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狂士桑悦

桑悦,居海虞之沙溪。家贫亡所蓄书,从肆中鬻得,读过辄焚弃之。时以孟轲自况,每书刺曰:“江南才子桑悦。”

十九举乡试,春闱策有“胸中有长剑,一日几回磨”等语,为吴检讨汝贤所黜。又作《学以至圣人之道论》,有“我去而夫子来”等语,考官缩舌曰:“岂江南桑生耶?狂士!”遂下第。再试春闱得乙榜,年二十六,籍误以二为六,请谢不为官,不许。

调邑博士,大学士丘浚慕悦名,召令观所为文,绐曰:“某先辈撰。”悦心知之,曰:“明公谓悦不怯秽乎?奈何得若文而令悦观。”浚曰:“然则生试更为之。”归撰以奏,浚称善。逾年,按察视学者别浚,浚曰:“吾故人桑悦,幸无以属吏视也。”按察既行部抵邑,不见悦,顾问长吏:“悦今安在?岂有恙乎?”长吏素衔悦,皆曰:“无恙,自负不肯迎耳。”乃使吏往召之,悦曰:“连宵旦雨淫,传舍圯,守妻子亡暇,何候若?”按察久不能待,更两吏促之,悦益怒曰:“若真无耳者!即按察力能屈博士,可屈桑先生乎?为若期三日,先生来;不三日,不来矣。”按察欲遂收悦,缘浚不果。三日,悦诣按察,长揖立,不跪。按察厉声曰:“博士分不当得跪耶!”悦前曰汉汲长孺长揖大将军明公贵岂逾大将军而长孺固亡贤于悦奈何以面皮相恐寥廓天下士哉悦今去天下自谓明公不容悦曷解耳因脱帽径出。按察度亡已,乃下留之。

他日当选两博士自随,悦在选。故事,御史出按郡邑,博士侍左右立竟日。悦请曰:“犬马齿长,不能以筋力为礼,亦不能久任立,愿假借且使得坐。”御史闻悦名,数召问,谓曰:“匡说诗,解人颐。子有诸?”曰:“悦所谈玄妙,何匡鼎敢望?即鼎在,亦解颐。公幸赐清燕,毕顷刻之长。”御史壮之,令坐讲。少休,悦除袜,跣而爬足垢,御史不能禁。

寻复荐之,迁长沙倅,再调柳州,悦实恶州荒落,不欲往,人问之,辄曰:“宗元小生,擅此州名久,吾一旦往,掩夺其上,不安耳。”为柳州岁馀,不堪,思归。会丁外艰,服阕,遂不起。既家居,益任诞,褐衣楚制,往来郡邑间。

(节选自《尧山堂外纪》,有删改)

(注)①汲长孺,指汲黯。大将军指卫青。②清燕:清闲,闲暇。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汲长孺长揖大将军明公/贵岂逾大将军/而长孺固亡/贤于悦/奈何以面皮相恐/寥廓天下士哉/悦今去/天下自谓明公不容悦/曷解耳/
B.汉汲长孺长揖/大将军明公贵岂逾大将军/而长孺固亡贤于悦奈何/以面皮相恐寥/廓天下士哉/悦今去/天下自谓明公不容悦/曷解耳/
C.汉汲长孺长揖大将军/明公贵岂逾大将军/而长孺固亡贤于悦/奈何以面皮相恐/寥廓天下士哉/悦今去/天下自谓明公不容悦/曷解耳/
D.汉汲长孺长揖大将军/明公贵岂逾大将军/而长孺固亡/贤于悦/奈何以面皮相恐/寥廓天下士哉/悦今去/天下自谓明公不容悦/曷解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参加乡试的是童生,取中后称秀才。
B.行部:指古代官员巡行所属部域,并对相关部门加以考核。
C.长揖:旧时拱手高举继而落下的一种礼节,大多用于平辈之间。
D.服阕:指三年守丧期满除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悦恃才放旷,常以孟子自比,人们在写到他名字时,常以“江南才子桑悦”加以讽刺。他参加科举考试及应对上司时亦多有狂妄之语。
B.大学士丘浚仰慕桑悦之名,用文章试探他,被桑悦识破,之后桑悦所写的文章令丘浚大为赞赏。当按察前往邑中时,丘浚还特意交代他不要把桑悦当一般属官看待。
C.桑悦不愿去柳州为官,有人问他原因,他说不愿让自己的名声盖过柳宗元,也可见其狂傲。到柳州一年多,桑悦忍受不了那里的荒凉冷落,就想着要回去。
D.桑悦不拘小节,行为放诞不羁。在御史面前讲学时,赤脚爬垢;居家后更是穿上了粗布衣服,在郡邑间往来。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连宵旦雨淫,传舍圮,守妻子亡暇,何候若?
(2)故事,御史出按郡邑,博士侍左右立竟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31 12:43: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庆传

