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儋耳

苏轼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注:①此诗为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65岁的苏轼得到朝廷诏书将从海南儋耳调任廉州(今广西合浦)时作。②崔嵬:山高大的样子。③一壑能专:《庄子·秋子》载坎井之蛙语:“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庄子讥井蛙之浅薄,后人却以“专
一丘之欢,擅一壑之美”表现“轻天下,如万物”的思想。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霹雳收威”一语双关,既是实指自然景象,也暗喻朝廷政局变化。
B.虹霓垂天,海风快意,颔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儋耳夏天雨后特有的景象。
C.诗人自称“野老”“逐臣”,表达在贬逐之地接到朝廷诏书后的复杂心情。
D.诗的末句借用典故,虽然略嫌消沉,但不影响全诗清雄慷慨的感情基调。
【小题2】清人汪师韩评此诗:“崷崪雄姿,经挫折而不稍损抑。浩然之气,于此见其心声。”请结合全诗分析此诗表达了苏轼怎样的“心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31 05:45: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兰亭集序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赤壁赋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与:交往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适合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可乐也    信:实在
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修:高高的
C.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向西    东:向东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攻占
【小题3】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  )
A.斗牛:斗,南斗星,星宿名;牛,牵牛星,星宿名。二十八星宿是古代汉族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B.时辰: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孔雀东南飞》里有“奄奄黄昏后”,“黄昏”为亥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C.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癸丑”“壬戌”均是用此类方法纪年。
D.朔,每月初一;望,每月十五;晦,每月最后一日。苏轼《赤壁赋》中“七月既望”,就是农历七月十六那一天。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

(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层霄:弥漫的云气。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⑤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小题2】请从表达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描摹近景:其中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在短短的两句中竟然写出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物。
B.“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C.“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这场雨。
D.“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小题2】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