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南垣传

(清)吴伟业

张南垣名涟,南垣其字,华亭人,徙秀州,又为秀州人。少学画,好写人像,兼通山水,遂以其意垒石,故他艺不甚著,其垒石最工,在他人为之莫能及也。

君为人肥而短黑,性滑稽,好举里巷谐媟为抚掌之资。或陈语旧闻,反以此受人啁弄,亦不顾也。与人交,好谈人之善,不择高下,能安异同,以此游于江南诸郡者五十余年。自华亭、秀州外,于白门、于金沙、于海虞、于娄东、于鹿城,所过必数月。其所为园,则李工部之横云、虞观察之予园、王奉常之乐郊、钱宗伯之拂水、吴吏部之竹亭为最著。经营粉本,高下浓淡,早有成法。初立土山,树石未添,岩壑已具,随皴随改,烟云渲染,补入无痕。即一花一竹,疏密欹斜,妙得俯仰。山未成,先思著屋,屋未就,又思其中之所施设,窗棂几榻,不事雕饰,雅合自然。主人解事者,君不受促迫,次第结构,其或任情自用,不得已骫骳曲折,后有过者,辄叹息曰:“此必非南垣意也。”

君为此技既久,土石草树,咸能识其性情。每创手之日,乱石林立,或卧或倚,君踌躇四顾,正势侧峰,横支竖理,皆默识在心,借成众手。常高坐一室,与客谈笑,呼役夫曰:“某树下某石可置某处。”目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甚至施竿结顶,悬而下缒,尺寸勿爽,观者以此服其能矣。人有学其术者,以为曲折变化,此君生平之所长,尽其心力以求仿佛,初见或似,久观辄非。而君独规模大势使人于数日之内寻丈之间落落难合及其既就则天堕地出得未曾有。曾于友人斋前作荆、关老笔,对峙平墄(台阶的梯级),已过五寻,不作一折,忽于其颠,将数石盘互得势,则全体飞动,苍然不群。所谓他人为之莫能及者,盖以此也

君有四子,能传父术。晚岁辞涿鹿相国之聘,遣其仲子行,退老于鸳湖之侧,结庐三楹。余过之谓余曰:“自吾以此术游江以南也,数十年来,名园别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荡于兵火,没于荆榛,奇花异石,他人辇取以去,吾仍为之营置者,辄数见焉。吾惧石之不足留吾名,而欲得子文以传之也。”余曰:“柳宗元为《梓人传》,谓有得于经国治民之旨。今观张君之术,虽庖丁解牛,公输刻鹄,无以复过,其艺而合于道者欤!君子不作无益,穿池筑台,《春秋》所戒,而王公贵人,歌舞般乐,侈欲伤财,独此为耳目之观,稍有合于清净。且张君因深就高,合自然,惜人力,此学愚公之术而变焉者也,其可传也已。”作《张南垣传》。

(有删节)

注:①谐媟(xiè):诙谐不恭敬。②粉本:建筑物的草图。③皴(cū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④骫骳(wěi bèi):曲折委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举里巷谐媟以为抚掌之资 抚掌:拍手,表示高兴。
B.经营粉本,高下浓淡   经营:经度营造
C.不事雕饰,合自然   雅:文雅
D.尺寸勿    爽:差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尽其心力求仿佛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B.则李工部横云  二虫,又何知
C.辄数见 吴之民方痛心
D.人交,好谈人之善 始可言《诗》已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记述的张南垣尤擅长垒石造山,具有山水画的意境,构思巧妙,师法自然。
B.本文例举了张南垣所建造园林的代表作及其建造过程,说明他的建造风格,并指出他的技艺符合园林建造的规律。
C.本文还描写了张南垣的外貌性格,因为生得黑而矮胖,又喜欢拿街头巷尾荒唐不经的传说作为谈笑的资料,所以他自己也常常被人调笑耍弄,但他从不与人计较。
D.全文语言流畅工丽,结构严谨,写人状物,如在目前。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而 君 独 规 模 大 势 使 人 于 数 日 之 内 寻 丈 之 间 落 落 难 合 及 其 既 就 则 天 堕 地 出 得 未 曾 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所谓他人为之莫能及者,盖以此也。
(2)自吾以此术游江以南也,数十年来,名园别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9 08:57: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梁元帝读书

清王夫之

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有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帝哉?”此非知读书者之言也。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者,非破万卷而不能。于其时也,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披,疲役于此,义不能振,机不能乘,则与六博投琼①、耽酒渔色也,又何以异哉?夫人心一有所倚,则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且为大惑之资也,况百家小道,取青妃白②之区区者乎?

