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论语·公冶长》)
材料二: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虽然,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人谓“事师无犯无隐”,而遂谓师无可谏,非也。谏师之道,直不至于犯,而婉不至于隐耳。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盖教学相长也。诸生责善,当自吾始。
(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小题1】概括材料一材料二中共同的思想特点是_______。
【小题2】分析材料二,概括它是从哪个方面来“责善”的,分析它的具体做法和思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9 07:31: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杜生,宋阳翟人。生壮时,有田城南五十亩,与兄嫂力田自养。既兄有子娶妇,不能赡,则尽让其田与兄,携妻子走城西里中,借草庐而居。
是时生理方窘,乃为人选日卖药。人谢之布粟薪盐即受,或以金钱不受也。子既壮,任稼器。乡人与田三十亩耕之,有余力,又为人佣耕,自此稍稍赡给。生曰:“嗟乎,一日两饭,三岁一衣,人已各足,吾又何求”?于是呼乡邻贫者教之择曰卖药,乡邻愚不能骤解, 术不售,生又执之,得钱谢即与乡邻。时时端坐,不出篱门者三十年。
黎阳孙尉闻而造之,问曰:“闻生三十年不出篱门,信乎?”生曰:“告者过耳,十五年前,尝携老妻坐桑下纳凉,前年娶子妇时饭其母,亦曾避之东篱外,但无用于世,无求于人,故不喜远游耳”。问:“生何以为养”?曰:“数年前曾卖药,今直耕田”。问:“观书否”?曰:“二十年前亦曾观书,无题款,当时极爱其议论,今顾忘之。”“子可宦否”?曰:“村朴儿何能宦?然性质颇浑厚,薪水出门,可数行迹以待其归。处其妻甚欢爱,然未尝见嬉笑也”。孙尉闻其言,闵然若有失。归数日,忽忽自咎曰:“痛哉,杜生视吾侪若蝇蛆矣”。
生居西城五十年,未尝速客,人召之亦不往。好事有力者,高其节,相造请,生亦终不报谢。生孤立行一意,然人皆爱敬之。生不能具酒肉也,室中有两瓮盛菜米,一榻草荐,气宇闲旷,言论精简,颓然山立,不见喜怒,无贤不肖,皆知其为有道君子,年九十八而终。
论曰:余读《后汉书》,每极慕申屠蟠、黄叔度,可谓近道矣。不摇其神,不失其身,郭林宗、苻融,殆有愧焉,谓其不能忘情于名也。呜呼,名与身孰亲?若杜生者,贤矣哉。
(选自郑晓《杜生传》,有刪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谢之布粟薪盐即受 谢:酬谢
B.术不售  售:卖出
C.未尝速客 速:邀请
D.生亦终不报谢     报谢:回访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生本来与兄嫂同住,侄子婚后种地收入难以供给家用,他就携妻儿投奔城西里中。
B.黎阳孙尉曾经慕名拜访杜生,杜生看他就像蝇蛆一样,孙尉听到他的话,怅然若失。
C.多邻与杜生相处十分和睦。杜生为乡邻选日卖药不收金钱,乡人无偿送地给他耕种。
D.作者读《后汉书》,常常仰慕申屠蟠、黄叔度二人,可以说他们是接近大道的。来ZXXK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质颇浑厚,薪水出门,可数行迹以待其归。
(2)不摇其神,不失其身,郭林宗、苻融,殆有愧焉,谓其不能忘情于名也。
【小题4】作者为什么说杜生是一位真正的贤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明时期,商业出现空前繁荣,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通俗文化的兴起。商业出版的繁荣特别是图书产品结构的变化,既得益于城镇和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的兴起,又反过来促进了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以及审美取向和阅读情趣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与市民阶层趋同。这些因素都进一步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
虽然早在宋元时期白话小说就已开始兴起,但当时主要是作为说书人的底本而存在,主要依靠说唱进行传播,很少刊刻,即使偶有刊刻,也大都是以单篇形式流传。从明代嘉靖年间开始,很多书坊开始刊行这类白话小说。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就是在嘉靖时成书并刊行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虽然成书于元末明初,但其广泛刊行也是始于嘉靖年间。《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商业出版的巨大成功,刺激了同类小说的创作。《三国演义》刊刻后,一大批历史演义小说创作出来并很快得以刊行。《西游记》畅销后,神魔小说的创作和刊刻也出现了一个高峰。一些书坊还组织编纂和刊刻了三大名著的续本,如《西游补》《续编三国志后传》《后水浒传》等。
除了传统的历史演义小说和神魔小说外,晚明反映普通市民阶层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的世情小说的刊刻更是异常繁荣,其中长篇以《金瓶梅》为代表,短篇小说集则以“三言”“二拍”为代表。晚明时期,很多知名文人还积极投身小说的编纂和点评工作中,尤以李贽、陈继儒为代表。文人士大夫的热心参与使白话小说这类新的文学体裁逐渐被社会接受,也使白话小说成为继汉赋、唐诗、宋词之后又一个重要文学体裁。
除了白话小说之外,日用类书的大量出版也是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晚明时期,随着商业出版的繁荣,日用类书的编纂和刊刻蔚然成风,出版的日用类书几乎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娱乐性。如晚明绝大多数的日用类书中都有“风月门”“笑谈门”“酒令门”“戏术门”“棋谱门”“琴学门”等,且这类内容占有相当大的篇幅。
晚明商业出版的繁荣以及由此带来的通俗文化的兴起,打破了精英阶层对知识的垄断,阅读不再是文人士大夫的专利,普通市民阶层由此成为图书的受众。为了便于粗识文字的普通市民阶层阅读,晚明书坊刊刻的通俗作品和日用类书不仅注重语言通俗性,而且大部分图书都配有很多的注释和注音。如熊大木编纂的《唐书志传》中,卷四第三十四节有一句:“尔兄日前饮酒至酣。”对“饮酒至酣”,编者做了注释:“半醉也。”此类注音注释显然旨在为粗识文字的读者最大限度地扫除阅读障碍。
综上可见,商业出版是晚明通俗文化繁盛的重要驱动力,正是凭借商业出版,通俗文化开始进入公共传播领域,从而一定程度赋予了商业出版大众传播属性。
(摘编自张献忠《晚明商业出版与通俗文化的勃兴》)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晚明时期,正式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
B.宋元时期,白话小说的传播主要依靠说唱,偶有刊刻,也多以单篇形式流传。
C.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直到同类小说成功后才开始广泛刊行。
D.伴随通俗文化的兴起,普通市民阶层逐渐取代文人士大夫成为阅读的主体。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洪汝含《鼓山游记》序

