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 太阳的概况
- 月球的概况
- 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 太阳系的组成
- 行星及其卫星
- 小行星和彗星
- 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
- 人类对月球和行星的探测
- 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2019年4月10日,科学家发布了人类首次直接拍摄到的黑洞照片。根据我们所学知识,太阳最终能演化为黑洞吗?___(能或不能),太阳主要靠___(聚变或裂变)释放能量。
日、地、月是人类最熟悉的三个星球,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主要是色球层 |
B.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幔运动的表现形式 |
C.月球上的环形山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 |
D.日、地、月在同一条直线上,是新月或满月 |
下列与太阳或月球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的周期为11年 |
B.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日冕层 |
C.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耀斑 |
D.月球跟地球一样具有大气层 |
太阳大气层结构由里到外的正确顺序是( )
A.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
B.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 |
C.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
D.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太阳和月球是与人类最密切的天体。下列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 B.地球的公转方向是由东向西的 |
C.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 D.月球白天不能发光,晚上能发光 |
2018年8月12日,有史以来飞得最快的航天器“帕克”太阳探测器升空,预计在未来7年内环绕太阳飞行24圈,正式开启人类历史上首次“触摸”太阳的逐日之旅。

(1)“帕克”最终将抵达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________层,距离太阳表面约610万千米的地方。
(2)“帕克”主要研究太阳风现象,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一种,人们常把________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1)“帕克”最终将抵达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________层,距离太阳表面约610万千米的地方。
(2)“帕克”主要研究太阳风现象,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一种,人们常把________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2012年曾经出现五大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均有冲日现象。当水星或者金星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成一直线时,这种现象称为“凌日”,比如2012年6月6日发生金星凌日。从地球上看上去金星将如一颗小黑痣,从太阳“脸上”慢慢掠过,耗时约6个半小时。到时人们可通过滤光镜观察到太阳上有一个黑点(如图所示),此小黑点即为金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天象发生时,可用肉眼直接观测或用普通相机直接拍摄 |
B.凌日时在地球上观测到的是太阳的色球层 |
C.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该天象只有在太阳、金星、地球三者成一直线时才出现 |
D.当地球在太阳、月亮之间某一位置时,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 |
下列关于太阳的演化过程,正确的是()
A.太阳→白矮星→红巨星→暗矮星
B.太阳→红巨星→白矮星→暗矮星
C.太阳→红巨星→白矮星→星云
D.太阳→星洞→星云→暗矮星
A.太阳→白矮星→红巨星→暗矮星
B.太阳→红巨星→白矮星→暗矮星
C.太阳→红巨星→白矮星→星云
D.太阳→星洞→星云→暗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