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和背景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辨《墨子春秋》

柳宗元

①司马迁读《墨子春秋》,高之,而莫知其所以为书。或曰:晏子为之,而人接焉。或曰:晏子之后为之。皆非也。

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墨好俭,晏子以俭名于世,故墨子之徒尊著其事,以增高为己术者。且其旨多尚同、兼爱、非乐、非攻、节用、非厚葬久丧者,是皆出墨子。又非孔子,好言鬼事,非儒、明鬼,又出墨子。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此甚显白者。

③自刘向、歆、班彪、固父子,皆录之儒家中。甚矣,数子之不详也!盖非齐人不能具其事,非墨子之徒,则其言不若是。后之录诸子书者,宜列之墨家。非晏子为墨也,为是书者,墨之道也。

(背景材料)

(景公)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曰:“其行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小题1】“背景材料”中晏子“对曰”的内容印证了柳文所说的墨家“______”和“______”的思想。
【小题2】对柳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晏子春秋》中的晏子,应该属于墨家学派的人。
B.《晏子春秋》的作者,应该是墨子门徒中的齐国人。
C.《晏子春秋》体现了墨家思想,应该把它列入墨家著作。
D.以后编纂诸子书籍的人,应把《晏子春秋》列入墨家。
【小题3】柳文第①段“高之,而莫知其所以为书”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小题4】从句式角度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5】柳文用来证明“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的论据有哪些?(用自己的话回答)
(1)墨家好俭,晏子也因节俭传名,墨子的门徒用抬高晏子的方法来推行自己的学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1 05:48: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②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小题1】本文作者柳宗元,字_________,是唐代__________运动的代表。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2)而卒以祸
(3)字而幼孩  (4)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与“非有能硕茂之也”中“硕茂”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驼业种树B.木之性日以离矣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D.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小题4】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②早实以蕃
B.①早缫而绪,早织而缕     ②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C.①故病且怠 ②无不活,且硕茂
D.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②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小题5】与“故不我若也”句式不同的是(   )
A.三岁贯女,莫我肯顾B.何陋之有
C.全石以为底D.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小题6】翻译文中划线句。
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小题7】本文主要运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手法,委婉含蓄地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①天地果无初(1)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2)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3)?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4)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②彼其初与万物皆生,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莫克白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5)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于包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注)(1)初:此处指初始、原始阶段。(2)生人:指“生民”,即人类;固避讳“李世民”改“民”为“人”。(3)近:此处指接近事实。(4)封建:此处指“封国土、建诸侯”的分封制,即贵族世袭制度。柳宗元此文的“封建”与秦至唐实行的“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相对。(5)君长刑政:指君主、官吏、刑法、政令,意即政治法律制度。
【小题1】第①段中作者多次设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②段中与“天下归心”表达的意思相近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能(像禽兽那样)搏斗啃咬,而且没有羽箭,没有人能够供养自己、保卫白己。
B.人没有能力(像禽兽那样)搏斗啃咬,而且身上也没有毛羽,没有人能够光靠自身来供养自己、保卫自己。
C.人不能(像禽兽那样)抓扑啃咬,而且身上也没有毛羽,不能够光靠白身来供养自己、保卫自己。
D.人没有能力(像禽兽那样)抓扑啃咬,而且没有羽箭,不能够供养自己、保卫自己。
【小题4】从句式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划线句。
【小题5】根据文意,简析结尾处“势”的具体含义。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
梦亦同趣 ___________ 始指异之 ______________
箕踞而遨 ___________ 外与天际 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不存在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苍然暮色,自远而至B.四望如一
C.攒蹙累积,莫得遁隐D.望西山,始指异之
【小题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跟在别人的后面,漫无目的地游览。
B.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精神专一,忘掉形骸,似乎与大自然万物相融合。
C.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这之后知道我假如没有开始游览的话,游览就从这次开始。
D.觉而起,起而归——睡一觉后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去了。

同类题5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颓然就醉 颓然:衰败
B.山之高而止    穷:穷尽
C.而莫消长也    卒:最终
D.则天地不能以一瞬 曾:竟
【小题2】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B.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D.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缘”“斫”“焚”等动词,准确传神地表现了作者的急切之情。
B.甲文以客观的笔调再现了作者游西山过程中所见到的卓尔特立的西山形象。
C.乙文以苏子答客展开,表现作者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乙文中有不少四、六字句,句式整散结合,注意押韵,体现了文赋的特点。
【小题4】请将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2)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