明王世贞

余征君,讳庆。王父希犹为南昌之定安人,生橘泉公禄,博学工诗,尤善岐黄业。壮而念定安狭瘠,不足以展,乃西游湘汉,之固始,所至以其业起病者,而固始士大夫尤贤之,遂家焉。娶于氏,生征君。

征君甫七岁,而有大人志,诸公属以偶对,辄应若。叹曰:“是儿,国器也。”以是橘泉公益重。弱冠补弟子员。中州属文以气胜,而征君独传于理,其词藻足发之,屡试学使者辄冠其曹偶,而至大试,则数奇,凡四试皆北。又试为戊午,其文已中鹄矣,至署榜而有轧者,两罢之。征君不为阻,又再试为甲子,司理长矣,从征君试而独得魁选。征君既稍自愉快,已而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顾汗血,立享千金,乃不如骥之子,而奈何逐逐盐车于太行之崎岖乎?”乃谢不赴有司试,而考筑河之湄,凿池、编篱、浇花、竹木,日召亲知文酒会,甚适也。征君既为诸生祭酒,束贽请益者众。

予里人秦生被诬,杖且死,犹坐系不得出,征君脱骖马赎之出,而医药之,得不死。他日,之别墅,遇有夫妇哭甚哀,问知其有巨室逋,且鬻妇以偿也,趋诣巨室,自为券以代而解。征君所行德甚众,然不以自名。其受人德,则缕缕热中不亟报不止也。事橘泉公无违色。既以考终,柴毁骨立。每念不能终养公,泪交下于颐。

少能诗,晚而渐入唐格。能文,能书,旁晓星历之技。盖都邑既欲以公应辟书不果,则以应岁荐,甫治装而病卒矣,年仅五十七。

曰:余所睹博士师弟之荐征君牍,抑何其详至委曲也。汝南故善“月旦评”,今犹有古之遗也。夫以其文俳故不志,志大都云司理之治晋陵。余以是传之。

 (选自《固始县志》,有删改)

