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光禄竹溪记

(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而京师人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注]①光禄:官名,指光禄寺卿或少卿等,此处以官名代人名。②绝徼:极远的边地。③荆溪:水名,在江苏宜兴附近。④有力者:指有钱有势的人。⑤臭:气味。⑥偃蹇孤特:高傲而独立不群。⑦挺挺:正直。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京师人可致一竹
(2)而谓余曰
【小题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找出下列加点字中不同类的一-项
A.京师人乃吾之所薪
B.鱼虾而友麋鹿
C.幽壑之潜蛟
D.孔子登东山而
【小题3】找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以难致而又多槁死 甥为我记之
B.余亦悔其随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其求思深而无不在也
C.遍植竹 夫夷
D.所不能致者惟竹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小题4】找出与句式“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同类的一项
A.而今安在哉B.天下莫柔弱于水
C.客有吹洞箫者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5】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
【小题6】在作者看来,任光禄之所以在园中“遍植以竹”是因为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7】作者在文中比较京师人和江南人对竹的不同态度,得出了什么结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2 03:43: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敬亭山记

王思任

①“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道宣城,不知言者之赏心也。姑孰据江之上游,山魁而水怒。从青山讨宛,则曲曲镜湾,吐云蒸媚,山水秀而清矣。曾过响潭,鸟语入流,两壁互答。望敬亭,绛雰浮嶾令我杳然生翼,而吏卒守之不得动。既束带谒事,乃以青鞋走眺之。

②一径千绕,绿霞翳染,不知几千万竹树党结阴寒,使人骨面之血皆为蒏碧,而向之所谓鸟鸣莺啭者,但有茫然,竟不知声在何处。厨人尾我,以一劳之留云阁上。至此,而又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造句之精也。朓乎?白乎?归来乎?吾与尔凌丹梯以接天语也。日暮景收,峰涛沸乱,饥猿出啼,予憟然不能止。

③归卧舟中,梦登一大亭,有古柏一本,可五六人围,高百余丈,世眼未睹,世想不及,峭崿斗突,逼嵌其中,榜曰“敬亭”,又与予所游者异。嗟乎!昼夜相半,牛山短而蕉鹿长,回视霭空间,梦何在乎游亦何在乎又焉知予向者游之非梦而梦之非游也?止可以壬寅四月记之尔。

(注释)①雰:云霞。嶾(yǐn):山势高耸突兀。②蒏(yǒng):酗酒。③牛山:比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蕉鹿:喻人生梦幻。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既束带谒事_______________   (2)以一劳之留云阁上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第①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使我飞登而上,但吏卒守护着我,不让我动身。
B.让我悠然想飞登而上,但官职在身,不能动身。
C.让我想象自己生出了双翼,但吏卒都无动于衷。
D.使我轻盈得仿佛生出双翼,但吏卒守着不能动。
【小题3】赏析第②段“日暮景收,峰涛沸乱,饥猿出啼”一句的意境。
【小题4】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小题5】简述文章三段分别从什么角度记游敬亭山?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今之作文者,如人相见,作揖曲躬之际,阔别致谢,寒温都尽。及其执茶对坐,别无可说,不过再理前词,往往重复。又如俗人唱曲,以一句为数句,以一字为数字,不死不活,希图延场;及其当唱之处,则又草草读过而已。噫!此所谓“时套”也。今之作揖不如是,则人必怪之;唱曲不如是,则无人击节赏音。作文之趋于时尚,亦如是矣。其病在于无师友传授,而少浸润之于义理,徒逞其私臆,求作新奇,不知反落套矣。

②钱生伯庸,其家师于岳水部之初。其至金陵,以之初书谒见于予。予观其人,不为时俗所染,岂非欲随地求师而汲汲于义理者①,予愧浅率,不足以答伯庸。伯庸归,试以其文质之尔师之初②。之初之作人,无时套者也,其论文亦如之。

注①汲汲:急于得到的意思。义理:文章的思想内容。②尔:其。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其家于岳水部之初(_______________)    (2)以之初谒见于予(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认为,造成作文弊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用原文)
【小题3】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所说的“时套”在之中的具体表现。
【小题4】下列各项中的“序”,与《钱伯庸文序》的“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伶官传序》
B.《新序》
C.《白莽作<孩儿塔>序》
D.《<激流>总序》
【小题5】试比较本文中“钱生伯庸”与《师说》中“李氏子蟠”两人在求学背景与学习表现上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