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龟山先生行状
宋·吕本中
先生讳时,字中立,姓杨氏,世居南剑将乐县北之龟山。其先本蜀人,唐初徙居江州湖口,次居河南开封府顾释县。先生八九岁能赋诗,人咸异之。弱冠时游于邵武学,有声,确然以道学自任。年二十三,膺太学荐,遂登徐铎榜进士第。
哲宗即位,时天下翕然共趋王氏之学。先生独斥其不知道,妄以私智
曲说眩瞀学者耳目。先生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时丞相蔡京客张觷,言于京曰:“
今天下多故,事至此必败,宜急引旧德老成置诸左右,庶几犹可及。”问其人,以先生对。京因荐之。
寻,上疏请复祖宗旧法,除熙宁以来新政;太学生伏阙,乞留李纲、种师道,军民从之者数万人。执政虑其生乱,公言:“士民伏阙,诟骂大臣,发其隐慝。出于一时忠愤,非有作乱之心,无足深罪。李邦彦首画遁逃之策,
捐金割地,
质亲王以主和议,罢李纲而纳誓书;李邺奉使失辞,惟虏言是听。此二人者,国人之所同弃也。今
敷告中外,乃推平贼和议之功归二人者,非先王宪天自民之意,宜收还榜示,以慰人心。”
高宗即位,初以先生为工部侍郎。陛对,言:“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上然之,除兼侍讲。未几,以老疾求去。乃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先生在东郡,所交皆天下士。后奉祠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东南学者推先生为“程氏正宗”。
先生天资仁厚,宽大能容物,幼丧母,哀毁如成人。事继母尤谨。本中尝闻于前辈长者,以为明道先生温然纯粹,终身无疾言
遽色,先生实似之。自二程推明圣学,学者日广。然传之久,往往失旨趣,支离泛滥。先生推己遇物,为之折衷,轻重先后,如鉴之照形,度之量物,无毫发差者。自崇宁、大观以后,先生名望益重。陈公瓘、邹公浩皆以师礼事先生,而胡公安国诸人实传其学,圣人之道为不坠也。然先生歉然,未尝自满。世之学者有志于善,睹先生所以事师交朋友,可以为法矣。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妄以私智曲说眩瞀学者耳目 曲:邪僻不正 |
B.捐金割地 捐:捐献 |
C.今敷告中外 敷:宣告,陈述 |
D.终身无疾言遽色 遽:严厉的 |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时年少时聪颖好学,八九岁就能吟诗作赋,得到人们的称赞,成年时在邵武游学,以传播理学为己任。 |
B.杨时在担任地方官吏时,声誉名望日益高涨,四方人士不远千里前来跟从先生学习;他还多次上书谏言,得到皇帝认可。 |
C.杨时对理学有很高的造诣,他的哲学思想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体系,被人称为“程氏正宗”。 |
D.杨时在侍奉老师和交朋友方面,可以作为后人的榜样,但作者遗憾他的思想学问没能得以传承。 |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天下多故,事至此必败,宜急引旧德老成置诸左右,庶几犹可及。
(2)质亲王以主和议,罢李纲而纳誓书;李邺奉使失辞,惟虏言是听。
【小题4】杨时在传承程氏理学方面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