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武帝末年,盗贼滋起,大群至数千人,小群以百数。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于是作“沈命法”,曰:“群盗起不发觉,觉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弗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不言。故盗贼浸多,上下相为匿,以避文法焉。光武时,群盗处处并起。遣使者下郡国,听郡盗自相纠擿,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吏虽逗留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从禽讨为效。其牧守令长坐界内有盗贼而不收捕者,及以畏懦捐城委守者,皆不以为负,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唯蔽匿者乃罪之。于是更相追捕,贼并解散。此二事均为治□,而武帝之严,不若光武之□,其效可睹也。
【小题1】写出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盗贼
滋起 ___________
(2)听从
禽讨为效 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______)
(1)
虽有盗
A.虽然
B.即使
C.既然
D.虽则
(2)但取获贼多少为
殿最
A.宫殿
B.形声。本义:击声
C.殿军
D.最后
【小题3】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及以畏懦捐城委守者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B.以避文法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C.唯蔽匿者乃罪之 而武帝之严 |
D.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 此二事均为治盗 |
【小题4】下列选项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听郡盗自相纠擿 |
B.以避文法焉 |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
【小题6】根据上文内容,文中空格处应填的词依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