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原才/曾国藩

①风俗之厚薄奚自□?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②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③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

④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⑤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注:①戢戢:聚集、众多貌。②蒸:兴起,含渐成之意。③雠:应答,响应。④尸:主持,居于。⑤一命:命,官阶。周代时官阶从一命到九命,一命为最低级别。后泛指官职低微。⑥逆睹:预见。
【小题1】下列填入第①段方框中最恰当的虚词是( )
A.矣B.乎C.兮D.耳
【小题2】第①段中引用“挠万物者,莫疾乎风”有何作用?
【小题3】下列各项根据第⑤段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定有君主会推行“吾说”并获得成效。
B.最大期待是有国家者、士大夫移风易俗。
C.作者对自己的观点自视甚高,充满自信。
D.能够预见的是循法而做之后人才得其所。
【小题4】本文题为“原才”,试结合题意简要评析本文论证思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23 02:23: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胡莫斋先生墓志铭
孙学颜
岁庚寅二月某日,莫斋先生卒,予闻讣,往哭其家。先生第四子田尝从予游,见予至,悲不自胜,伏地泣拜,固以墓铭为请,且道先生病革时,顾念生平,语不及私,独拳拳以不得与予一见相诀为恨也。
予与先生订交,在乙酉之冬,时先生年五十有七矣。视其精神状貌,不异强壮少年,私心独喜,以为吾乡丈人行,独先生有志正学,而其摄养有方,又非衰颓不能有为者可比,是殆天相斯文,将裨之老寿康宁,以益广其学也,呜呼!今屈指未五六年,予方仰冀先生志业日新而不已也,胡乃遽哭先生而铭之哉!
先生讳国鈛,字铉五,莫斋盖其向所榜于书室而乡人士友以此称之者也,先生之上世,自某郡徙家桐城沙河,中间多以学行称于乡党。其先君子北樵府君,生先生一人,英敏异常,六岁就塾读四子书,即知辨析文义异同,塾师奇之。年十二,为诗文皆有思致,见者惊叹。逾冠,补博士弟子员,尝以文章教授乡里,其后读宋儒书,遂慨然欲肆力于圣贤之学,而不复有仕进念矣。盖自德祐以后,宋五子之学益衰,间有讲学诸公,用力不专,皆不能深造儒先阃国,又其下则陷溺迷惑于阳儒阴释之说,而其遗祸之烈,至今犹固结于俗学之膏肓。先生生长穷乡,初无明师良友以先后之,乃一读儒先书,遂晓然于圣贤为学之意,而且服膺其说愈久而信愈笃。虽其精微广大未易有以极乎体用之全。要所以自期许者至此,亦岂他人所及哉!
先生孝爱性成,生三岁失恃,及长,事其先君子及继母郭氏先意承志,得其欢心。从兄有俶少孤无依,北樵公收抚之,先生视若同胞。及有俶卒,嫁其二女,装送资贿,无异己子。居家谨礼法,丧祭一遵古制,而僧巫俗礼则禁弗用。与人交,忠而能敬,顾义有不舍,亦未尝苟为阿徇。乡曲后进以礼来者,教之必尽其诚,然其谦退周详,饮人以和,则不以尊卑长少有或异也。晚岁读书,探讨愈精,至克己之勤,则人有不得知者。所为书,有《大学指南》、《课余偶及》凡若干卷行于世。他所为诗文又十余卷,多可传者,皆藏于家。
(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第四子田尝从予游:   游:交往
B.将裨之老寿康宁  裨:弥补
C.皆不能深造儒先阃国 造:建造
D.饮人以和 饮:隐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庚寅: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两者相配,六十年为一个周期。
B.乡党:文中指老乡。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称为乡党。
C.博士弟子员:清代经过童试考入地方官学的学生,俗称秀才,也叫茂才、庠生等。
D.宋五子之学:北宋时期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五个易学家的学问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要所以自期许者至此,亦岂他人所及哉!
(2)与人交,忠而能敬,顾义有不合,亦未尝苟为阿徇。
【小题4】根据三、四段,概括胡莫斋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九牛坝观抵戏记

彭士望

①树庐叟负幽忧之疾于九牛坝茅斋之下。戊午闰月除日,有为角抵之戏者,踵门告曰:“其亦有以娱公?”叟笑而颔之。因设场于溪树之下。密云未雨,风木泠然,阴而不燥。于是邻周氏之族、之宾、之友戚,山者牧樵,耕者犁犊,咸停释而聚观焉。

