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柳永(约971-1053)
- 范仲淹(989-1052)
- 张先(990-1078)
- 晏殊(991-1055)
- 宋祁(998-1061)
- 欧阳修(1007-1072)
- 苏洵(1009-1066)
- 周敦颐(1017-1073)
- 司马光(1019-1086)
- 王安石(1021-1086)
- 沈括(1031-1095)
- 苏轼(1037-1101)
- 苏辙(1039-1112)
- 晏几道(约1040-约1112)
- 黄庭坚(1045-1105)
- 秦观(1049-1100)
- 贺铸(1052-1125)
- 周邦彦(1056-1121)
- + 李清照(1084-1155)
- 其他北宋作家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2)这两首词是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映照出词人不同的人生境遇,请分别从写法和情感上说说两首词的不同。
如 梦 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渔 家 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境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的画面。(2)这两首词是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映照出词人不同的人生境遇,请分别从写法和情感上说说两首词的不同。
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___________)——兴尽欲归——(__________)——惊起鸥鹭(每空限4个字)。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在词中,作者把人、景、物、情瞬时的情状描摹得极富情趣。请根据相关内容,补全作者写景的顺序。(___________)——兴尽欲归——(__________)——惊起鸥鹭(每空限4个字)。
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完成各题。
【小题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渔 家 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小题1】上阕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手法?【小题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各题。
【小题2】结合词作内容,分析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皆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小题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阙一二句所写的梦境。【小题2】结合词作内容,分析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A.这首词是词人中年所作,借初春花开之美景,反衬词人内心之苦闷和忧愁。 |
B.上阕中的“欲语泪先流”,一个“先”字,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愁绪一下子倾泻出来,动人心弦。 |
C.下阕中的“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语,将词人一瞬间的微妙心理变化表达得一波三折,淋漓尽致。 |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将“愁”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这一写法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
阅读《如梦令》,按要求回答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