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历史与社会
题干
工业革命掀起了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英国•领航)
1700年英国煤产量只有260万吨,1795年就超过1000万吨,1854年则达到6000万吨,1740年英国的铁产量只有1735吨,1791年则达到125079吨,1861年增长到380万吨。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结合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指出这一时期英国煤铁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
(美国•追赶)
19世纪60年代,美国在资本投资方面,有一美元投入到制造业,就有七美元投入到农业方面;全国劳动力有一半以上从事农业生产。到1900年,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产值由1860年的33%增至58%;60%的劳动力从事非衣业生产。
——摘编自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2)材料表明19世纪中后期美国在生产领域有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与美国内战有何关联?
(东方•竞渡)
面对工业革命大潮的冲击,中国和日本在19世纪中后期都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在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宜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扶持私人工商业;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在中国,一些开明的官员掀起了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发展近代军事工业,由官方开办辅助于军事工业的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历史与社会》
(3)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洋务运动却未能挽救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命运。根据材料,你认为当时的中国可以从日本近代化的探索中借鉴哪些经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非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0-03 07:55: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此文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指(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五四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同类题2
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是指辛亥革命(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同类题3
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在一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中,中国逐渐汇入工业文明大潮。这些运动( )
A.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
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D.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同类题4
中日两国在19世纪下半叶几乎在同一时期内分别发动了意义重大的变革——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这两场改革的共同点为
①都推行征兵制度重视军事制度改革
②都学习实施了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
③都创办了一系列机械化的现代企业
④都面临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扩张威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相关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
晚清的危机与变革
旧体制与新探索
科技创新和工业革命
俄、日、德的崛起
资本主义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