②初则累重案,一妇仰卧其上,竖双足承八岁儿,反覆卧起,或鹄立,合掌拜跪,又或两肩接足,儿之足亦仰竖,伸缩自如。间又一足承儿,儿拳曲如莲出水状。其下则二男子、一妇、一女童与一老妇,鸣金鼓,俚歌杂佛曲和之。良久乃下。又一男子登焉,足仍竖,承一梯可五级,儿上至绝顶,复倒竖穿级而下。叟其劳,令暂息,饮之酒。

 ③方登场时,观者见其险,咸为股栗,毛发竖,目眩晕,惴惴唯恐其倾坠。叟视场上人,皆暇整从容而静,八岁儿亦斋栗,如先辈主敬,如入定僧。此皆诚一之所至,而专用之于习,惨淡攻苦,屡蹉跌而不,审其机以应其势,以得其致力之所在;习之又久,至精熟不失毫芒,乃始出而行世,举天下之至险阻者,皆为简易。夫曲艺则亦有然者矣!以是知至巧出于至平。盖以志凝其气,气动其天,非卤莽灭裂之所能效。此其意,庄生知之,私其身不以用于天下;仪、秦亦知之,且习之,以人国戏,私富贵,以自贼其身与名。庄所称伯昏瞀人临千仞之蹊,足逡巡垂二分在外,吕梁丈人出没于悬水三十,流沫四十里之间,何莫非是?其神全也。叟又以视观者,久亦忘其为险,无异康庄大道中,与之俱化。甚矣,习之能移人也!
 ④叟因之重有感矣。先王之教,久矣夫不明不作,其人恬自处于优笑巫觋之间,为夏仲御之所深。彼固自以为戏,所游历几千万里,高明巨丽之家,以三家一巷之村市,亦无不以戏观之,叟独以为有所用。固哉,王介甫谓鸡鸣狗盗之出其门,士之所以不至!患不能致鸡鸣狗盗耳,吕惠卿辈之谄谩,曾鸡鸣狗盗之不若。鸡鸣狗盗之出其门,益足以致天下之奇士,而孟尝未足以知之。信陵、燕昭知之,所以收浆、博、屠者之用,千金市死马之骨,而遂以报齐怨。宋亦有张元、吴昊,虽韩、范不能用,以资西夏,宁无复以叟为戏言也。悲夫!
注:(1)彭士望(1610—1683年),字躬庵,一字树庐,南昌(今江西南昌)人。(2)抵戏:古代一种技艺表演,类似今天的摔跤,也泛指杂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叟其劳,令暂息 悯:哀怜
B.屡蹉跌而不 迁:升迁
C.为夏仲御之所深 疾:痛恨
D.以三家一巷之村市   迄:至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除日”,一般指农历年最后一天,俗称“年三十”,又称“岁除”“除夕”。但文中指的是戊午闰月的最后一天。
B.“金鼓”,古代军队作战时离不开金鼓,如鸣鼓而攻、鸣金收兵;亦泛指金属制乐器和鼓。文中指的是后者。
C.“仞”是古代表长度的单位,相当于七尺或者八尺。古代表长度的单位还有丈、寻、锱、铢等。文中指瀑布的高度。
D.“优笑”,指古代以戏谑为业的艺人,他们的动作滑稽可笑,又称为“俳优”“优伶”。文中指角抵戏帮的艺人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角抵戏帮主来为树庐叟表演,树庐叟笑着点头答应,这场表演吸引了很多村民观看,让观众看得胆颤心惊。
B.角抵戏表演惊险万分,场外观众都吓得两腿发抖,头发直竖,目眩头晕,就连场上的八岁儿也不例外。
C.作者所说的“习之能移人也”,既指表演者平日里的训练提升了技艺,也指观众长时间观看惊险表演,也不再害怕了。
D.表演者和世人都只将角抵戏当作一种娱乐,然而作者认为角抵戏和“鸡鸣狗盗”一样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技能。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患不能致鸡鸣狗盗耳,吕惠卿辈之谄谩,曾鸡鸣狗盗之不若。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
【小题5】请根据第③段,简要概括表演者取得成功的原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出嘉峪关感赋①

