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1】柳宗元,字_______,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___________运动。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早实以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
(3)吾小人飧饔以劳吏者, (4)故且怠
【小题3】下列“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鸣鼓而聚之B.字而幼孩
C.旦视而暮抚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我固当B.早以蕃
C.视而暮抚D.甚者其肤以验其生枯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1﹚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2﹚ 传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6】《种树郭橐驼传》中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文中的例子对此进行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8 03:54: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1)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2)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缲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殆。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完全不同的一项是______
A.他植者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曰爱之,其实害之
B.官命促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缲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C.故吾不其长而已/虽曰爱之,其实
D.有橐驼者/则与吾业者其亦有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小题3】第四段说“以子之道,移之官理”,那么文中最能概括郭橐驼种树之道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在文中两处划线句中任选一句,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选(___)句,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本文名为人物传记,实际是一则_______________。它借由郭橐驼介绍种树之道,展开类比联想,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古文,回答各题。

蝜蝂传

柳宗元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小题1】本学期我们还学过一篇柳宗元写的文章,题目是《 》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蝜蝂,善负小虫也。    今世之嗜取
B.愈重 其甚涩
C.人或怜观前死亡不知戒
D.困剧不已 其形魁然大者也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A.“卬其首负之”中的“卬”是通假字,通“昂”。
B.蝜蝂小虫的背很光滑,因此堆上东西不易散落。
C.文章第一段主要赞扬了蝜蝂小虫不怕困难,执著攀登的精神。
D.有些官员被罢了官,有的官员被贬,最后得了重病,一蹶不振。
E.“以厚其室”的“厚”、“日思高其位”的“高”,“大其禄”的“大”都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小题4】理解全文,回答问题:
《蝜蝂传》第一部分抓住蝜蝂 (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个特性;第二部分讽刺了腐败官僚的  (用原文回答)的特点。两部分相互对应,意理一贯,内在逻辑十分严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南涧中题①

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注:①南涧: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气”两句交待了游览的时令、地点,“集”字更多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B.“始至”两句写出游观之感,初来这里别有感触,稍入深润沉浸其中就忘记了疲惫。
C.“谁为”两句道出诗人的期许,要是以后碰到知心人的话,定当把我此时的心意告诉他。
D.整体看,从“孤生”、“索寞”到“只白知”,诗人孤寂郁结之感豁显,与“独游”相承。
【小题2】对这首诗中一些用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游亭午时”与郦道元“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亭午”都指中午,“亭”有“正”意。
B.“回风一萧瑟”与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中“萧瑟”都是拟声词,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C.“去国魂已游”与范仲淹“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中“去国”都是说离开国都。
D.“失路少所宜”与王勃“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中“失路”都意为迷失道路。
【小题3】一般认为,这首诗分作两层笔墨,前八句为一层,主写诗人游观南润所见之景,《唐诗直解》评说道:“以此景色,可喜可悲。”请据此评赏析“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两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先是,太尉(称段秀实,时为泾州刺史。后反对朱泚称帝,遇害,追赠太尉)在泾州,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逊,使人求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用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曰:“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医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谷代偿,使勿知。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岐,朱泚致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求谌 谕:告诉。
B.谷代偿 市:市场
C.朱泚致货币 幸:表“或许”之意。
D.之梁木上 栖:放置
【小题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农饥死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B.然终不在吾第  曼辞自饰,无益
C.太尉在泾州,营田官    前长君奉车,从至雍棫阳宫
D.太尉大泣曰:“我困汝!” 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段秀实公正清廉的一组是
①太尉判状,辞甚逊,使人求渝谌。 ②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
③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    ④泚固致大绫三百匹。
⑤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    ⑥果不用吾言。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焦令谌占民田给农民耕种,农民受灾后仍按原先约定索取一半收成,段秀实据实判状,以求焦令谌宽免,焦令谌竟将告状的农民打成重伤。
B.段秀实亲自为重伤灾农包扎上药,喂饭食,并贱卖了自己骑的马,买了粮食交纳给焦令谌,还让刚直的军帅尹少荣责骂了焦令谌。
C.段秀实被朝廷征召做司农官,预先告诫家族人不要收朱泚送的礼物,可是他的女婿没能拒绝,还是收下了朱泚送的三百匹大绫。
D.段秀实生气他的女婿没有听他的话,并且不许把三百匹大绫放在家中,而是原封不动地送到司农官的治事堂,放在梁木之上。
【小题5】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
(2)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医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
(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宋刻世綵堂本《柳河东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B.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C.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D.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B.再拜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
C.解甲指脱下战衣,有时也指武将辞免官职或放下武器投降。
D.柝是古代打更用的梆子,《木兰辞》中有“朔气传金柝”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晞率军驻扎邠州,放纵士兵横行不法。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忧虑此事,但因为汾阳王的缘故,也不敢明说。
B.段太尉不忍心让百姓在没有外敌的情况下惨遭杀害,于是请求邠宁节度使任命他为都虞候,以便替白孝德制止暴乱。
C.段太尉将杀人抢掠的郭晞部下砍头后,激怒了军营士兵,段太尉处乱不惊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妥善解决此事。
D.段太尉女婿韦晤收下了朱泚执意要赠送的三百匹大绫,太尉非常生气,把此物放在自己家里的屋梁上,决不使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
(2)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