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机械运动的分类
- 参照物及其选择
- +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 运动快慢的比较
- 速度的变化
- 速度
- 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某司机开车接近一学校门口时,为了安全踩刹车减速5秒,再轻踩油门继续向前行驶,汽车速度跟时间的关系如图(速度单位为米/秒,时间单位为秒),则在5—10秒内汽车处于____填“减速行驶”、“静止”或“匀速前进”),在13秒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米。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在乙车前200米处,并且比乙车早20秒钟出发,甲车速度是2米/秒,乙车速度是18千米/时,求乙车多长时间追上甲车?
某物体以12
的速度运动320s,又以750m/min的速度运动4min,休息5min,又以41.4km/h的速度运动0.1h,求:
(1)从大到小把四段时间内的运动速度
排列起来。
(2)求全程平均速度
;
(3)求前15分钟内的平均速度
;
(4)求前18分钟内物体走过的路程
;

(1)从大到小把四段时间内的运动速度

(2)求全程平均速度

(3)求前15分钟内的平均速度

(4)求前18分钟内物体走过的路程

自行车头两秒钟走了4米,第3秒第4秒走了8米,第5秒第6秒走了12米,
求:(1)第1、2两秒钟内的速度V12=?
(2)第3、4秒钟内的平均速度V34=?
(3)第5、6秒内的平均速度V56=?
(4)全程上平均速度V=?
求:(1)第1、2两秒钟内的速度V12=?
(2)第3、4秒钟内的平均速度V34=?
(3)第5、6秒内的平均速度V56=?
(4)全程上平均速度V=?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4∶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则两汽车的运动速度之比是()
A.3∶2 | B.5∶3 | C.5∶8 | D.9∶10 |
有一位乘客坐在一列速度为V1=14米/秒行驶的火车上,从窗口看见另一列火车迎面驶来,本车长140米,速度V2=14米/秒,问:这列火车多长时间完全从乘客身边经过。
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则物体的两次运动()


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
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
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
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