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①,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②,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③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言如蓍龟④,终身不易。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三代以降:夏商周三代以来。②操心制行:思虑行动。③孙氏:孙权。④言如蓍(shī)龟:(这些)论断像蓍占、龟卜(一样准确)。【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__________________) (2)夙夜忧叹(__________________)
(3)一出于诚(__________________) (4)唯荆、益可取(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处断句(断三处)。
使 无 徐 庶 之 一 言 玄 德 之 三 顾 则 苟 全 性 命 不 求 闻 达 必 矣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生于乱世,躬耕陇亩。
【小题4】(甲)文中作者追述二十一年的经历,下面对其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追述寓情于事,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 |
B.希望后主效法先帝任人唯贤,知人善任。 |
C.表明自己只求报效尽忠,激励后主完成统一大业。 |
D.劝谏后主体谅老臣,兴复之事应交给攸之、祎、允等人。 |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十二章》节选)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博学而笃志 (2)人不堪其忧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年与时驰
【小题2】与“夫君子之行”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毛之地 |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C.下车引之 | D.曲肱而枕之 |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小题4】(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_______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 “________”字,对比鲜明。
【小题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
B.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
C.非宁静无以致远(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
D.险躁则不能治性(达到) |
A.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B.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D.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A.甲文第①句中的“君子”与乙文中的“君子”意思相同,都指有才德的人。 |
B.甲乙两文都强调了要重视品德修养,治学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还要惜时。 |
C.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宁静、明志。 |
D.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是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吾日三省吾身
(2)传不习乎
(3)饭疏食
(4)非淡泊无以明志
(5)意与日去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小题3】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包括哪几点?
【小题4】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人对治学的重视。
(甲)文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乙)文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肚而枕之乐亦在其中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淫慢则不能励精:
(2)险躁则不能治性:
(3)意与日去: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小题3】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包括哪几点?
【小题4】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什么?
(1)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
(2)博学而笃志(______)
(3)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
(4)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乙)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犬坐于前 |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C.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
D.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①年与时驰(________)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
④一狼洞其中(________)
【小题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得一人之使/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B.其人舍然大喜/公欣然曰 |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可以为师矣 |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其一犬坐于前 |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5】许多诗文都写到《诫子书》中“淡泊”“立志”“惜时”之意。下列右侧的诗文分别蕴含哪些意境?请你连一连。
A.淡泊 | B.立志 | C.惜时 |
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④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⑤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