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泊舟北固山下有感而作此诗,诗题“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宿”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客路”“行舟”暗含着诗人的漂泊羁旅之情,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C.颈联妙在“生”和“入”二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蕴含了新旧变化的规律。
D.全诗写景逼真,抒情真挚,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小题2】“风正一帆悬”一句中,“正”字写出了冬末春初一帆风顺的航程,此处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D.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题1】对这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宿”的意思。
B.首联中“客路”即“旅人前行的路”,点出了诗人的“旅人”身份。
C.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涨潮水面开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壮阔景象。
D.尾联借助奇特的想象蕴含着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小题2】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题1】请对“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小题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根据要求答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是一首   诗(体裁),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说说它广为传诵的原因吗?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请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标注读音。
(1)老伏枥 (2)遂率子孙担三夫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神龟寿 我之死B.可得永 且九十
C.壮心不 惧其不D.盈缩期 跳往助
【小题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小题4】两人都是垂暮之年,一位用诗行明志,一位用行动书写传奇。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胸怀宽广老骥伏枥① 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愚公移山功在千秋
当前题号:6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古诗赏析。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小题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____,次写海面上的____,最后写天空中____。
【小题2】自选角度,简要鉴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小题1】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小题2】请对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作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小题1】这首诗以“_______”字统领全篇, 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山的气派。
D.诗的最后一句,如同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小题1】全诗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小题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几句。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