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人物中,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做出过杰出贡献,并成为***创始人的是( )。
A.①②④B.①④C.①③D.②③④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题文)材料一 我有两个同学,一个叫孙竞存,一个叫杨天择,我自己的名字也是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我在学堂里的名字是胡洪骍。有一天的早晨,我请我二哥代我想一个表字。二哥一面洗脸,一面说,就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适’字,好不好?我很高兴,就用‘适之’二字。后来我发表文字,偶然用‘胡适’做笔名,直到考试留美官费时(1910年)我才正式用‘胡适’的名字。   
——胡适《四十自述》
材料二  1911年春,张太雷小学毕业,校长见他少年有志,十分喜爱,特意为他取学名张复(含有复兴中华之意)……当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时他和瞿秋白带头剪掉辫子,走上街头,热情地进行革命宣传。……大学时,张太雷作为天津的学生代表之一,来到北京和北京学生并肩战斗……这场爱国运动锻炼了张太雷,革命潮流迅速把他推上了参加创建***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历史舞台。他在给妻子的家书中说,俄国革命使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决心走俄国的道路来拯救中国。他将自己的学名张复,改为“太雷”——寓意响彻太空的春雷,震醒痴顽,惊醒世人,打击强暴,改天换地。
——《党史纵览》
⑴ 根据材料一胡适改名受西方什么理论的影响,这一理论是怎样传播到中国形成风气的?
⑵ 材料二中前后的两次“革命”分别指什么,其性质有什么不同?材料二中“这场爱国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胡适和张太雷改名共同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当前题号:2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在新文化运动中,以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是( )
A.胡适B.梁启超
C.李大钊D.鲁迅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2016·绵阳)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根据下列材料,你认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争取民族独立B.建立近代化工业
C.追求民主自由D.探索近代化道路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1926年11月,胡适在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作了《中国的文艺复兴》的演讲。胡适被誉为“中国文艺复兴之父”,主要依据是
①发起新文化运动,号召青年争取平等自由
②率先发起文学革命,号召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③提倡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北大办学理念
④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向旧道德旧礼教发起猛烈攻击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文化的力量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无可比拟的。《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词配的曲,歌词是著名词作家田汉所作。影片上映后,这首歌曲便成为抗日将士奔赴前线时必唱的歌曲,始终鼓舞着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战胜一切困难。这表明(  )
A.文化的力量看不见、摸不着,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B.文化作品是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C.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D.优秀的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学者陈旭麓评价“民族反思”时说:“民族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是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的批判。”第二次反思是 ( )
A.新文化运动B.国民革命C.中共一大D.五四运动
当前题号:7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新文化运动被誉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的主要相似之处( )
A.批判儒家思想B.促进思想解放C.提倡白话文D.宣传马克思主义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学会归纳主题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如果要为下侧图片拟一个历史主题。下列选项比较贴切的是

A.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二十世纪初的《新青年》杂志上,文学革命派与守旧派唇枪舌剑,争论不已。这种唇枪舌剑的争论,主要围绕着
A.民主与专制B.白话文与文言文
C.民主与科学D.旧道德与新道德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