或曰:“读先圣先儒之书,非雕虫之比,固不失为君子也。”夫先圣先儒之书,岂佛徒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也;察其微言,以用其精义也。乃善读者有得于心而正之以书者鲜矣,而如太子弘之读《春秋》而不忍卒读者鲜矣,而如穆姜之于《易》,能自反而知愧者鲜矣。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志定而学乃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惠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元帝所为至死而不悟者也恶得不归咎于万卷之涉猎乎?儒者之徒,而效其卑陋,可勿警哉?

注释:①六博投琼:古赌博游戏。②取青妃白:比喻卖弄文字技巧。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晨览夕,疲役于此 披: 覆盖
B.六博投琼、耽酒色   渔: 谋取
C.且为大惑之也 资: 借口
D.非雕虫之比  雕虫: 雕琢词句,用于贬义或自谦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A.取帝之所撰著观之  君于博学日参省平已
B.夸博记者  其无礼于晋
C.君父悬命逆贼      其身则耻师焉
D.志定而学益 臣敢上壁
【小题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人心一有依靠,那么圣人的训典,就足够来禁锢志气,只能在几行文字上下功夫。
B.人心一有沉迷依赖,那么圣贤的训典,就足以用来禁锢志气,只能在咬文嚼字处下功夫。
C.人心一有沉迷依赖,那么圣人的训典,就足以用来禁锢志气,只能在几行文字上下功夫。
D.人心一有依靠,那么圣贤的训典,就足以用来禁锢志气。只能在咬文嚼字处下功夫。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读书之人学习文章的精华,不善读书之人,只学其华丽的词章和排偶,不探究文章的内涵。作者认为梁元帝就是这样一个不善读书之人,他读书只是“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片面追求形式,因而纵读万卷,也无一用。
B.读书不仅要善于明理,而且要学以致用,或为强国富民,或为修德进业。梁元帝读书虽勤奋刻苦,却只是沉溺于书籍而置国事家事于不顾,导致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所以作者认为他的读书与赌博、耽酒等没什么区别。
C.作者认为读书有了心得,就要将自己的言行用书中的道理来加以检验纠正,而这样做的人,已经很少了。
D.梁元帝把自己的灭亡归咎于读书太多,而作者认为梁元帝的灭亡并不仅仅是读书多的缘故,因而强调读书不仅要多读,还要善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无狭居记

刘大櫆

①昔姚君松谭先生读书渝水之上,固其室屋之浅小,而扁之曰“无狭居”。后先生以病归里。既谢世,而先生之子竹舫先生及其孙咏棠自县城徙居县境之东鄙;未数年复徙归于县城。凡历祖、子、孙之世,居四迁,而无狭居之名不废,所以见思先人之志,永矢不忘也。

嗟夫人之寄生于天地犹履迹之在雪居宁有狭不狭乎?余不及见松谭先生,而去年春,竹舫先生复以事客岭南,亦无缘由相见。独咏棠朝夕与处,每相与把酒笑谑歌呼,极往还之尔。入其室,芝草盈阶,而图书星列于几席。余竦然异之,咏棠慨然叹曰:“此吾祖所以所以名其读书之室,而吾父继之者也。今吾亦于此效占毕焉。吾祖吾父读书皆不达,至于吾则又何冀?”

③夫以咏棠之三世读书,而又能不忘其先人,则所以垂名千载之下,而归荣其祖父者,固在于此。余于咏棠乎望之!虽然方松谭先生名其室之时,岂知二十余年之后而余之为其记也哉?

注释:①占毕:诵读,吟诵。
【小题1】姚咏棠的居室沿用祖、父“无狭居”的名字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语句回答)
【小题2】用“/”给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子断句。
嗟 夫 人 之 寄 生 于 天 地 犹 履 迹 之 在 雪 居 宁 有 狭 不 狭 乎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松谭先生室屋矮小却题名“无狭居”,有“何陋之有”的意味。
B.松谭先生带着儿孙们多次在县城和乡下间迁居,最后定居县城。
C.咏棠在县城里的居室,环境很清雅,几席之上到处都摆放着书。
D.咏棠认为读书并没有让祖、父仕途发达,自己读书也没有指望。
【小题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