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①綦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孝通,荆南人,王维好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写出了作者在长安道上摆好酒席为自己的朋友送行的场景。
B.“拂荆扉”实写好友乘舟上路,不久后便回到家里,叩开自家的木门。
C.尾联诗人认为,好友的落第只是偶然失败,不要感伤于知音的稀少。
D.这是一首送别诗,围绕送友还乡,层层深入,娓娓道来。
【小题2】本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20-01-02 10:51: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梓州①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②,巴人讼芋田。

文翁③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梓州:李使君将要赴任之地,是四川少数民族聚居之地。②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 为梓州特产。③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
【小题1】对以下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的一、二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如同展开一卷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令人为之一振,亦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
B.颔联两句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运用绘画入诗,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
C.第三联有极强的概括力,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诗中所写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均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
D.最后两句,诗人反用文翁治蜀的典故,委婉而得体,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诗歌切实而不空洞。
【小题2】该诗首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小题3】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表达的情感与本诗尾联表现的情感有何不同?试作比较分析。

同类题4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王维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规定一些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②天官:天上的星官。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有小,因此称天官。将星:《隋书·天文志》说,天上有十二个天将军星,主兵象;中间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战争的预兆,大将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预兆。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中,“汉地”是赵都督出征的目的地,“柳条青”交代了出征的时节,“柳”字暗点送别这个特定背景。
B.颔联描写两军对阵的场面,“鸣”字突出听觉,使人如闻震天军声,“万里”二字极写唐军阵势浩大。
C.颈联两句互文见义,无论“辞凤阙”还是“取龙庭”,赵都督都下定了“忘身”“报国”的决心。
D.诗歌前两联叙事,后两联则抒情,揭示了赵都督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杀敌戍国的耿耿忠心。
E. 本诗为送赵都督出征所写,以想象的艺术手法从出征写起,写到为求取胜利不惜牺牲,格调昂扬。
【小题2】(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