(清)林则徐

严关②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注)①鸦片战争爆发后,抗英民族英雄林则徐被革职“谪戍伊犁”,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嘉峪关。立马关前,放眼河山,感慨万端,写下此诗。②严关,指嘉峪关,为长城西端防守要塞,也是明清以来西北交通要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以突兀峭拔之笔,突出了嘉峪关挺耸雄奇的形象。“界”是隔断之意,极有力度地写出了这个通往西北关隘的险要位置。
B.第二句中“万里征人”指作者自己。“驻马蹄”三字,既写旅途艰辛而小憩,又为下文观景写景提供了契机,带有过渡性质。
C.頷联既写了远景,即与脚下严关遥遥连接的楼阁和秦中地区直立的树木;又写了近景,即回旋盘绕的长城压低了陇地的云烟。
D.颈联是想象之笔,诗人在嘉峪关由“飞阁”“缭垣”,联想到天山耸拔,似与严关比肩而立,横亘的大漠苍茫无际,令人迷惘。
E.尾联的意思是,谁说千百年来险固的关隘要数崤山和函谷关,站在嘉峪关回头向东看,崤山和函谷关不过是封关的一团泥丸。
【小题2】本诗题为“出嘉峪关感赋”,诗中表达了哪些“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乙)瑞安新开学计馆叙

光绪乙未,东事甫定,中国贤士大夫始衋然有国威未振惧。于是京都及南洋皆有强学书局之举,而瑞安同人亦议于邑城卓忠毅公祠开学计馆以教邑之子弟,皆甄综术艺,培养人材,导厥,以应需,意甚盛也。夫时局之艰难,外变之环伺而沓至,斯天为之也。然人材之衰荼,学艺之不讲,朝野之间,岌焉有不可终日之虑,则人事不能无过矣。

瑞安褊小,介浙闽之间,僻处海滨,于天下形势,不足为轻重。然储材兴学,以待国家之用,而出其绪馀以泽乡里,则凡践土食毛者皆有责焉,固不容以僻远而自废也。

学计馆之开,专治算学,以为致用之本。盖古者小学六艺之一端,而造乎其微,则步天测地,制器治兵,厥用不穷。今西人所为挟其长以雄视五洲者,盖不外是。

吾乡自宋元迄明,惟忠毅精通历算,而未有传书。道咸而后,几山项先生、菊潭陈先生始研治宣城梅氏之书,以通中西之要。迩来颖伟之士,又广涉代微积之学,以究其精眇,盖彬彬盛矣。设馆以教,俾后生小子,有所津逮,以启发其智慧,群萃以广其益,积久而通于神,魁杰雄卓之材,或出于其间,尽人以胜天,而不以惰窳隳其志气,斯固贤士大夫之所乐也。至于中材谨士,志域凡近,理财习艺,以自殖其身家,则小试小效,固亦若操左契,斯又无俟于扬榷已!

(节选自孙诒让遗文《籀庼述林》卷五)

(注)①衋(xì):伤痛。②厥:杨倞注《荀子》,“厥作困”。张志聪集注《素问》,“厥,逆也”。此处指晚清走入困局。彻,应作“徹”,《说文》,“通也”。《尔雅》,“通也,达也”。③宣城梅氏:宋至清代皖南名门望族。④窳(yǔ):《玄应音义》,“懒惰也”。⑤扬榷:意指大肆说明或广泛举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失其时:时令、季节
B.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C.导厥彻涂:通“途”,道路
D.以应需时:时代或某一时代的形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五十步笑百步,何如
魁杰雄卓之材,或出于其间
B.五十步而后止
则人事不能无过矣
C.斧斤时入山林
甄综术艺
D.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中国贤士大夫始衋然有国威未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在(甲)文中提到了“王道”的概念,它与梁惠王施政的根本区别是在保证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实施教化,保证社会发展的持续性。
B.孟子的论证过程有不完善的地方,他认为涂有饿莩能知发,王无罪岁,天下之民至焉。而实际上,梁惠王在第一段的陈述中已经做到了这两点,但民“不加多”。
C.孙诒让认为瑞安是个小地方,又是东南沿海的偏僻之处,对于改变晚清时局起不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创办学计馆也能有为国家储备人才,或能惠泽乡里的作用。
D.《瑞安新开学计馆叙》中提出的教育内容,与孟子时代所提的孝悌之义,已有很大的差别,这说明了教育随时代变迁而发展。儒家的“教化”措施,在晚清时代是不能强国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今西人所为挟其长以雄视五洲者,盖不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