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导体
-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 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 + 变阻器
-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 电阻
- 金属导电的实质
-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和转化
- 绝缘体
- 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2A”的字样,将滑片移到中点,此时接入电路的电阻为____欧姆,如果滑片向左移动,那么电路中的电流将_______。

实验室有一个定值电阻RX,它的铭牌已损坏。小明同学为了测出RX的阻值,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Ⅰ.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R/是滑动变阻器,R为变阻箱)。
Ⅱ.将电阻箱R接入a、b之间,闭合开关。适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后保持其阻值不变,调节电阻箱R接入的阻值,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和电阻箱接入的阻值R,记录数据。
Ⅲ.改变电阻箱R接入的阻值,得到多组电压U和接入阻值R的数据。
Ⅳ.根据所得到的数据绘制U—R图像。
Ⅴ.用待测电阻RX替换电阻箱接入a、b之间,读出电压表的读数,根据Ⅳ中绘制的图像得到RX的阻值大小。
(1)若小明选用两节干电池作为实验电源,按照电路图将实物图补充完整。

(2)小明将变阻箱接入电路后,无论怎么调节,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为零,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小明得到了如右表的数据,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当小明使用待测电阻RX替换电阻箱后,读得电压表示数为2V,则RX=_________________Ω。


(4)使用较长时间后,干电池两端的电压会变小,若仍用本实验装置和Ⅳ中测绘的U—R图像测定某一电阻,则测定结果将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Ⅰ.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R/是滑动变阻器,R为变阻箱)。
Ⅱ.将电阻箱R接入a、b之间,闭合开关。适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后保持其阻值不变,调节电阻箱R接入的阻值,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和电阻箱接入的阻值R,记录数据。
Ⅲ.改变电阻箱R接入的阻值,得到多组电压U和接入阻值R的数据。
Ⅳ.根据所得到的数据绘制U—R图像。
Ⅴ.用待测电阻RX替换电阻箱接入a、b之间,读出电压表的读数,根据Ⅳ中绘制的图像得到RX的阻值大小。
(1)若小明选用两节干电池作为实验电源,按照电路图将实物图补充完整。

(2)小明将变阻箱接入电路后,无论怎么调节,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为零,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 B.滑动变阻器短路 | |
C.滑动变阻器断路 | ||
D.开关短路 |
(3)排除故障后,小明得到了如右表的数据,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当小明使用待测电阻RX替换电阻箱后,读得电压表示数为2V,则RX=_________________Ω。


(4)使用较长时间后,干电池两端的电压会变小,若仍用本实验装置和Ⅳ中测绘的U—R图像测定某一电阻,则测定结果将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在学习了动物的呼吸作用之后,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来研究昆虫是否进行呼吸作用。O点是AB绕着转动的一个固定点,活塞与金属滑片AB相连,活塞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随之改变,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已知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实验预测与分析:

(1)昆虫如果进行呼吸作用,活塞最终将停留在a的________________ (填“原来”、“偏左”或“偏右”)位置。
(2)随着昆虫不断的呼吸,小灯泡的亮度将___________________ 。

(1)昆虫如果进行呼吸作用,活塞最终将停留在a的
(2)随着昆虫不断的呼吸,小灯泡的亮度将
在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验中,设计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本实验应控制哪个物理量不变:_______
(2)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实物连接成完整电路________(导线不允许交叉)。
(3)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始终接近电源电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A.电流表坏了
B.滑动变阻器短路
C.电阻处接触不良
D.电阻短路
(4)排除电路故障进行实验,多次改变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示数___________,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其中第5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
(5)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滑动变阻器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1到实验5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
A.一直往右移
B.一直往左移
C.先向左移后来又往右移
D.任意方向移动,没有规律

(1)本实验应控制哪个物理量不变:_______
(2)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实物连接成完整电路________(导线不允许交叉)。
(3)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始终接近电源电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A.电流表坏了
B.滑动变阻器短路
C.电阻处接触不良
D.电阻短路
(4)排除电路故障进行实验,多次改变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示数___________,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其中第5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电阻R/Ω | 5 | 10 | 15 | 20 | 25 |
电流I/A | 0.6 | 0.3 | 0.2 | 0.15 | |
(5)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滑动变阻器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1到实验5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
A.一直往右移
B.一直往左移
C.先向左移后来又往右移
D.任意方向移动,没有规律
小丽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子距离测量仪,R是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其每厘米长的电阻为0.5Ω,电路各部分均接触良好。物体M只能在导轨上做直线运动,并带动与之相连的金属滑片P移动,电压表示数可反映物体M移动的距离。开始测量前,将金属滑片P置于电阻丝中点,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为1.5V和0.2
A.![]() (1)电阻丝的总电阻为________Ω (2)若开始测量前,将金属滑片P置于电阻丝某端点,可测量的最大距离为_____cm |
小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双向开关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Ll标有“3V 3W”字样,灯L2标有“9V 4.5W”字样.当开关拨至2位置且滑片滑到A端时,灯L2恰好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A.电源电压为12V |
B.L2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为2A |
C.要使L1正常发光,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应为6Ω |
D.当灯L1、L2分别正常发光时,两次电路的总功率之比为2:3 |
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电流在0.1A~0.4A之间时电子元件均能正常工作.若通过此电子元件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为使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为__Ω;在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且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大时,滑动变阻器每分钟发热__J。

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加在电阻丝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 |
B.电阻丝的横截面积发生了变化 |
C.通过变阻器的电流发生了变化 |
D.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发生了变化 |
如图所示,将两个滑动变阻器串联起来,将a端和b端接入电路中,要使两个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最大,那么这两个变阻器的滑片的位置为()


A.P1在最左端,P2在最右端 |
B.P1在最右端,P2在最左端 |
C.P1在最右端,P2在最右端 |
D.P1在最左端,P2在最左端 |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U=2.0V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R0=4.0Ω,闭合S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测出滑片P在a、b、c、d、e五个位置时的电流和电压值,并将五组数据在U-I图中描点、连线,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直线段,纵横坐标轴上只标出部分坐标。已知a、e是变阻器的两个端点。回答下列问题:

(1)开始测量时滑片应该从______(选填a、b、c、d、e)位置开始滑动。
(2)当滑片在b位置时,电流表指针如图丙所示,则读数Ib=______A。
(3)滑片位于d位置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Rd=______Ω。

(1)开始测量时滑片应该从______(选填a、b、c、d、e)位置开始滑动。
(2)当滑片在b位置时,电流表指针如图丙所示,则读数Ib=______A。
(3)滑片位于d位置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Rd=______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