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题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清酒和美食极其昂贵,是为下句的“不能食”作铺垫。
B.第五、六句中的“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悲慨;
C.诗歌主要表达的情感是:现实之路坎坷险阻,与其惆怅迷惘,不如学习古人,荡舟“日边”。
D.这首诗想象丰富,综合使用修辞,巧用典故,情感变化激荡,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小题2】“闲来垂钓碧溪上”涉及的历史人物是谁?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甲)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注释:①“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泻:倾,倒。②“举杯”句: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③吞声:声将发又止。④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前四句以金樽玉盘的酒宴消除不了心头的抑郁不平,来写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惆怅。
B.(甲)诗七、八两句引用姜太公钓鱼和伊尹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能过上自由自在、幽静安闲的归隐生活的愿望。
C.(乙)诗开头运用比兴手法,以“水”喻人,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比喻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D.(乙)诗充满了一种不敢申诉的内心痛苦,诗人欲以“人生有命,富贵在天”的道理自宽,又以饮酒高歌自遣,但却都不能排除自己的愁苦。
【小题2】(乙)诗中“人生亦有命”的“命”指什么?诗人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小题3】说说(甲)(乙)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古代诗歌阅读。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B.“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了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小题2】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题1】请你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作简要赏析。
【小题2】对本诗有关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逐渐过渡到抒情。
B.诗歌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C.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D.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小题3】透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鉴赏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署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题1】诗歌开头两句描写了什么画面,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

(选自《祭欧阳文忠公文·临川先生文集》)

(丙)

黄溪夜泊

(北宋)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释)①豪健俊伟:豪放、强劲,英俊、奇伟;②清音幽韵:清亮幽雅的韵调;③雄辞闳辩:雄伟宏广的文辞;④上下往复:升升降降,调出调进;⑤屯邅(zhūn zhān):处境艰难困苦。困踬(zhì):困厄不得升进。踬:跌倒,受挫。⑥此诗是作者于景祐四年(1037)被贬夷陵时经黄溪所作。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而终不可者______   (2)其谁与______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与示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示例:如公器质深厚
A.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B.盛衰兴废
C.属予作文以记D.得心而寓之酒也
【小题3】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自 公 仕 宦 四 十 年 上 下 往 复 感 世 路 之 崎 岖
【小题4】(乙)文用了两处“呜呼”,你认为这两处“呜呼”应当用什么样语气来读?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小题5】王安石在(乙)文中提到了欧阳修诗文的特点,请你就(丙)诗来印证王安石的观点。
【小题6】有人评价欧阳修是“达者在纷争中的坚持”,这样的评价是否合适?请你结合(甲)(乙)(丙)三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当前题号:6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下列小题。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飞雪”“即”字写出了塞外早雪,极言气候变化之大,暗写塞外特点。
B.“不暖”“薄”“不得”“难”等词凸显气候严寒,侧面反映了战士生活艰难。
C.这首边塞诗抒发了诗人因友人将赴塞外远行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D.诗歌以“雪”为线索,描绘了飞雪、军营苦寒、军中饯别、雪地送别等画面。
【小题2】请描述“风掣红旗冻不翻”诗句中的画面。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小题1】从修辞角度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小题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小题1】诗中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_____”和“_____”二字静动结合,准确而传神,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小题2】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的“浮云”“落日”的意象写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注释)①石门:山名,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北。②杜二甫:即诗人杜甫,因排行第二,故称他为杜二甫。③池台:池苑楼台。④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东部。⑤徂(cú)徕(lái):山名。徂徕山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
【小题1】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乙两诗都是五律,为八句四联,其第二联称颈联,第三联称颔联,要求对仗。
B.“秋波落泗水”一句,以秋波明净、泗水长流,象征友谊纯洁深长,堪称巧妙。
C.“蓬”是一种枯后断根的草,风吹则飞转无定,因此古诗中常将其比喻漂泊的游子。
D.“李白斗酒诗百篇”,诗仙亦称“酒中仙”,乙诗始以“醉别”,终于“尽杯”,可为佐证。
【小题2】这两首诗同为李白所作,又同是送别诗,它们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呢?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