明 曹学佺

①作文游山记最难。未落笔时,搜索传志,铺叙程期,洋洋洒洒,堆故实于满纸,但数别人财宝而已,于一种游情了不相关。即移之他处游亦可,移之他人游亦可。拘而寡韵,与泛而不切,病则均焉

②记游如作画,画家必须摹古,间复出己意着色生采,自然飞动。及乎对镜盘礴,往往难之。乃以为画不必似,盖远近位置,木石向背,逼真则碍理,两为入耳。法既不伤,于境复肖,又何以似为病也?

③友人洪汝含氏,作《鼓山游记》。余读之,初若不汲汲于游者。或为岚翠招之,或为友朋动之,或自崖而返,或登顶者再。惟随其兴之所适,及乎境之所奏,故其为记,亦不为传志故实之所窘缚,与夫年月里数之所役使。神情满足,气色生动,嘻笑戏谑,皆成文章。以如意之笔术,夺难肖之画工。此所谓合作也。传《诗》之《葛覃》曰:“葛者,妇人之所有事也。为是诗者,咏歌其所有事,而又及其所闻见,言其乐从事于此也。”噫!汝含氏之游,可谓乐矣,是宜记。

注释:⑴程期:日期。⑵故实:典故。⑶盘礴:指恣意作画。⑷入:指合适。⑸岚翠:山气呈现的翠绿。⑹奏:通“凑”。会合。⑺合作:谓书画诗文等合于法度。⑻传《诗》:《诗经》毛亨传。传:解说经义的文字。

【小题1】第①段中,作者说“病则均焉”,其中的“病”指的是
【小题2】第②段中,作者说“记游如作画”,他通过“作画”想说明什么?
【小题3】阅读第③段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所说的“合作”指的是:
 
 
 
【小题4】结尾作者说“汝含氏之游,可谓乐矣”,其中的“乐”指的是
【小题5】作者认为“作文游山记最难”,其表现往往“未落笔时,搜索传志”、“堆故实于满纸”。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开篇就考证“褒禅山”的命名缘由,介绍华山洞的位置,辨“华山”的读音等,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