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项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不为五斗米折腰
B.春蚕到死丝方尽
C.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D.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6-05 12:42: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王实甫《西厢记》)
——运用夸张,表现了崔莺莺在感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
B.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史铁生《我与地坛》)
——运用排比,描摹了地坛四百多年来的荒凉和颓败,写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有情。
C.日本日立公司电机厂,五千五百人,年产一千二百万千瓦;咱们厂,八千九百人,年产一百 二十万千瓦。这说明什么?要求我们干什么?(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两处反问,表现并突出了小说中的乔厂长发言时对中日生产效率差距巨大的深沉的思考。
D.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预备反抗。(老舍《骆驼祥子》)
——运用对偶,语句匀称,朗朗上口,凝练而集中地表现了忍辱负重,保有尊严,是最伟大的牺牲;信念不死,反抗不泯,是最伟大的忍辱的道理。
同类题2
下列诗词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是
A.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B.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C.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同类题3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加以评论。请选择两个不同的角度评价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45字。(5分)
近日,上海某高校评选文学期刊十强。这个由于12859名网友参与投票的评选结果是: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以6835票高登榜首,而由一代文学大师巴金所创办的《收获》仅以459票名列第六。有人为此打出了《郭敬明打败了巴金》这样的标题。
答:
同类题4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可寄情,也可寓志。古人多用对联,在精炼的语言中品评古今人物。
如:诸葛亮——上联:日月同悬出师表 下联:风云常护定军山
请根据以下提供的人物,补写下联。(6分)
烛之武——上联:三寸巧舌力挽狂澜纾国难 下联:
荆 轲——上联:身入狼邦壮志匹夫生死外 下联:
同类题5
下列是对一组句子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②树缝里漏着一两点灯光,没精打采的,像瞌睡人的眼睛。
③他们爽朗的笑声,落到水上,使得河水也似在笑。
④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他接近呢?
A.①比喻②比喻③拟人④反问
B.①拟人②通感③比喻④反问
C.①比喻②拟人③拟人④夸张
D.①拟人②比喻③拟人④夸张
相关知识点
语言文字运用
句子
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