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机械运动的分类
- 参照物及其选择
- +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 运动快慢的比较
- 速度的变化
- 速度
- 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1)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m/s,若将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信号,经过8s后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2)在人与山崖之间有一条铁路通过,一列火车在人与山之间拉响汽笛,人看见火车冒出的烟后1s听到汽笛的声音,又经过2s后听到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问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2)在人与山崖之间有一条铁路通过,一列火车在人与山之间拉响汽笛,人看见火车冒出的烟后1s听到汽笛的声音,又经过2s后听到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问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我方潜艇的声呐系统发现前方有一不明潜艇,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回声间隔4s,则两潜水艇相距________m。
某兵工厂生产了一批新式步枪。为测试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一士兵手持步枪在空旷的靶场瞄准510m外的靶子射击,枪筒傍边的声波探测器先后探测到两次较强声波,并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如图。已知:第一次是枪响的声波,第二次是子弹击中靶的声波,示波器上每一大格时间相差1s。求:

(1)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
(2)子弹飞行的时间?
(3)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
(2)子弹飞行的时间?
(3)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小科利用磁敏电阻为他的自行车设计了一个速度计,磁铁固定在自行车的辐条上,磁敏电阻固定在自行车的后车架上,安装示意图如图甲,工作电路如图乙,已知电源电压为6V恒定不变。当磁铁与磁敏电阻Rs靠得最近时阻值为200Ω,磁铁与磁敏电阻Rs离得最远时阻值为400Ω,靠近或远离时的实际电阻在这两者之间变化;当R0两端电压不低于4.5V时电子计数器就能有效计数,低于4.5V就不能产生计数,车轮每转动一圈就计数一次。为保证电子计数器有效工作,电阻R0最小阻值为____Ω。某次行驶中,小科发现5min恰好完整计数了300次,车轮的周长为3m,则这段时间内自行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和________;经过5秒,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

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过程中,若驾驶员发现前方70米处有障碍物,采取制动后,汽车行驶60米刚好停在障碍物前,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5秒,则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________米/秒,由此,请你对安全驾车提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交通部门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期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25千米,全程限速120千米/时,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千米/时和110千米/时,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下同)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下同)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一辆长30米的大型平板车,匀速通过70米长的桥所用的时间是10秒。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花了20秒时间,那么这座桥长()
A.140米 | B.200米 |
C.170米 | D.230米 |