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人物中,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做出过杰出贡献,并成为***创始人的是( )。
A.①②④B.①④C.①③D.②③④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题文)材料一 我有两个同学,一个叫孙竞存,一个叫杨天择,我自己的名字也是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我在学堂里的名字是胡洪骍。有一天的早晨,我请我二哥代我想一个表字。二哥一面洗脸,一面说,就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适’字,好不好?我很高兴,就用‘适之’二字。后来我发表文字,偶然用‘胡适’做笔名,直到考试留美官费时(1910年)我才正式用‘胡适’的名字。   
——胡适《四十自述》
材料二  1911年春,张太雷小学毕业,校长见他少年有志,十分喜爱,特意为他取学名张复(含有复兴中华之意)……当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时他和瞿秋白带头剪掉辫子,走上街头,热情地进行革命宣传。……大学时,张太雷作为天津的学生代表之一,来到北京和北京学生并肩战斗……这场爱国运动锻炼了张太雷,革命潮流迅速把他推上了参加创建***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历史舞台。他在给妻子的家书中说,俄国革命使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决心走俄国的道路来拯救中国。他将自己的学名张复,改为“太雷”——寓意响彻太空的春雷,震醒痴顽,惊醒世人,打击强暴,改天换地。
——《党史纵览》
⑴ 根据材料一胡适改名受西方什么理论的影响,这一理论是怎样传播到中国形成风气的?
⑵ 材料二中前后的两次“革命”分别指什么,其性质有什么不同?材料二中“这场爱国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胡适和张太雷改名共同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当前题号:2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在新文化运动中,以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是( )
A.胡适B.梁启超
C.李大钊D.鲁迅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李老师让同学们围绕“近代化探索”这一主题设计历史板报,请你参与完成。
栏目一:举步维艰
 
(1)图一至图四反映了“近代化探索”的哪一历史事件?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指出反映了该历史事件的什么活动,并简述活动的理由。
栏目二:柳暗花明

(2)阅读图五及其材料,指出这一伟大人物认为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奋斗目标是否实现,为什么?
栏目三:旭日东升
陈独秀
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
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蔡元培
1902年赴日本考察  1907年赴德国访问
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胡适
1910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
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
1902年留学日本
 
(3)根据栏目三的材料,表格中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概括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当前题号:4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今年是公元2017年回望百年前(1917年}的世界各国,有战火硝烟,,有社会动荡,也有机遇出现。走近1917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17年的欧洲)
材料一 到这时欧洲各民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的第四个年头,人们尽管做出了种种牺牲、遭受了种种灾难,但还是看不到战争的尽头,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其中―个最惊人的表现是: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2票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在英国,前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写了一封公开信,预言若不采取某种方法结束冲突,西方文明将崩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中的“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简要分析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1917年的俄国)
材料二  1917年出现于全欧洲的厌战主义情结在俄国表现得最为强烈、最为普遍;在俄国,3月和11月运发了两次大革命,它们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战争的进程,而且深刻地影响了战后数年世界历史的模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哪次革命?取得了什么成果?指出俄国的“两次大革命与材料一中的战争之间有何联系。
(1917年的中国)
材料三  1917年俄国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3)1917年中国正在经历的哪场运动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闸门?依据材料三指出1917年后这场运动所宣传的思想出现的新变化?并举出在这一新变化影响下发生的改变20世纪中国命运的伟大的开端事件?
当前题号:5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
A.维新思想B.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D.***思想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
A.五四运动的爆发B.***的成立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中华民国的成立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
A.维新思想B.马克思主义
C.三民主义D.***思想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衙门……武昌便为革命军所据……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陈独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四: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新文化运动已发展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   
(1)根据材料一简析戊戌变法的背景。戊戌变法对当时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你怎样理解“帝国”变为“民国”?   
(3)从材料三到材料四,新文化运动宣传内容有何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对材料四中思想的探索取得哪些重大成果?
当前题号:9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此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最早较为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是(   )
A.《庶民的胜利》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敬告青年》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