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社会生活
- 人类生活的世界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现代史
- 世界历史
- 工业文明的前奏
- 资产阶级革命的狂飙
- 科技创新和工业革命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
- + 俄、日、德的崛起
- 列强瓜分世界
- 19世纪的科技与文化
- 资本主义的扩展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
- 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 当代中国与世界
(政治腐败,受人欺凌)
阅读史料“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印象”,回答下列问题: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中叙述的现象,表明当时的日本和中国都在采取哪些措施改变本国的面貌?这些措施对日本和中国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图②作者心目中的中国印象与图①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史料二中的德相毕士麻克早在同治初年就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出这一观点,并结合近代中国有关史实予以说明。
阅读史料“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印象”,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昔同治(1862—1874)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日:“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引自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1)请你简述l8世纪前中国(明清时期)的状况,以印证图①创作者所表达的中国印象的合理性。(2)材料二中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中叙述的现象,表明当时的日本和中国都在采取哪些措施改变本国的面貌?这些措施对日本和中国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图②作者心目中的中国印象与图①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史料二中的德相毕士麻克早在同治初年就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出这一观点,并结合近代中国有关史实予以说明。
一个国家进人某一重要历史阶段,通常会有一个标志性事件。对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进入电气时代 |
B.清朝平定了准噶尔,统一了天山以北地区 |
C.波士顿倾茶事件揭开了美国南北战争的序幕 |
D.彼得一世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
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的进程 |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
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
工业革命掀起了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英国•领航)
1700年英国煤产量只有260万吨,1795年就超过1000万吨,1854年则达到6000万吨,1740年英国的铁产量只有1735吨,1791年则达到125079吨,1861年增长到380万吨。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结合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指出这一时期英国煤铁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
(美国•追赶)
19世纪60年代,美国在资本投资方面,有一美元投入到制造业,就有七美元投入到农业方面;全国劳动力有一半以上从事农业生产。到1900年,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产值由1860年的33%增至58%;60%的劳动力从事非衣业生产。
——摘编自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2)材料表明19世纪中后期美国在生产领域有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与美国内战有何关联?
(东方•竞渡)
面对工业革命大潮的冲击,中国和日本在19世纪中后期都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在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宜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扶持私人工商业;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在中国,一些开明的官员掀起了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发展近代军事工业,由官方开办辅助于军事工业的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历史与社会》
(3)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洋务运动却未能挽救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命运。根据材料,你认为当时的中国可以从日本近代化的探索中借鉴哪些经验?
(英国•领航)
1700年英国煤产量只有260万吨,1795年就超过1000万吨,1854年则达到6000万吨,1740年英国的铁产量只有1735吨,1791年则达到125079吨,1861年增长到380万吨。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结合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指出这一时期英国煤铁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
(美国•追赶)
19世纪60年代,美国在资本投资方面,有一美元投入到制造业,就有七美元投入到农业方面;全国劳动力有一半以上从事农业生产。到1900年,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产值由1860年的33%增至58%;60%的劳动力从事非衣业生产。
——摘编自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2)材料表明19世纪中后期美国在生产领域有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与美国内战有何关联?
(东方•竞渡)
面对工业革命大潮的冲击,中国和日本在19世纪中后期都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在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宜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扶持私人工商业;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在中国,一些开明的官员掀起了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发展近代军事工业,由官方开办辅助于军事工业的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历史与社会》
(3)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洋务运动却未能挽救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命运。根据材料,你认为当时的中国可以从日本近代化的探索中借鉴哪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