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王实甫《西厢记》)
——运用夸张,表现了崔莺莺在感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
B.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史铁生《我与地坛》)
——运用排比,描摹了地坛四百多年来的荒凉和颓败,写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有情。
C.日本日立公司电机厂,五千五百人,年产一千二百万千瓦;咱们厂,八千九百人,年产一百 二十万千瓦。这说明什么?要求我们干什么?(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两处反问,表现并突出了小说中的乔厂长发言时对中日生产效率差距巨大的深沉的思考。
D.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预备反抗。(老舍《骆驼祥子》)
——运用对偶,语句匀称,朗朗上口,凝练而集中地表现了忍辱负重,保有尊严,是最伟大的牺牲;信念不死,反抗不泯,是最伟大的忍辱的道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6-30 09:31: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__________,有时__________,有时__________,有时__________。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常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小题1】给文章第二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A.掩面 狂笑 顿足 太息
B.狂笑 掩面 顿足 太息
C.掩面 顿足 狂笑 太息
D.顿足 狂笑 太息 掩面
【小题2】本文叙事的同时也有抒情,主要运用了直接和含蓄两种抒情方式。下列各组句子中,与其他三项抒情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
B.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C.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D.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