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用“/”符号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太 史 公 曰 苏 建 语 余 曰 吾 尝 责 大 将 军 至 尊 重 而 天 下 之 贤 大夫 毋 称 焉 愿 将 军 观 古 名 将 所 招 选 择 贤 者 勉 之 哉 大 将 军 谢 曰 自 魏 其 武 安 之 厚 宾 客 天 子 常 切 齿 彼 亲 附 士 大 夫 招 贤 绌 不 肖 者 人 主 之 柄 也 人 臣 奉 法 遵 职 而 已 何 与 招 士 骠 骑 亦 放 此 意 其 为 将 如 此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2-11 06:01: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责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糜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把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诛无罪。朕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

(选自《史记·孝文帝本纪》,有删改)

(注)①绨衣: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②世:古代以十年为一世。③廪廪:犹庶儿,渐进。④乡改:更改历法。⑤正服:更改服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
B.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
C.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
D.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苑囿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早期形式。在圈定的范围内畜养禽兽,蕃衍草木,供帝王狩猎游玩,除了布置园景游憩之外,还包括有举行朝贺和处理政务的宫殿。
B.霸陵是汉孝文帝刘恒陵寝,有时写作灞陵。西汉的陵寝制度一般是帝后合葬不合陵,即皇后与皇帝葬在同一处,但各立陵冢。
C.社稷,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谷神“社”和土神“稷”进行祭祀,因此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D.制诏,泛指皇帝的命令。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注重休养生息,反对大兴土木。他打算建造一座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上百斤黄金,文帝担心有辱于先帝,就主动停止了营建。
B.文帝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他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甚至严格限制慎夫人穿衣用度,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为民做节俭的榜样。
C.文帝宽容大度,以德化民。大臣中如袁昂等人接受别人的贿赂,文帝就从皇宫仓库中取出金钱赐给他们,用这种办法使他们内心羞愧。
D.孝文皇帝有着比较进步的生死观,他认为死是事物的自然归宿;对侍丧葬也主张节俭,反对厚葬等奢侈攀比的习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军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称代前文的“(李广)”。
C.饮食与士共之 称代前文的“赏赐”。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的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 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 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 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王日,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与秦璧。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奉璧秦王   奏:进献
B.请指示王 指示:指点
C.相如广成传 舍:安置
D.赵使者蔺相如   引:延请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严大国之威修敬也 将有为也B.使其从者衣褐 度我至军中公
C.秦王与群臣相视嬉  夜缒D.不如而厚遇之  则思无喜谬赏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
A.越国以B.道芷阳C.人皆得以使之D.下江陵,顺流而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以“书”骗璧,以“图”骗璧,以“礼”骗璧,蔺相如不为假象迷惑,不因一时获胜麻痹;献璧,取璧,归璧,机智果断。
B.蔺相如献璧后,立马觉察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假托“璧有瑕”将璧收回;然后将赵王的“修敬”与秦王的“甚倨”进行对比,委婉讥讽秦王的无理无信。
C.“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先写动作,后写神态,表现了他运筹于胸,表露于形, 快而不慌,退而有意。
D.蔺相如在秦廷上对秦王说的话,或语气平和,谦恭有礼;或直言斥责,有理有据;或坚决表态, 分析利害;或怒不可遏,以死抗争。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zōu,邹)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hé)。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 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 弟子稍益进焉。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sǎng额头)似尧,其项类皋陶(gāo yáo),其肩类子产,然自要(通“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锄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子贡曰:“何为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明岁,子路死于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闲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闲,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闲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闲
B.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闲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闲
C.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闲/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闲
D.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闲/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闲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B.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河图洛书是汉族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河图洛书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
C.凤凰、麒麟都是传说的动物,与龙、乌龟一起被誉为祥瑞四灵。此外,四灵也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一说。
D.城郭,最初城指外城的墙,郭指内城的墙,后来指外城和内城,也泛指城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与南宫敬叔一起去周请教礼的问题。据说拜访了老子,老子在临别前送给他们几句赠言,孔子受用很深,回到鲁国后,来向他学习的弟子立即多起来。
B.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们走失散了。郑国人称孔子狼狈不堪、没精打采的样子,像一条丧家狗。
C.楚国的狂人接舆有一天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子,说现在从政的人都是很危险的,孔子下车想和他谈谈,但他却快步走开了。
D.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春天,给叔孙氏驾车的子锄猎获了一头怪兽,大家认为不祥,孔子说那是麒麟。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
(2)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同类题5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张良曰:“雄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 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危酒为寿, 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节选)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好,交好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驰:投奔
C.毋内诸侯    内:通“纳”,使进入,接纳
D.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
【小题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项是(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臣为韩王送沛公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孰与君少长     失其所与,不知
D.所以遣将守关各…… 仆所以留者,待吴客与俱
【小题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如:沛公安在?  宾语前置句
(1)大王来何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属今为之虏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拥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②吾得兄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