/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二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并领右掖/
C.永乐七年董营长陵/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二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并领右掖/
D.永乐七年董营长陵/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二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并/领右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大小不等。
B.太子太保:东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多数情况下仅为一个荣誉称号加封给重臣。
C.交阯:又名“交趾”。秦后设“交趾郡”,为今越南北部。其后地域范围历经演变。
D.景泰: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朱祁钰也就是上文中的“景帝”,“景帝”是他的庙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通出身显赫,蒙受父荫。作为金乡侯王真之子,他承袭父职任都指挥使;父死后又被封为武义伯,食禄一千石,并赐予世券。
B.王通失利之后,意气沮丧。他奉命讨伐黎利在宁桥中了埋伏,大败受伤后意志消沉,暗中接受黎利给他的封号,并割地求和。
C.王通犹豫不决,错失良机。宣德二年,王通率兵出其不意,大败黎利,众将请求乘胜追击,而他犹豫不决,以致敌人卷土重来。
D.王通晚年立功,得以善终。正统四年,他被特释为民。景帝起用他为都督佥事守卫京城,因抵御也先有功而升官,并归还家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通气沮,阴遣人许为利乞封,而檄清化迤南地归利。
(2)通益惧,更啖利和,为利驰上谢罪表,遗利锦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