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儋耳

苏轼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注:①此诗为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65岁的苏轼得到朝廷诏书将从海南儋耳调任廉州(今广西合浦)时作。②崔嵬:山高大的样子。③一壑能专:《庄子·秋子》载坎井之蛙语:“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庄子讥井蛙之浅薄,后人却以“专
一丘之欢,擅一壑之美”表现“轻天下,如万物”的思想。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霹雳收威”一语双关,既是实指自然景象,也暗喻朝廷政局变化。
B.虹霓垂天,海风快意,颔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儋耳夏天雨后特有的景象。
C.诗人自称“野老”“逐臣”,表达在贬逐之地接到朝廷诏书后的复杂心情。
D.诗的末句借用典故,虽然略嫌消沉,但不影响全诗清雄慷慨的感情基调。
【小题2】清人汪师韩评此诗:“崷崪雄姿,经挫折而不稍损抑。浩然之气,于此见其心声。”请结合全诗分析此诗表达了苏轼怎样的“心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31 05:45: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①,诗人例作水曹郎②。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③。

(注释)①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②水曹郎;水部员外郎。粱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曹郎。③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诗人曾自注:“捡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以自嘲的口吻开头,说只能为口腹生计而奔忙。“荒唐”二字是对过去的自嘲与否定,又含有几分牢骚。
B.颈联用典自况。“为口”而至此,可以说是人生的大不幸了,诗人在扫兴的“员外置”前加了一个“不妨”,在倒霉的“水曹郎”前加了一个“例作”,是夸张愤怼之语。
C.最后两句反话正说,如绵里藏针,平和中见锋颖,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
D.这首诗语言平实清浅,却深刻地揭示出苏轼初到黄州时复杂矛盾的心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
【小题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颔联“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1】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
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江水是这样不停地奔流,但其实没有流走。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幽壑之潜蛟,孤舟之嫠妇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鱼虾而麋鹿
D.吾生之须臾
【小题3】选出对下列句式特点说明不当的一项(  )
A.凌万顷之茫然(宾语前置句)
B.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C.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
D.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
【小题4】对这三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第二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三段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D.这三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描摹近景:其中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在短短的两句中竟然写出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物。
B.“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C.“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这场雨。
D.“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E.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但仍欣赏了一派树林葱郁、蝉声四起的夏末秋初雨后村舍之景。
【小题2】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同类题5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橫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平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陵   下:攻下
B.侣鱼虾而麋鹿   友:以……为朋友,与……作朋友
C.而未尝也   往:流逝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食:食物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郁苍苍 生吾前
B.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学
C.今安在哉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惟江上清风 皆在衽席
【小题3】下列对节选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于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B.第一段中以“客人”之口吻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由遥想昔日英雄转入对个人境遇的悲叹。
C.第二段苏子的话针对“客人”的感触而发,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一分为二,令人信服。
D.作者善于借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与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