(注)①征君:不接受征聘做官的人。②司理:官职名,此指余庆之子。③月旦评:指评价人物。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应若 响:回声
B.则数奇 数奇:多次写出奇文
C.浇花、竹木 荣:使……繁茂
D.抑何其详至委曲 委曲:事情的底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岐黄:岐伯与黄帝的合称,医家奉以为祖,后因以“岐黄”为中医学术的代称。
B.中鹄:指射中靶子,引申为准确,喻及第。在文中指参加科举考试文章被选中。
C.祭酒:一指官名:一指古代飨客先推选尊长者举酒祭地,后因称尊长者。文中指官名。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篇末评论性的文字,例如《汉书》《后汉书》中的“赞曰”。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中人物间的关系看,希犹生橘泉公,橘泉公生余征君,因此文章第一段中的“王父”应解释为“祖父”的意思。
B.在某次科举考试中,余征君的儿子跟他一起参加考试并得了第一名,之后他就放弃了以科举考试求取功名的念头。
C.为了排遣科考不利带来的失落和无奈,余征君天天召集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饮酒赋诗,日子过得非常闲适。
D.余征君年少时就有才名,人们视之为“国器”但他多次落榜.后来应“岁荐”时,因生病去世而终于没能成行。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至以其业起病者,而固始士大夫尤贤之,遂家焉。
(2)问知其有巨室通,且鬻妇以偿也,趋诣巨室,自为券以代而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治溷生传
明·童轩
治溷生,不知何许人。始来京师,僦屋以居其妻子。尝谋诸妇曰:“京师甲第连甍,高者翚飞,低者麟次,皆有匽舍其中,吾顾无他能,将求治溷以为业,不识可乎?”妇曰:“唯唯。”
生乃置溲器二、臿一,恒冠帻曳履,负器荷臿,日往富贵者之门为之治溷。治溷一辄取钱数文。人见其巾帻类儒生也,因呼为“治溷生”。生闻而喜曰:“甚善名我。”乃益勤其业,日治数溷,得钱数十文,虽身陷淄污、颜面淟涊、须眉秽浊,亦不少惜也。莫则以钱市酒肉,施施从外归,相与妇子醉饱酣歌以为乐。旦则复出,莫归复如之。
如是者累年,将以为起家之业,子孙可世守而弗易也。有见而哀之者曰:“汝何至为是耶!汝冠儒,必且知书,要必博古今,潜道德,抗浮云之志,砺青风之节,以与古之贤人哲士照耀后先,斯于儒服为称。审不能焉,则必吐奇出策,树立功名,以与时之忠臣义士争雄并驰,斯亦无愧于儒也。又不能焉,则求老农老圃而往师之,亦足给以自活。汝何至为是耶!且古之君子敦廉洁之行,明取舍之分,虽以朝夕不食,饥以不能出门户,苟非道义,其视千驷万钟若将浼己而不顾视,况汝之裳不洁,触秽臭困怀中如是!使其人见之,必将掩鼻而疾走矣。汝何至为是耶!”
生闻而笑曰:“吾业非汝所知也!且子谓博古今、潜道德、吐奇出策、树立功名,非劳心者不能也。农圃之事,暑雨祈寒,终岁勤动,非劳力者不能也。且劳心者道德之传,必系乎天;功业之建,必因乎时。彼欲强而行之,人皆骂为迂蚩者耳。至若劳力农圃,苟或水旱不得,则饥馑相仍,卒至穷困转徙。是则道之不行,不免招尤而速谤,农之不获,不免啼饥而号寒。孰与吾之治溷:内不劳于心,外不劳于力,负吾器,荷吾臿,窥瓮小大浅深从而锹锘焉,从而陶宂焉。少用其勤则剩获其利,归而持酒肉,而吾妇子又醉饱。嘻嘻,视彼劳心力而无成者真所谓迂蚩者耳!子何足以知吾业乎!今夫骈拇枝指、悬疣附赘,固出性而成于形也,子又何以能使吾改其业乎!”
注释:①治溷生:掏粪人。溷,厕所。②宂:同“冗”,多余。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低者麟次 次:有次序地排列着
B.莫则以钱市酒肉  莫:通“暮”,晚上
C.砺青风之节 砺:磨炼
D.且古之君子敦廉洁之行    敦:督促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呼为“治溷生”    
相如因持璧却立
B.审不能焉,则必吐奇出策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虽以朝夕不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生闻而笑曰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求治溷以为业,不识可乎
想要把掏粪的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不了解可以吗
B.则求老农老圃而往师之,亦足给以自活
那么可以向老农老圃学习种田种菜,也可以养活自己
C.使其人见之,必将掩鼻而疾走矣
假使别人看见了,一定会捂着鼻子快速跑开
D.视彼劳心力而无成者真所谓迂蚩者耳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农圃之事,暑雨祈寒,终岁勤动,非劳力者不能也。
②是则道之不行,不免招尤而速谤,农之不获,不免啼饥而号寒。
【小题5】“汝何至为是耶”这句话在第三段中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小题6】治溷生是个普通人,他的观点对今天的服务行业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游天都
徐霞客
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时已过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只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余不从,决意游天都。 
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B.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来去无定
C.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D.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陡者级之 级:凿石级
B.悬者植梯接之     植:树(梯子)
C.从流石蛇行而上   蛇:像蛇一样
D.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    壁:石壁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空间的变化为线索,以游览的路线为顺序,运用逐层衬托的写法,着重描写黄山天都峰的奇观。
B.作者“决意游天都”,遇险阻“终亦不顾”,登顶得见:隐约可见的莲花诸峰,富于变化的云海浓
雾,别具姿态的奇松怪柏……写出黄山特有的奇观。
C.文章记叙翔实。文中旅游的日期、里程、方向、沿途经过的地点,一一点明,不厌其详。石罅、文
殊院、莲花峰、天都峰,游踪所及,写来都详细生动。
D.游记文中有我,语中含情,寓情于景,藏议于景。作者勇于登山,奋发向上的精神及对大自然的热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2)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

同类题5

阅读《琅嬛福地记》,并结合《游褒禅山记》和《赤壁赋》,完成下列小题。
琅嬛福地记
(明)张岱
太康中,张茂先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暑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桍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李。海外多名郭,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市。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门茂先入   肃:恭敬地(请别人)
B.方知见小    余:剩余
C.异日裹粮再访   裹粮:携带粮食
D.读书三十    乘:车
【小题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A.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B.茂先
C.一一咏
D.渔樵于江渚之上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
B.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
C.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
D.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康(280年4月-289年):是晋武帝司马炎(西晋皇帝)的第三个年号,共使用10年。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B.从事本指办事,处理事务。引申为办事,处理事务的人,即帮助主要官员管理文书、处理事务的下属官吏。
C.海外,四海之外,泛指边远之地。今特指国外。宋曾巩《送江任序》中“或燕、荆、越、蜀,海外万里之人,用于中州,以至四遐之乡相易而往,”与文中的海外意义相同。
D.嬴氏焚书史,指焚书坑儒的史实。“焚书坑儒”一词出自《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秦始皇长子扶苏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一事。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嬴氏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
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
【小题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琅嬛福地记》)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