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下列小题。

信数与萧何语,何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上,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诸侯,有背义帝之约,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今大王诚能反其道: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秦者。今大王举而,三秦可传檄而定也。”汉王大喜,遂听信计。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小题1】文中加点字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追者谁何? 若:如果B.诸将亡者以十 数:计算
C.此匹夫之勇耳 特:只是D.项王虽霸天下而诸侯   臣:征服
【小题2】文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项伯杀人,臣
A.信数与萧何语,何B.今大王举而
C.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秦者D.闻信亡,不及以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行军至南郑时,军中许多将士纷纷逃走。韩信揣度萧何屡次推荐自己,却终不能被重用,也逃离了大军。
B.萧何认为刘邦若要图天下,必须要有韩信这样的人才。诸将易得,韩信难求。若挽留韩信,需拜他为大将。
C.韩信认为项羽为人虽喑噁叱咤却是匹夫之勇;虽恭敬慈爱,却是妇人之仁。而刘邦则是素来对人轻慢无礼。
D.刘邦入关废除苛法,约法三章,深得秦地百姓拥戴。而项羽则不得人心。因此韩信认为秦中地区唾手可得。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文中的“上”指的是________(写出姓名)。
②后人根据这段历史故事概括出一个典故,它是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4 11:44: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汉五年正月,汉王徙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项王亡将钟离味素与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眛,闻其在楚,诏楚捕眛。后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眛计事,眛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到。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洛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陈豨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叹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日/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
B.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日/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
C.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日/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
D.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狩,古时天子数年巡狩一次,视察邦国州郡,同时,各国诸侯也须到指定地点朝见天子。
B.云梦,即云梦泽,指古时湖北南部、湖南北部长江两岸的大片湖泽之地,江北称云泽,江南称梦泽。孟浩然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C.徒奴,此处指各衙署所领有的苦役和官奴,有罪而没人官者日徒,有罪而做佣工者曰奴。
D.上变,指上言变事,又作上变事、变告,即向朝廷揭发、报告谋反、叛乱等非常事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王楚,一饭千金,弗忘漂母,见其知恩图报;不念旧恶,召辱己之少年以为楚中尉,见其胸襟气度。
B.韩信发兵谋反,且轻信人言,持钟离眛首级见高祖于陈,终被械系,此举有不义的可鄙亦有委曲求全的可怜。
C.韩信与上言诸将能不,说高祖将不过十万,自己多多益善,至高祖问“何为为我禽”,方猛然警悟失言,改称陛下善将将,以平服高祖忌心。
D.韩信拔魏赵、定燕齐,佐汉破楚,功高盖世,最后却被斩钟室,夷三族,有其矜才自负的原因,更突出了“狡兔死,走狗烹”这一封建社会常见的历史规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
(2)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项王曰:“壮士!一一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节选自《鸿门宴》,有删改)

材料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节选自《项羽之死》,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B.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C.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D.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北,现指河北省,简称“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其省会是石家,庄。文中的“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
B.左司马,官名,和右司马同为大司马的副官,协助大司马掌管军务、领兵作战;大司马、左司马、右司马并称“三司”。
C.亭长,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治理民事,刘邦曾担任过亭长。
D.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江东自古以文化繁荣、经济富庶著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做事当机立断,料事如神。刘邦回到军营中,立诛杀曹无伤,是因为他早猜到了是曹无伤告密。
B.刘邦团队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刘邦最终能脱身独骑,与张良的悉心谋划和樊哙的勇猛刚烈分不开。
C.范增有知人之明、预见之智。他从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言行看出他无政治远见,并预言项庄等人会成为刘邦俘虏。
D.项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在鸿门宴上不听范增的劝告,一意孤行;最后乌江自刎时,也还没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小题5】有人说项羽要是渡过乌江,说不定他会东山再起;也有人说项羽即使渡过了乌江从头再来,江东子弟也不会愿意再跟随他作战,他无法东山再起。你同意哪个观点,试说说你的理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季。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言秦所以失丙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薅,尉尽不能对。虎屡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学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麈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文帝乃止不拜啬夫。上就车,召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敝,具以质言。至宫,上拜释之为公车令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其后拜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岀,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①,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賴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令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洗之则已令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曰:“廷尉当是也。”后帝崩,景帝立,张廷尉事景帝岁余,为淮南王相。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注)①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不准行人过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B.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C.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D.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二十岁成人后,不便直呼其名,而另取一个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
B.孝文是汉文帝的庙号,他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繁盛局面。
C.谒者是皇帝的侍从人员,负责宾客迎送、接收奏章、通报传达等,主官称“谒者仆射。
D.二世指秦朝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时任用赵高实行酷政,最终激起陈胜、吴广起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释之初仕不顺,后受赏识提拔。他做骑郎十年不调职,后经推荐做了谒者,又因向文陈说秦汉兴亡之道而受到提拔。
B.张释之劝阻文帝,不以口辩用人。文帝想提拔对答如流的啬夫,张释之指出这样做会让天下人重口舌之能而不踏实做事。
C.张释之不畏权贵,弹劾太子犯法。太子与梁王到了司马门却没有下车,张释之以“不敬”罪弹劾他们,然后阻止他们进宫。
D.张释之秉公执法,不惧文帝怒气。县人惊扰了皇帝车驾,在皇帝发怒责怪他处罚太轻时,张释之依然坚持按照律法处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就车,召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敝,具以质言。
(2)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取材于《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广武: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广武山上。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②卿子冠军: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③新安:秦县,故地在今河南渑池县东。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将,罪六 王:封王
B.问父老     存:问候
C.主约不     信:相信
D.项羽击彭越等 数:屡次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汉王善用谋略的一组是(  )
①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 ②何苦乃与公挑战
③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④汉王出行军
⑤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    ⑥割鸿沟而西者为汉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历数项羽暴掠、弑主、杀降王、坑秦卒等罪行,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杀项羽。
B.刘邦与项羽共同接受怀王的约定,先入定关中者在关中称王,但项羽背负了盟约。
C.汉王被弩箭射中了胸部,却摸着脚谎称只是脚趾受伤,其主要意图在于稳定军心。
D.汉王虽然受了重伤,但痊愈之后在彭越、韩信的配合下,迫使项羽主动立约休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2)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