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1】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争暖树”运用了____的修辞方法。【小题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
C.颈联用“浅草才能没马蹄”写出了西湖旁边的草长得很高。 |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春行钱塘湖,喜爱钱塘湖的美景,流连忘返的喜悦心情。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小题2】诗中直接抒发作者对西湖美景喜爱之情的是哪两句诗句?
【小题3】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争”“啄”两字用得好,为什么?【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作者怀才不遇而寄情山水时所作。 |
B.首联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的景色,两个地名连用,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写出了春天湖面的特点。 |
C.“乱花”写出了春花盛开的景象;“迷人眼”则写出了春花的鲜艳美丽。 |
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西湖早春盛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小题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小题2】试分析“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空”字的意义及表达效果。
【小题3】情景交融是本诗的突出特点,请结合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小题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1】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的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是诗人被任命为杭州刺史时写的,全诗流露出诗人春风得意之情。 |
B.首联第一句点明地点,第二句写景,描绘了诗人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时看到的早春山光水色。 |
C.“乱”“浅”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初春生机盎然的特点;“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
D.“湖东”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行不足”委婉含蓄地点明诗人余兴未阑,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小题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画线的句子。【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小题1】赏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小题2】从木兰辞官回家这一情节看,你认为木兰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2)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一封朝奏九重天,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________________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_________________,边秋一声雁(杜甫《月夜忆舍弟》)
(6)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7)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8)《长沙过贾谊》中诗人溯古思今,把自己的遭遇同贾谊、屈原两位先哲联系在一起,从而深化了咏叹主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
(9)《商山早行》中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行独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①鲁山,故城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仁宗康定元年,梅尧臣知襄城县,作此诗。【小题1】颔联中的“迷”字极为传神,它与前句中的“_____”字相呼应。本诗中与“鸟鸣山更幽”意境相类似的两句诗句是: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颔联中的“好峰”,“峰”即是指“千山高复低”,“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与“适与野情惬”契合。 |
B.“径”而曰“幽”,“行”而曰“独”,正合了诗人的“野情”。着一“迷”字,表达了诗人因陶醉于山野景色而流连忘返的情形。 |
C.寒霜降落,熊爬上树,树林空寂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构成了一幅很动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图。 |
D.尾联写的是眼中所见的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水乳交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